团结抗疫中,处处有“共情”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时间:2020-03-15 点击: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好好利用这种力量


医护人员进入病区查房前为同事和自己鼓劲加油。

武汉方舱医院休舱仪式后,医疗队员做出胜利的手势。

一线战“疫”护士在卫生纸上创作的简笔画。

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等待出舱时互相鼓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表现出的荣辱与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震撼了海内外,让很多人感叹中国人的团结。
      
       近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评估称,正是由于中国采取的果断措施,避免了少则万余、多则数十万病例出现。其中,令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能够举全国之力防疫,其中既有武汉“封城”等果断措施,也有湖北以外的省份倾力支援,他将其形容为“真正意义的团结”。
      
       在这份团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共情的影子。
      
       感同身受
      
       助力凝聚抗疫共识

      
       共情是体会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共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看到别人痛哭流涕,我们也不禁悲从中来;听到他人开怀大笑,我们就体会到其乐不可支;看到有人瞋目切齿,我们就明白他为什么怒火中烧。
      
       共情不是现代人的产物,也非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国古籍中就记载了有关共情的典故。《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黄帝看到患者的痛苦后说:“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庄子·秋水》中记载,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鱼说道:“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共情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共情,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了解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与对方的感情产生共鸣,理解到对方的想法,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研究发现,共情让我们“感同身受”:共情会直接激活大脑中情感控制和表达相关的区域;当我们看到他人情绪面孔时,大脑就已经开始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疼痛时,我们的大脑反应就如同我们自己受到了疼痛刺激一样。
      
       共情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面对新冠疫情,绝大部分群众能够理解抗疫一线人员和封城地区人民,选择宅在家中。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有人传递着坚强、有人传递着感动、有人传递着悲伤。因为共情,我们看到坚强时坚定相信,看到感动时热泪盈眶,看到悲伤时感同身受。
      
       在抗击疫情的初期,小部分人麻痹大意,与亲朋聚会。但是,当钟南山院士含泪请求大家呆在家里,切断传染途径时,千千万万个家庭开始把“宅在家里”当成了使命;当看到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时,我们体会到了“最美逆行者”的艰难与坚强,越来越多人开始呼吁把最需要的防护物资送到前线去。
      
       过犹不及
      
       勿让外界信息控制情绪

      
       缺少共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有人在网上传播谣言,造成恐慌;有人不遵守居家隔离规定,瞒报漏报接触史,增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等等。如果当事人能够善用共情,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上述社会问题就有可能避免。
      
       不过,共情的作用并非总是积极的。钟南山院士说:“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普通人在共情时都会产生“有益共情”和“有害共情”两种成分。“有益共情”会促进人们关心他人,照顾他们,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而“有害共情”会让人们感到痛苦,使人们开始计较自己的得失。因此,“共情痛苦”问题严重的个体,会变得更自私,常常会通过逃避共情,以求减少自己的内心痛苦。
      
       过度共情也有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产生被称为“过度共情综合征”的心理问题。有过度共情问题的人往往会对他人情绪的变化表现出过分地敏感,他们常常让自己的情绪被外界信息所控制而变得不稳定。过多的负面情绪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差,进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有过度共情问题的人,也会有“不帮助别人不行”的强迫意识。他们极容易从自己的角度为他人提供帮助,如果对方不理睬或者不领情,往往容易产生被排斥感、受挫折感等,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其他社会心理问题。
      
       七招减压
      
       为复工开学营造健康心境

      
       当前,我们正处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的就是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体。这里有七点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正确地运用共情,减少心理压力。
      
       第一,量力而行。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共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理排压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共情行为。
      
       第二,尽量避免在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收看灾难信息。人们对早上第一时间了解到的信息会记忆非常深刻,一早看到负面信息可能会影响一天的心情。
      
       第三,尽量避免入睡前收看灾难信息。一方面,入睡前收看灾难信息容易造成失眠;另一方面,入睡后,大脑认知加工功能处于休息状态,无法正确处理新接受到的灾难信息,可能会引起噩梦或不明缘由的惊恐。
      
       第四,尽量避免在饿得发慌的时候收看灾难信息。大脑可能将饥饿给身体带来的心悸等生理反应,误判为是灾难信息引起的惊慌和恐惧,从而给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第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会帮助人们改善心情。练习八段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八段锦有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
      
       第六,及时和亲友沟通。为家人做一道好菜、和家人谈谈心、给许久未见的亲朋写一封邮件,这些小事可能会让你发现,很多的担忧和痛苦都会在沟通中烟消云散。
      
       第七,适时适度地转移注意力。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或捧起一本一直想读却没有时间阅读的书籍。从这些活动中找到快乐、享受宁静。
      
       总之,我们要发挥共情的积极作用,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切勿过度关注负面信息,避免过度共情给我们造成心理负担。此时此刻,放下手机,关上电脑,泡一杯茶,打开一本书,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烦扰、焦虑可能慢慢消失了。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一片世外桃源,为复工开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许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做的。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胡理研究组供稿)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新华国际时评:全球战疫信心不可或缺
    下一篇:疫情过后,不良习惯如何改(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