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大道上她们在奔跑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谢飞君 时间:2018-03-08 点击:


      从国际首个空间脉冲光纤激光器,到国内首例超深钻孔灌注桩;从实现强军强国梦的大国巨舰,到为人们美好生活而进行各项医学探索; 从智库建设中钉钉子精神,到基础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今年评出的第十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巾帼创新新秀奖”获得者,是15名活跃在不同领域的女性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学者,她们在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中尽显巾帼风采。
     
      “海陆空”强国路
      她们是参与者

 
      本次“巾帼创新奖”名单,涵盖了很多高精尖领域。
 
      “大国巨舰,从她的笔尖变成现实”,这是同行对舰船设计师毛献群常用的概括。她大学毕业之后随即进入七〇八所,开始了长期、艰辛的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工作,二十余载科研生涯,见证了强军强国梦的实现。
 
      舰船设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总体、结构、动力等各方面知识,要想全部掌握甚至精通,难度非常大,但毛献群细心而专注,20多年保持的记笔记习惯,不仅助她完成任务,还总有惊喜。比如在担任海军1000吨水船总设计师期间,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对船尾线型进行了优化分析及试验研究,一举解决了困扰该船型多时的航行中尾部异常噪声问题。
 
      从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长达28年的吴洁妹,现任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名震全国的“上海中心大厦实现首例超深钻孔灌注桩成功应用于软土地基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是她攻坚克难的一个代表案例。
 
      上海中心大厦是当时国内规划中的第一高楼,与已建成的420米高度的金茂大厦和492米高度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三足鼎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作为项目工程师,她成立课题小组,担任课题组长,针对钻孔桩应用于软土地区的超高层建筑超深钻孔桩技术开展研究,首次将钻孔桩成功应用于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并使之在以后的天津117大厦、苏州中南中心等工程中相继取得良好效果。
 
      侯霞1999年毕业后就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期从事各类型空间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她带领的空间激光应用团队,参与研制出国内首台空间固体激光器,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高度计,成功获得整个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 研制出国际首个空间脉冲光纤激光器,应用于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器三维成像敏感器,在嫦娥三号着陆时,对月面高精度三维成像,为成功着陆避障做出重要贡献。这两项研发应用,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疾病搞科研
      助力美好生活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患病人数超过1.14亿,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超过50%。这些重要的中国糖尿病数据,都是由毕宇芳所在团队发布的。
 
      毕宇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她潜心糖尿病早期防控工作,开展的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创下多个国内之“最”——范围最广,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常住与流动人口; 水平最高,首次采用国际最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 调查数据最全,全面反映全国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第二严重的人体寄生虫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胡薇,一直坚持从事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相关研究工作。由于血吸虫复杂的生活史和独特的传播特点,在诊断、疫苗和药物研究方面一直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为了突破这些技术瓶颈,从1997年起,她以承担WHO/TDR“日本血吸虫基因发现计划”为契机,系统解析了日本血吸虫不同性别和生活周期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特征,从全基因组层面阐明日本血吸虫寄生、致病、感染和免疫逃避等生物学特性的分子基础,这些进展最终将使2亿受血吸虫感染的人们受益。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刘默芳,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杰出女科学家。她于2008年组建独立实验室,在全新国际前沿领域启动独特的研究课题。最近带领团队首次证明了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并揭示了致病机理,为男性不育症的精准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策略。
 
      “没有一个女性不爱自己的肌肤,没有一个女性愿意在自己的腹部留下那长长的疤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30年来一头扎进了妇科微创领域搞研究。她就像一个匠者,醉心于技术创新,使手术疤痕从20多厘米缩短到现在的0.5-1厘米,让长长的刀疤变成了小小的“钥匙孔”。30年来,华克勤领衔完成了医院内几乎所有种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首次尝试,又不断扩大微创手术适应症范围,使90%的住院病人享受到微创手术带来的益处。
 
      理论结合实际课题研究见实效
 
      杜文莉,现为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自2000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工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同时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与企业紧密结合,将行业实际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装置,提升其运行水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她所服务的领域是石油化工工业,经济总量巨大,同时面临节能降耗减排的紧迫压力。“乙烯装置高附加值产品最大化的优化控制技术”首次实现了对裂解炉群在不同操作条件的集成优化,近三年实现新增利润10.03亿元。
 
      孙秀丽同志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十几年来,她和“队友们”不懈努力,从无到有、成功研发出系列全新结构的单中心非茂聚烯烃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且稳定性好。孙秀丽始终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充满兴趣。工业设备不像实验室的仪器那么精细、易于操作和更换,因此在技术转化中,首先遇到的是实验室技术的“水土不服”,但他们不断往返于实验室和中试现场,试验几百次,乐此不疲。最后,完成了催化剂从基础研究到成套技术的研发,并将这项技术顺利转让。
 
      智库科研处处长杨亚琴的“钉钉子”让人印象深刻。专报报送工作是一项政治要求和专业要求高,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但她一直坚持严把质量关,大到选题、观点内容的斟酌,小到文字表述的准确,每个稿子都反复审读,尽力保证不出差错。作为院智库建设的重要品牌和工作抓手,她负责的“上海新智库专报”系列,5年来报送500多篇,审阅量近1000篇。她从事智库建设还注重实地调研,经常拿出休息时间,带领中心的同志赴各地调研各类智库,先后带队调研走访近60家国内重要智库机构。由她担任首席专家的创新团队完成的“中国智库的影响力排名”和“全球智库论坛”,得到了国内外智库界的广泛认同,作为“国内率先的智库研究平台”,已成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国内学界的一个重要品牌。
 
      年轻而专注她们是“未来之星”
 
      今年,有5名女性获评“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她们是在上海全面深化改革、谋求城市创新发展中涌现出的一批未来之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员印娟,投身量子领域十余载,始终围绕着这一领域开展研究。2013年,她担任“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量子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零失误”的正样飞行件产品生产,2016年8月量子纠缠源载荷已随“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在轨运行一年多状态良好。
 
      张艳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微特电机高端产品研究开发。她是该所航天电机领域青年领军人才,先后承担包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空间站、“尖兵”系列、“高分”系列、载人航天三期、无人机等60余项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型号工程及重点武器装备配套研制项目,5项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彭艳现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带领团队完成了精海8个系列无人艇的研制工作。 “精海”系列无人艇,搭载在海监船、海调船、海巡船和雪龙号上,在多处完成海洋地形地貌探测、海底可疑目标探测、海战场作战环境保障等作业。美国国会的一位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曾在一个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无人艇领域取得了进步,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精海系列”。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晓娣是一名80后副研究员,但她已经参与了一系列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课题研究。先后主持的2个国家级课题,分别从产业结构和能源技术创新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这两大目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包容性。
 
      周慧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她所在科室是我国眼眶病专业规模最大的研究和治疗基地。作为科室眼眶病专业学术带头人,工作16年间,带领团队攻克眼眶外伤修复和视觉功能重建的难题,建立眼眶精准修复技术,显著提高眼眶外伤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治愈率从57.5%提高到90.2%,为患者带来切实帮助。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两会片断
    下一篇:两会上的15位女市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