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蒙古族额吉

来源:一壁残阳 作者:金 亚 农 时间:2019-08-08 点击:
 
  自从第一次走进蒙古包,我便成为这个家里妈妈最疼爱的孩子。
 
  那天,大队的马车拉着行李来到坐落在小山窝里只有两座破旧蒙古包的畜群点,妈妈和一家人远远地迎出来,七手八脚把东西搬进蒙古包。虽然我听不懂蒙语,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知道这是个非常和睦友善的大家庭。想到从此这里就是我的家了,低头喝奶茶时,大串热泪滴人碗中。
 
  妈妈有4个孩子,加上我,7口人挤在一个只有5个哈那(用以组成蒙古包的圆围,由木棍和牛皮绳制作的可折叠便于拆装的网状栏,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数目而定)的蒙古包里。
  那年妈妈50岁,丈夫身体不好,全家里里外外大事小事全靠她一个人操持。那年我19岁,两手空空走进这个家门,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分红时还要从每群羊的固定工分中拿出属于知青政策中“同工同酬”的部分给我。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妈妈还是敞开她温暖的怀抱接纳我这个被城市人“送”出来的孩子。
 
  初来时我听不懂蒙语,整天不说一句话,妈妈似乎并不在意,常常用蒙语对我讲述着什么,吃饭总是先给我盛,每天早上,妈妈把我的棉被单独摆在小柜子上,而不是和家人的皮被叠在一起。妈妈虽然没念过书,也从没走出过草原,却能理解和体贴一个女孩子敏感脆弱的心,处处留意,把我当成自家孩子一样地疼爱。
 
  那里的羊大多在春节后产羔,到了五月份也有个别发育较快的羊羔产羔。那些小母羊自己还是个羔子,不肯让小羊羔吃奶,把小羊甩出去好远,跌在地上爬不起来,看上去非常可怜。我抱着羊羔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放眼望去,生机盎然的春季草场到处是嬉戏的羊羔,它们吃饱了奶,欢蹦乱跳地叫着“妈”。我下意识地抬起头,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如果不下乡,自己不也是父母身边的孩子吗?触景生情,此时的我更想家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嘴里不停地说:好嘞嘿,米尼胡(蒙语:可怜呀,我的孩子),她用蒙古袍兜起小羊羔,拂去它身上的羊粪,一手抚摸着母羊的乳头,一手将小羊羔送去吃奶,嘴里哼唱起传统的蒙古长调,深情悠扬的长调没有歌词,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泰格一泰格一泰一格",凄婉地表达着儿女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一点一滴地融合在这个饱经风霜、辛勤劳作的蒙古族母亲的歌声里。
 
  那歌声似乎具有神奇的力量,羊妈妈在哀婉动情的歌声中低下头,在小羊身上不停地舔着、嗅着,羊羔半跪着,贪婪地吮吸着乳汁。这是我第一次听妈妈唱《劝奶歌》,眼泪悄悄地流下来,已经很久没和人交谈的我突然感受到草原母亲和家的温暖。
  以后在喂养小羊羔时,我也像妈妈那样唱起《劝奶歌》。虽然没有妈妈唱得好,但时常被其中浓浓的母爱所打动。从那时起,我便称她为“妈妈”,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很快学会了简单的蒙语,慢慢地可以和妈妈对话了,弟弟妹妹们取笑我,说我和妈妈说的话是“汉式蒙语”,别人听不懂。
 
  每逢月末记工分时,妈妈总是把大家一块儿干的活儿都记在我的名下,有时天气不好两个人放羊,也记成我一个人的。这样下来每个月我总能有二十七八个工分,相当于队里男劳力挣的工分。对此我心存感激,极力推让,却很不踏实,感觉每月记工时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头,但一直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直到2006年5月我回内蒙古,二弟彭斯格才无意讲出:“那时每次记工后我都要跟妈妈吵,为什么我放羊的工要记在二姐(我姐妹三人同时下乡在内蒙古草原,我是老二)的名下?妈妈总是说,你放点儿羊算什么,生活在自己家里,不愁吃不愁喝,你不知道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生活起来有多困难。我们不能替她做什么,多给她记几个工分儿她的心情也许会好些,可能就不想家了。”
  1979年春天,我就要离开生活十年的草原回家了,除了简单的行李,我把其余的生活用品都留给了妈妈,依依不舍地跟她老人家道别。
  10年了,妈妈的背更驼了,身材变矮了,草原的风霜雪雨在她的脸上雕刻下深深的皱纹。妈妈用慈爱的眼神注视着我,抚摸着我的头,擦着眼泪说:“你能回到自己妈妈身边我也就放心了。你刚来的时候又瘦又小,现在长成了温都勒胡罕(蒙语:大个子姑娘),你是在草原上长大的,无论走到哪儿都要记着草原,有时间回来看看。想吃羊肉和奶食就来信,我让弟弟妹妹给你寄去……”当我问妈妈希望我给她买什么东西时,妈妈抬起头眯着眼睛说:“你能买个铁皮带花的好看保温瓶我就很高兴了。”
  草原深处的家,是妈妈生活的地方,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回城后我常常在梦中回到草原,永远怀念感恩蒙古族妈妈对我这个女知青的关爱和情意。
 
作者简介
 
  金亚农(女),天津女三中68届初中生,1969年4月到内蒙古乌盟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公社插队落户。1977年在内蒙古宝昌卫校学习。1979年回津,先后在常德道小学、天津缝纫机厂、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医疗及管理工作。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我 的 干 娘
    下一篇: 在龙镇农场文艺宣传队的那些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