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知青史话:四川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八)

来源:孙成民博客 作者:孙成民 时间:2017-08-26 点击:

夭折的困境与宝贵的财富


      轰轰烈烈兴起于50年代中期的四川青年志愿垦荒热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跌入了低谷,没有能成为当时四川大规模开垦荒地的主旋律,其原因是多种而复杂的,其中体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条。

  组织青年垦荒队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这是团中央根据中央的精神,借鉴苏联的经验而决定开展的。这一决定的初衷与中央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四川各级团组织从上而下的动员号召与全省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兴起,使得人数不多的青年志愿垦荒队,成为当时青年工作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实已经证明,团组织动员组织起来的垦荒队,实际上是担负不起其领导责任的,比如垦荒队的党组织建设、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农业技术等问题,都不是团组织自己能够解决的。如果当地党委政府不把青年垦荒队作为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去领导,同时青年垦荒队也不同时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那么,青年垦荒队必然最终夭折。正如团中央在批转一个报告时强调指出的:“现在还有个别青年垦荒队,全部工作都由团进行领导,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垦荒是国家移民的一部分,垦荒队员的权利与义务和当地居民完全一样,它的工作应当由各地党委和政府统一管理起来。当然,有关地区的团委也需要采取负责到底的精神,加以关心和帮助,及时地把情况和问题反映给党和政府。”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奋斗拼搏过的唐克农场,由于缺乏经验、建立时间仓促、各方面准备不足,加之在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关系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存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决不是仅靠团组织就能办到的。从1956年下半年以后,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各地停止再组建新的垦荒队,并着手对不同类型的垦荒队进行整顿。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工作,各地撤并了一批,其后大多垦荒队陆续归并到就近的国营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内,其中对一些青年另行适当安置。

  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尽管历尽坎坷与波折,但他们为建设边疆、开发山区、支援民族地区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激情和行动所带来的 激发青年一代无私奉献的劳动热情、为国分忧的主人翁意识、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今,都是值得认真总结、提倡和发扬的。可以说,他们是后来四川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先头部队,是四川百万知识青年奉献广阔天地的先锋战士。年轻的垦荒队员们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红军长征战斗过的草地垦荒,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在物质上创造出突出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留下宝贵的财富。这种珍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不可少的。

      (全文完,作者孙成民系四川省社科院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本文刊载《当代史资料》2011年第2期、《知青·中国》2014第2期等)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找寻青春答案
    下一篇:香港作家张穗强作品交流会在渝召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