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瞥》

来源:原创 作者:马嘉骅 时间:2019-11-23 点击:
  

北京去了多次,就是没进故宫,没登长城。也许是因为,故宫和长城实在是太厚重了。
 
今年10月,正是金秋灿烂之时,又恰逢我领老年证。我对妻说,我的65岁生日当天,要陪着我,在天安门前留个影,然后覌故宫告别昨天,登长城以笑迎明天。
 
北京的早晨,巳是凉意袭人,可天安门广场,早就人潮涌动。当太阳从地平线上跃起的那一刻,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五星红旗从国旗护卫队员的手中展开,冉冉升起时,崇高和敬意在我胸中升腾。
 
随着人流,走过金水桥,到天安门下。有三层楼高的朱红色的大门,99八十一棵铜钉,铮亮铮亮的。穿过门洞,一股森严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从这门洞走过,会是什么感觉?
 
到达午门,排队等候安检。
 

这午门有十层楼这么高,是皇宫的正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抬头望去,三面城台相连,正面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两侧雁翅飞翘,犹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这种威严天下的皇家气势,逼人而来。明清两朝近五百年间,那些能进宫的大小官员,在午门等候时,怎能不诚惶诚恐。
 
六百年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那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大举措,其历史意义咱老百姓可难以想象。
 
现在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见得多了。但看看这六百年前建的午门,这紫禁城,其格局,其境界,其气象,历六百年之不倒,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中华民族聚聚散散几干年,到了明朝,真正意义上大一统格局才开始形成。定都北京,坐北朝南,才能安定和统一北方,才能满蒙藏连成一体,犹如太师椅的靠背,才会有56个民族的大融合,从而开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合二为一的历史进程。
 
进午门,依次是三大殿,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这里一一呈现。乾清和坤宁,那是老百姓的心愿,国泰民安!
 
人头攒动,如山如海,盛世景象。遗憾的是,故宫的建筑之美,只能一瞥,故宫的文化之厚,难以体验。只能随着潮水般的人流,穿过御花园,从玄午门离开故宫。
 
金水河,波光潋滟。回首一瞥,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它似乎在对我说,六百年了,历经无数的风雨火练,演绎过多少一幕幕的历史大剧,终于修成正果,从皇宫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
 
傍晚时分,还想再瞥一眼故宫,就和妻子登上景山,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巍巍壮观。中国的皇权从这里迈向顶峰,然后又走向消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再到日本鬼子,他们进了北京,却不敢对紫禁城动粗。
 
忽然想起,现代中国有两位先生,一位介石,定都南京,结果逃之夭夭,一位润之,定都北京,终成大业。
 
故宫:是一段沉淀了的历史,又厚又重。
 
故:过去也!
 
匆匆一瞥,祝愿我的祖国“乾清地坤”。
 
明天一定去长城,因为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写于2019.10.16夜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黑龙江大兴安岭出现极寒天气 多地最低温接近零下40℃
    下一篇:中国驻埃及使馆发布最新安全提醒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