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英国老太来中国 倾家荡产做了这件事
72岁的英国人Rachel Grace Pinniger,在成都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店。
那店在高升桥北街附近,不临街,七歪八拐才能找到,店里除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还有一只黑猫。
肥肥的黑猫,懒懒地蜷缩在凳子上,一动不动跟坐垫似的,满头银发的老太太Rachel坐在它旁边,摆弄桌上一堆刚买回来的工艺品。
初冬的成都,出太阳的时候,阳光会透过玻璃窗,斜斜地铺在小小的屋子里,暖暖的。有客人进来,东看看西瞧瞧,视线交汇,老太太会微微一笑。
这大概是很多追求静谧生活的青年们,幻想中的小店样子。藏在闹市里,有一只猫,散发着文艺气息的店主人。就像宫崎骏的电影《侧耳倾听》里,小姑娘发现的那个古老精致的玩具店。
只不过,在Rachel的身上,故事是另一种传奇浪漫。这个一辈子致力于给亚洲贫穷地区农村医生做培训的儿科医生,从25岁那年开始,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前行,走过尼泊尔、不丹、中国藏区,走到棕色头发全部变白,直到成为“蓉漂”。
2013年,Rachel在成都开店,专门售卖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及残疾人的手工艺品,通过授人予渔的方式为他们贫困的生活提供帮助,目前有600多个残困手艺人的家庭因此受益。另一种人生际遇正式开启。
小店故事
为手工艺者开辟销售渠道
每天上午10点,Rachel会准时拉开店铺的卷帘门。
这个点很少有客人,趁着空档,她整理店铺里的货物。针织品、皮雕、珠串、纸画、木雕、绘画……,她将手工艺品收拾摆放整齐,仔细擦拭着上面的灰尘。
那只毛色发亮的黑猫,伸个懒腰,跳上她旁边空着的凳子。Rachel整理工艺品,黑猫就躺在那里,跟她挨在一起。
“这些手工织品东乡之花,是中国西北山区的少数民族东乡族制作的,不少东乡人都是靠天吃饭的种田农民,男子远在外地打工,留下来的东乡女子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她们没什么文化,东乡之花项目能给她们带去收入维持日常生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她时常被要求介绍店里的手工艺品。
这些将小屋塞得满满当当的工艺品,不仅来自藏族、苗族、东乡族、彝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还有很多是残疾人提供的。
“像家住温江的余先生一家,以制作皮雕为生,两个孩子都有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家里的收入大部分用于给孩子治病,去年我们在他那儿收购了两万元的货物,让他更有信心靠自己的手艺维持家庭。”
她全款购买这些手工艺品,再带回来店里销售,而不是选择寄卖的方式。在她看来,这样才能帮助他们,不需要他们等待这些工艺品卖出去。
儿科医生
为贫困边缘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不知银发苍苍的Rachel,是否曾在某些时刻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老照片上,年轻的她和现在一样笑容灿烂,有一种单纯无畏的勇气。
在英国,Rachel曾是一名儿科医生,21岁那年,即将毕业的她,到尼泊尔一家偏远的医院实习,在这里她看到,有的病人需要被担架抬着步行30天才能找到医院,而更多的病人甚至根本等不到抵达医院,“有个患传染病的妇人被丢弃在山头,独自一人生活了50年”。
乡村医疗条件的落后,无法满足有需求的病人。深受触动的她回到英国,接受了数年乡村医疗专业培训。
25 岁那一年,她正式下定决心离开英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前行。
从此,他们距离那个全年温和湿润的岛国越来越远,辗转于亚洲各地的贫困边远地区,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当地,Rachel跋山涉水,为罹患疾病的人和残障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编写发放简易的医疗读本。
这位未婚的英国姑娘,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相对于城市,她更喜欢大自然,喜欢乡村。她记得西藏高原上看到的满山遍野的岩羊,它们在“云中”漫步。
“那样的画面美得不真实。”那次“奇遇”发生在2004年,13年过去了,在距离那里2000多公里外的一家小店里,Rachel回忆起那次遇见,语调柔和。她还记那一天,一只岩羊踢中了她的腿部,不过只是皮外伤。
驻足成都
开店定居6年卖手工艺品
和鲁迅弃医从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行医多年,见到的病人多了,Rachel开始思考能做点什么,帮助那些因看不起病而耽误病情的人们增加收入,摆脱困境。
“他们生活得非常努力,但因各种原因经济来源有限,一旦生病了很难支付高昂得医疗费。我想要帮助他们”。
她接触的不少当地人,都有着不错的手工艺,如果收购这些残疾人和贫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开店售卖,就可以让这些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2011年,Rachel来到成都,开始纂写乡村医生培训的书,并四处收集那些需要帮助人群的手工艺品。
“我第一次到成都是1989年,2008年地震时,我又作为志愿者到过成都,成都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前景都吸引着我。”让Rachel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来成都,她会一呆就是6年。“我从没想过会在一个城市生活这么久。”
但这个城市,是最适合她的地方,除了包容,大都市商业环境好,其次这里地处西部,方便她和那些生活困难的手工艺人们联系。
“当时很多手工艺者都劝我说这些东西卖不出去,我很多朋友也说没有市场,肯定会赔本。”不过,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3年,专门售卖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的小店在武侯区高华二街,2014年,店铺搬到了高升桥这里。
她的小店名字跟岩羊有关,店铺开张后,生意时好时淡。“民族饰品和皮雕都卖得不错,到了冬天,手工的围巾和手套也有很有销路。”Rachel在英国和荷兰的朋友,也会购买一些定制产品。
Rachel会不时将客户的意见反馈给手工艺者,还邀请朋友为他们做培训,希望他们的产品能更受欢迎。
供养店铺
花光积蓄开店为资金周转卖掉房子
这个小店的开张花了30万元左右,这差不多是Rachel的全部家底。
这么多年来,她只在英国医院工作了四五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协助当地做医疗培训,基本没有多少积蓄。
Rachel的小店按照英国社会企业的模式注册了公司,她希望能用盈利的50%来回馈社会,但小店眼下的生意只能基本维持运转,离她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今年之前,她还住在中和街道,为了省钱,每天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瓶车赶到高升桥。自己开伙,一顿没吃完的饭菜,能放在冰箱里吃两三天。
一年后的今天,过完72岁生日,为了店铺的资金周转,她把自己的房子卖给了别人,现在住在店铺附近。
店里唯一的店员代安,曾是这里的第一批志愿者,现在是Rachel的翻译,并负责店铺的行政、财务、公众号运营等一系列事务,她也是她的陪伴者。
虽然已满72岁,Rachel却还没考虑过回英国和亲人团聚养老的想法。她每年会回一次英国,看望亲人,她的姐姐们偶尔也会来成都看她。
“我希望小店的生意能好起来,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我们这里增加收入,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在中国,年过70是古稀,应该喝喝茶、跳跳舞,安享晚年,这位英国老太太却仍然在继续前行,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自己最喜欢的一件T恤,上面印着一句话,“Never Underestimate an old woman”(永远不要小瞧一个老女人)。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有想过放弃吗?”我们问她。
“这件事好像从来没有不困难的时候。” Rachel笑了,一边拿过旁边的袋子,那里面,是前一天晚上刚从残疾人手工艺人那里买回来的新的手工艺品。
编辑: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