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办主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社4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第一时间接受采访,全面解读文件精神。
管全面、管长远的“三农”工作重要文件
韩俊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管全面、管长远。
“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韩俊说,“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了全面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行动。”
他解释说,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
他强调,二十字总要求的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韩俊同时表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文件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
这三个目标任务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韩俊说,“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障碍怎么破?韩俊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指出三个关键——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韩俊指出,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问题。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方向,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
他强调,这项改革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确立乡村振兴战略“四梁八柱”
韩俊说,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文件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有党内法规保障。文件确定,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一系列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如,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等,以及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等。
——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作保障。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文件对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也做出全面部署。如,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韩俊说,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方面,文件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文件也有“实招”。如: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韩俊最后表示,“必须夯实责任,做到认识一致、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新华通讯社
一图看懂中央一号文件:这些产业未来有前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乡村振兴这么干!
今天,中央送出一份“惠农超级大礼包”,释放重磅信号,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天发布。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
今年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时间表,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将是一幅什么样的乡村发展图景呢?
一图解读,满满的干货,一万六千多字的报告,一张图说清楚了↓↓
专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不论是今天发布的一号文件,还是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战略都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的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实际国情就是人口规模巨大。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个时代背景就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变化而提出的。
在很多农业专家看来,不管是发展水平,还是收入水平,城乡之间确实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就是不能让农村衰落。
目前我国有6亿农村人口,按照规划,即便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还将有4.5亿人居住在农村,因此,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尤为重要,产业兴旺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这就需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政策措施。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用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这就是最大的愿景。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要花大力气解决当前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因为我们进入新常态,GDP增长率下来了,城市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每年都提供成百上千万的让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机会,所以要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闻链接:贫困村变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农民返乡创业年入十几万!
两年前,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村还是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全村130户人家,贫困户就有31户。
2016年7月,按照“旅游+文创+生态建筑”的模式,当地开始规划设计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特有的沂蒙山乡俗资源,陆续吸引了30多家文创机构入驻。大学毕业后在临沂从事设计工作的宋雨,就是2017年被吸引回来的。
山东省沂南县返乡创业人员宋雨:我们现在有手绘帆布包、手工木勺、还有插花艺术,平时一套院子可以住十来个人,最多有二十个人,一年下来收入会有十万多。
不到两年时间,前来朱家林村参观考察、休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据介绍,为了推动项目建设,朱家林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村里的闲置房屋、土地,都可以入股开发公司,公司收入的40%作为村集体收入,6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而合作社则专业开发农产品和民俗工艺,将当地特色杂粮产品,经过创意设计包装和电商平台销售,大幅提升附加值。2016年,朱家林农民人均纯收入1.06万元,2017年7月4日,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试点。
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村村民田西文:通过合作社来管理种植、集体经营、老百姓入股分红,比原先都要增加收入。
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负责人黄树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激活了农村的各类要素,培育了农业农村的新动能,2017年农民人均增收3500元。
他山之石: 荷兰实现小国大业,资源短板下的高效农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对他国先进经验的借鉴。荷兰的国土面积仅有4.2万平方公里,却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出口量可媲美美国、法国等农业大国。这样一个寸土寸金、气候条件并无优势的国家,是用什么方法来弥补自己在农业方面的“先天不足”的呢?
位于荷兰兰辛格兰市的红星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西红柿种植企业,在公司的十座现代化玻璃温室里,负责人里奥告诉记者,每周他们最多能生产700多吨高品质的西红柿,全年营业额超过一亿欧元。
荷兰红星公司温室运营经理里奥·艾姆瑞克:在荷兰,政府帮助我们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我们还有几个研发中心,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研究。他们会设计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案例,为荷兰的种植企业进行大量的实验。有时候,对荷兰的种植企业来说,这样的研发成本太昂贵,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可以研发更多种植番茄的新技术,我们可以更加致力于种植企业的未来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支撑来自位于当地的瓦格宁根大学。毕业于这里的钱田,在兰辛格兰市的答而丰公司担任中国地区经理,他介绍说,这家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拥有许多个温室组成的孵化中心,构成了大学和企业之间重要的桥梁。
政府、高校、企业,形成了荷兰农业发展的“金三角”模式。在兰辛格兰市,政府专门为企业兴建温室预留了1000公顷用地,只要企业有意愿、有产品,就可以前来开展业务。此外,当地还用便利的落户条件和发达的物流体系吸引了大量从事关联服务的企业。
荷兰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9.19%,远高于其他部门。而作为一个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人的小城市,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已经使兰辛格兰市成为荷兰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