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沪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来源:中国梦知青情 作者:王继红 时间:2019-04-03 点击:
 
      为了编辑出版反映老知青重回第二故乡二次创业这本书,我跟杨晓沪通了几次电话,向他组织稿件。他给我的邮箱里发来了以下3000多字的稿子。至今他谦虚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响:“不要宣传我,多宣传我们的合作社。”,手机上还留有他的电话号码,邮箱里还有他邮信的地址,对这篇稿子还没来得及交换意见。没想到这已成为永别。

      杨晓沪在工作岗位上不幸以身殉职,他的搏命奋斗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杨晓沪是为实践中国梦而搏命献身的,他的事迹催人泪下,精神感人至深,凡是了解杨晓沪事迹的人,无不为之钦佩、敬仰。杨晓沪是我们党培养教育的优秀党员、是全国老知青的杰出榜样。学习、宣传杨晓沪同志这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奉献精神,对鼓舞激励更多的老知青关心投入新农村建设,对培养教育青少年,对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加快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紧迫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这个共产党员让我相信,对共产党这本经,有人是真念的;对共产党的誓言,有人是当真的;对人民的爱,有人是发自内心的。他让我相信,在这个被贪官、蛀虫、投机者毁损的共产党的队伍里,终有不灭的光芒。杨晓沪的精神价值岂止发挥余热?他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灵魂。尽管自己有太多的不信,但在杨晓沪面前,我信;尽管自己有种种的唾弃,但在杨晓沪面前,我充满崇敬。我收录了这篇稿子,也把一种光芒收进心中。在此将杨晓沪留下的最后的文字发表于此,为了共同的纪念,以飨读者。

   《人民日报》记者  王继红

    2015年4月16日  

                    发展合作社经济,引领农民共同富裕

——记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0年6月,因患重病遵医嘱提前退休的上海老知青杨晓沪,应当年下乡插队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腰屯村父老乡亲的邀请,回到了第二故乡养病。在这片他当年当了三年生产队长的土地上,养鸡养鸭、种菜喂狗,颐养天年。

      自1976年杨晓沪被推荐上大学离开腰屯村后,虽然也曾多次回村探访,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这次是真正回到第二故乡生活了。三十多年过去,山河依旧,人情依然,在这里生活二年多时间里,杨晓沪走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农民都记得这位当年当过三年生产队长的老知青,与他无话不谈,他也重新了解了村里的实际状况。

      人民公社解体后,1999年开始村里实行了家庭土地承包管理,所有的土地被分到各家各户,原来的集体积累,包括机耕队、耕畜、集体房产,也都全部被分割完毕。农业生产成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无法进一步发展。

      根据实际调查,多年的个体经营种植模式造成了以下严重后果:

      (1)土壤退化。农村土地承包二十多年来农民一直采用小马力农机分户耕作,长期使用化肥加上小农机耕作造成了土壤板结,农民为了降低耕作费用多年不愿深翻深松土地,采用原垄直播或者耙地后播种,土壤表面以下20厘米左右形成犁底层,植物根系只能在土壤表层生长,雨水大时不能渗入土壤下层,天旱时底层的水分无法上升,致使水土流失、土壤退化、黑土层减薄,多年大豆重茬,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徘徊。

      (2)土地碎化。土地承包后原有的大片土地分割成条块,最多的一户近百亩土地被分割成七八处小块地,耕作不便,农忙时近百台小农机和上百人在田间路上忙碌,被农民称为种地“南征北战”,农机空驶率大、油耗高、使用效率低下。

      (3)畜牧业停滞。目前只有少数农户养牛,大部分草原被开垦为农田,其他畜禽养殖仅供自用。大量秸秆被废弃,未得到有效循环利用,数十年无人使用农家肥,土壤中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加剧了土壤退化。

      (4)由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造成了产量无法增加,虽然这里人均土地面积达到22.5亩,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维持在万元左右,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七十年代这里的农村收入水平曾经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三十多年后的现状显然不能让农民满意。于是,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种地,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出租后去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种地的只有老人和妇女。

      农业的发展出路在哪?许多农民都来咨询这位在这里当过队长又出去上大学的老知青。自2007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国家优惠扶持政策促动了腰屯村民要求组建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想法。但是合作社如何组建?组建合作社以后如何实行管理?如何处理现有一家一户的小农机?这些实际问题不是单干了几十年的农民能够解决的,连村干部对这些问题也束手无策。

