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忆旧(一)

来源:招商二村群 作者: 徐海棠 时间:2019-02-25 点击:
(原招商二村弄堂口,本文插图均为招商二村)

人到一定年龄往往会有忆旧情怀以及其它生理特征的出现。比如,冲劲慢慢消失,惰性隐隐滋生,记性渐渐衰退,眼前时时浮想起童年的一切一切,像幻灯也像电影,一幅幅一幕幕,此情此景弥漫整个脑际好不热闹好不清晰。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这规律很少有人能摆脱,只是深浅不同而已。
 
说一说我们居住过的老房子吧,它的确是颇有些来头和历史底蕴的,谓语不信,让我翻出记忆中的零星碎片,重新认识并稍作一番梳理细细道来。话说我们的老房子那还得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盛宣怀说起,当时在歐洲,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把商品输往世界各地;在亚洲,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日渐强盛。鸦片战争后,使泱泱中华遭受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为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提高国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自己民族的现代工业,商业,电报,铁路,矿务,银行,船务运输业等,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以便提高与国际资本与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上海成立的就有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中国通商银行等。                                                                          
 
轮船招商局1872年在上海开始筹建,翌年一月正式成立。决定招商集股,并暂借官款以应急需。 初时只有轮船三艘,及至1877年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产业后拥有轮船三十三艘。23967吨。 民国之后这些企业都被保存延续了下来,接着几十年整个中国大地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内动乱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百废待兴,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另外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批特殊的稀缺人才,民国政府和轮船招商局决定有计划地建造一批住宅,供高级船员使用居住,用以改善安定他们的生活,以解决后顾之忧。他们这批人,是当时整个社会上最高的工薪阶层。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如此。按56年国家分24级工作人员工资表可以查到,船长的收入相当(5级)正省,部级,轮机长的收入相当于(9—10级)正地,厅级。国家对这批人之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就如同今天的白领或金领。我看,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所谓高级船员即船长,轮机长等)。

 
当时选址同济路(后改为同心路)为一村,青云路为二村。那时候,这些地方曾经是1931、1937年等二次中国军民抵抗日本入侵最激烈的战场,整个区域片瓦不留,较为偏僻,属于城乡结合部。据老人们的回忆在开工前,因为管理不善,致使所堆放的建筑材料遭遇到一场意外火灾损失不小,最终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根据媒体报道分析,这二处的住宅都是在内战结束之前完工的。虽然属于砖木结构,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些房子无论从外观式样还是居住条件都是很前卫的和超时代的。
一村原建64个门牌号。每户独立,(包括水电表)前后门上下二层,全地板另有一个敞开式三层阳台,厨房,双卫生,及盥洗室浴缸一应俱全。每家后门口有块绿化地,遍植冬青。另外活动区域,还包括一个室外网球场及篮球场,幼稚园(原63—64号楼下)大约六十年代还安装了管道煤气,想想六十多年前竟有如此豪华的住宅,简直就如同当下的聮体小别墅了。1958年由上海港务局出资(原网球场)建造了一幢三个门牌号三层的红色砖房。(俗称红房子)原篮球场建起了食堂,(大跃进时代)我记得食堂门口有一眼井,大门的建筑是飞檐式蓝色琉璃瓦的过街楼。这样同心路54弄共有1-67号,不到一千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及铁门与外界隔开,小区门口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夜晚十时上锁,墙内俨然是一个生活有序方便的小世界。如果要说小区的话,这可能是最早的雏型了。
 
关于招商局还有一段历史插曲,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国民党的统治面临瓦解,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将招商局一分为三,将局产和人员向台湾撤退,招商局上海公司改称上海分公司,将原来的台湾招商局改组为台湾招商局总管理处,香港成立华南招商局管理处,受台湾招商局指挥。1950年1月9日,周总理对海外国民党机构员工发出保护财产,听候接受命令。在港英当局的协助下,遂成为在港的中资企业。为便于经营一直沿用此名。从此结束了它在大陆的历史使命。1953年5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直属交通部管辖。统一管理海上运输。至今已扩展为上海海运集团。改革开放后,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土地开发就是招商局的大手笔。它拉开了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序幕。我们现在到处都能见到的招商银行。其实也同样流淌着招商局的血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有使用期限,砖木结构的房屋实际使用寿命也就五十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迁,老房子从九七年开始了动迁,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的老宅,这毕竟是我们几十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此,它留下了我们婴儿时的呀呀学语,幼年时的愚昧懵懂,少年时的血气活力,青年时的奋发有为,以致成年时的立业成家,养育后代的人生轨迹。总之,它有说不完经历和讲不完的故事。再见了!亲爱的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们!再见了!亲爱的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们!再见了!亲爱的同窗好友们!再见了!幼时的玩伴们!让我们互道珍重,有缘再相逢!
 
现在,在这块基地上耸立着二十几层楼的商品房,昔日的情,往日的景,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只能永远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2014,11,24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6)
    下一篇:老房子忆旧(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