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节 无钱造屋咋还情:影评《那年我对你的承诺》
-
影评《那年我对你的承诺》:无钱造屋咋还情
由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资助、老辰光网站、黑土情杂志社组织,大光明院线支持的老知青公益电影专场《那年我对你的承诺》,11月7日下午1点在大光明电影院放映,共有1000名左右的知青前来观看电影,感受那个时代留下的感受。
影片讲述了一段长达40年的旷世之恋。北京知青王国庆与刘冬梅在生活艰苦的北大荒产生了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四十年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2团九连,王国庆与刘冬梅是一对恋人。刘冬梅为了帮助男朋友王国庆顺利返城,替他顶下了传看手抄本的罪行。但王国庆返城后,了无音讯,怀着王国庆孩子的冬梅只好匆匆下嫁了当地农民,孩子最后也死去了。四十年过去了,在北京举办的一次知青联谊会上,王国庆和阔别已久刘冬梅重逢,当他得知刘冬梅的丈夫已经去世时,王国庆就计划了一个“知青号”自驾游之旅,途中逐步消除了误会,最后在农场完成了当年对刘冬梅的一个承诺。
我前去看了此场电影,有些感受,回来就写了一首诗,取名《无题》:“立冬时节看承诺,冰雪歌声有共鸣。一路风光重现美,无钱造屋咋还情。”以北风的网名,当晚就发在我参加的部份微信群里,但由于种种考虑,原先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因为做人难,我喜欢客观公正地评论某些事,多说或先说可能要影响后人的评论,可能会让一些人不高兴,这也是我把此诗取名为“无题”的原因吧。但也有人对我说,不管说好说坏,都可以说,我想也对,有评论总比没评论好。作为我本人,总觉得有一种比别人更多的义务,于是今早提笔写了这篇文章。
诗中前二句:“立冬时节看承诺,冰雪歌声有共鸣”。这部电影刚好是在立冬节气那天看的,纵看整部影片,影片再现了北大荒的自然景色,冰雪,白桦林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到黑龙江兵团去的知青最深的记忆,我相信有许多人看了会动情,也可能有人会流血,对那些自觉把青春献给北大荒的人更有深切的感受。还有那些曾经的老歌,尽管有人今天会批评某些内容,但它毕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早已成了我们生命与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我觉得这可能是影片最成功的部份。但我觉得也有不足,影片反映知青的生活,知青工作的景头太少。农村是上一个广阔的天地,北大荒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阔天地,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熟悉的劳动场面,也没看到北大荒最多的拖拉机与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在地里工作的情况,有人觉得这不像是在兵团,而是像在某个乡村。其实我觉得在冬天的白桦林景头出现前,可以放一个远景头,展现北大荒的白山黑水,以及广阔的农田,然后再到近景白桦林,当然在夏秋也可在近景出现前,来一个青山绿水的远景。当然根据剧情,先放近景,再推到远景也行。北大荒的山山水水可是总书记现在说过的,是北大荒的金山银山,让观众体验一下,效果会更好!