      2012年9月在杨晓沪的推动下,组织腰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学习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筹委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研究出合作社组建方案,在村里召开多次大会小会,并通过广播和发放材料进行宣传。随后党支部村委会成员走家串户挨家上门动员,针对农民对组建合作社的各种问题耐心进行宣传讲解。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历经几起几落,数次修改合作社组建方案,终于在年底与全体入社成员签订土地入股合同,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50%,土地面积达到五千亩,经过全体成员通过选举出理事会监事会班子,并推选杨晓沪担任合作社的董事长兼理事长,组建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合作社也得到了爱辉镇党委王臣书记和王伟镇长的大力支持,多次来腰屯了解情况,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于2012年12月29日办理了工商登记。

      在合作社成立伊始,杨晓沪帮助合作社制定了《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年规划》,计划在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年理顺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和粮食种植管理。首先,注重合作社运营管理,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根据合作社章程实行民主管理,切实做到民主监督。健全和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做到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分配机制合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其次, 在现有已入社土地上落实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指导农作物种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耕地有机质,恢复和提高耕地质量;统一采购农用物资,统一进行农田管理,统一销售农产品,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成员收入。创建农业合作社示范社,为尚在观望的未入社农户做出示范表率,争取下一年发展土地经营规模。

      第二年,申购大型农机具,建立畜禽养殖场。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创造条件,将种植合作社改建为农机合作社,申购大型农机具,配备收割机、整地和播种机械、粮食烘干机等大型农机装备,从春种、夏管、秋收整地到仓储全面实现机械化。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还应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但是生产制度的改进,也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向现代大农业转型,还要从原有的粗放剥夺式的生产方式转向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无论在粮食种植上还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上都需要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社希望得到有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部门专家来指导、培训,从农业生产技术和运营模式及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全方位系统性地将种植业合作社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第三年起建立绿色环保农业基地,七十年代爱辉地区就开始种植水稻,这里的土质好,米质远胜于现在的东北五常大米,但因原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只能种植旱作粮食作物,一亩地经济效益不超过500元,但是边远地区相对内地有污染少的优势,适合发展环保型经济。只有依靠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在农、林、牧、副、渔各方面综合发展才能大幅度增强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用畜禽养殖的农家肥种植有机蔬菜和粮食,为附近城镇提供无污染绿色农副产品,申请绿色环保认证,注册品牌商标。在今后条件具备时种植水稻,生产优质有机大米。

      第四年,规划在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延长农产品生产链,发展畜牧蛋禽业、粮食深加工,发展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合作社规划在五年内,全面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基地。建立有机蔬菜、北药种植、菌类养殖,瓜果种植采摘、水面养殖垂钓、假日旅游基地,打造品牌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米面粮食加工产品、蔬菜、豆制品、瓜果、肉、蛋、禽、菌类等各类产品。力争一亩地的收益超过一千元。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毛主席在数十年前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东北土地面积大,要想共同富裕发展,必须走合作化道路,将土地连片统一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的富余劳力可以组织起来发展林牧畜禽渔和农产品深加工各业以及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在农业生产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用秸秆、豆制品下脚料、豆粕及等级外粮食和粮食深加工的副产品发展养殖业,在生产绿色环保畜禽产品同时生产有机肥,建立绿色环保生态循环经济,形成农业-畜牧禽蛋肉类养殖-有机肥-农业的良性有机循环,为城镇提供环保安全食品才是农村发展的出路。

      合作社的实际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产上实行标准化、经营上实行品牌化、在购销、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实行规范化。尽管实行了科学管理,在合作社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2013年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数十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春涝、夏季多雨、雹灾以及低积温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合作社全体成员在合作社理事会的带领下,在爱辉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资金大家凑,附近的农机合作社大农机不来代耕,合作社就组织自己的小农机上,采取了多种预防和补救措施:1.全部土地实行农业保险,受灾后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2.种籽、化肥、农药等农资实行统一采购,降低了生产成本;3.粮食实行统一销售,提高了销售价格。在大灾之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2013年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比未入社农户高约30%。尽管如此,2013年的合作社实际收入还是比往年减少了许多。再当地农业政策的不合理限制,合作社根据规划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购买有补贴农机的报告未得到批准,部分成员对合作社的前景产生了动摇,要求退出合作社,合作社濒临解体的边缘。

      2014年初,合作社召开了全体成员大会,向全体成员说明了2013年的实际经营情况,虽有少数几户成员因为具体原因退社,大多数合作社成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到要想增加收入只有继续走合作社道路,而且又有一些农户看到合作社有前途新入了社。总结了2013年经验后,全体社员认识到搞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农机不行,依靠别人的农机代耕不但费用高,还靠不住,必须购买自己的大农机。2014年春季在原来在爱辉下乡的上海知青的大力支持下与合作社全体成员共同集资一百多万元购买了三台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保证了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及时完成,入秋后又购买了一台收割机。2014年大田作为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预计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比2013年翻一番。
 
      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4年9月16日


(责编: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永恒的丰碑 作者:延梅
    下一篇:分离与“团聚” 一位抗美援朝烈士的全家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