诗中后二句:“一路风光重现美,无钱造屋咋还情”。影片用大量的景头展现了一路美丽的风光,色彩斑斓,让人有一种美的感受,是不是那么美,因我现在没有走过这一段的高速路,也不好评论。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条充满艰难曲折的路,路中的风光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青山绿水与白山黑水。我诗中说它”重现美“是因为生活尽管有艰难曲折,但知青的心中有许多美好的记忆,影片通过回忆一一展现给大家。影片最后男主人公实践了自己年青时在冰雪白桦林许下的诺言,在此地造一所小屋,与女主人公陪伴一生。看了以后我心中总有一些疑问挥之不去,先不说在这里能不能造房,因为房子不是随便想造就能造的,也不说在这么几天能不能造起房,因为造房需要时间,如不能就有些虚假了。更重要的是,觉得这个承诺的实现有些沉重,也有些偶然。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个大款,有钱可以实现,但据我所知,大部份知青并不是有钱人,如果当年他们中也有人许下了诺言,今天该如何实现呢?我们总不能因为这些人在那个年代,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有点无奈,而到了今天,因为无钱造房而再次让他们遗憾吧!影片可以高于生活,但最好不要离现实太远,我觉得这可能是影片最大的败笔。其实影片处理这问题不要那么现实,可以虚拟些,虚拟不是坏事,虚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因而也就会有更多的想像与选择。当两个人在夕阳下走向那片白桦林,那不就是一幅最美的画吗?有白桦林作证就足够了。
最后再说点题材的事,我总觉得《那年我对你的承诺》与预告要放的电影《红月亮》,都是写知青的,也都有一种承诺,尽管各有特色,但我觉得在主要情节上有许多雷同之处,让我有时常常把二者的情节混在一起。因为影片都说的是,男主人公回城了,女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城或不能在一起生活,不同的是一个影片的女主人公没死,但孩子死了,另一个影片是一个女主人公死了,而孩子活下来了,影片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但写得都是悲剧。其实这样的情节我好像并不陌生,别的故事里也见过,只不过人物与背景有所不同,为此怕记错,也与别人交谈过,别人也有这种感觉,也许编导认为,这种悲情故事能打动人。难怪现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投资那么多总要有回报,而打动人的电影总是看的人多,收回投资的可能性也大。但如果都是这样的情节,似乎有些庸俗化了,其真实性就要受怀疑。知青电影按此套路走下去,我觉得是没有出路的。悲剧电影能打动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悲剧的电影也能打动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中学读书时看过许多电影,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别的不说,就拿《年青的一代》来说,说的也是当年青年的事,他并不是悲剧,但照样影响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中的好多人。因此看一部电影好与坏,我认为不在它是不是因为是悲剧,也不在它是否写了知青的事就是好,而是在于它的思想内涵和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我总觉得没有时代精神内涵的作品只能昙花一现。这里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市场是一块试金石,它不相信眼泪,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它只相信实力。我记得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王成牺牲了,他的妹妹王芳把写好的剧本给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看时,他们二人当时还不知道是父女,王文清好像不太满意剧本,要她再修改。王芳说,她是流着眼泪写的,王文清说,你也要让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泪吗?这说明,让人流泪不是坏事,但流泪不是我们创作的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流泪来激发某种精神,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说到精神问题,我还想补充几句。在我们后知青时代到底有没有一种时代精神呢?我觉得还是有的。有人怕争论上山下乡的对错,不敢写,写了可能审批时也难过关,这可以理解,为了避免争论,我们可以不谈上山下乡的对错。但生活中对艰苦是什么态度,这应该是与对错是无关的,不怕苦是一种时代精神,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这与爱情一样,也可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年《年青的一代》之所以能打动人,它宣传的就是一种不怕苦的思想,让许多人感动。今天这种精神在我们知青中不是没有,比如知青徐桔桔,贾爱春重回到山河村的事,就很感人。怎么写呢?当然也可以从不怕苦写起,在表现她们今天如何改造山河村时,可以穿插回忆当年她们在农村如何艰苦奋斗的情景,如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我觉得就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可惜没人去挖掘,去写。我认为爱情片不是不能表现精神,如《刑场上的婚礼》就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年我对你的承诺》,我觉得影片可以表现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笑料,因为那也是一种生活,但由于缺少在一起生活劳动的场面,因而也无法表现他们是如何在生活劳动中建立的爱情,因此也不清楚他们爱情是建立在什么样基础上的。其实这对影片也是一种铺垫,四十年后光有一句承诺,还是不够的,少了一种说服力。为了祖国的将来,为了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一定要抓紧对学生及青少年的思想工作。还有就是不要过多地纠缠在上山下乡的对错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对知青中先进典型的介绍宣传推广上,只要把他们那种不怕苦的精神宣传好了,就是把知青精神中最主要的内涵体现出来了。
以上说的只是个人的一种看法,仅供参考!因匆忙,如有错字漏字,请谅解!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