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24节 《夏 夜 的 回想》

    夏夜,在我的记忆中是多么的美好!一年当中,秋夜难免萧瑟,冬夜过于严寒,春夜有些料峭,唯有夏夜最为让人想往,让人着迷,最富有诗意。
    大半辈子过去,自然最怀念童年时代的夏夜。虽说夏日炎炎似火烧,可夏天的夜晚却是人们最好的休闲时光。放暑假了,没有多少作业,夏夜更可以尽情地玩。晚饭后,弄堂里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一桶凉水浇湿了门口的地面,出来乘凉。我们这些孩子们总是早早地吃好晚饭,端个小板凳,拿把蒲扇, 坐在家门口。有时听大人讲故事,听得毛骨悚然;有时邀几个邻居小朋友打扑克牌,战得难分高下。夜深了,兄弟姐妹挤在一块铺板上,就睡在弄堂里过夜。
    天空湛蓝湛蓝的,布满了星星,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就在头顶上。凉风吹来,把所有的暑气都吹散了。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却似乎没有让人热得受不了的感觉。记得就连胖呼呼的、最怕热的妹妹也能在母亲轻轻摇动的蒲扇的节奏中安然入梦乡。我还喜欢邀一帮男孩女孩,扯起床单当幕布,放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或搬来八仙桌当舞台,演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谓之:弄堂纳凉晚会,引得大人们乐不可支。夏夜,就这么有滋有味地过去了,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最难忘的还是刚读初中时的那个夏夜。文革中,到处都充满了火药味。我和班上另外五个被打成“另类”的女同学没资格冲冲杀杀,也没出去天南海北地串联,而是天天在郊区农村挑大粪,自觉接受思想改造,劳动锻炼。并非有人强行要求我们样做,而是我们自己去联系的。那时我们被同班同学认为“出身在非无产阶级家庭”,不是“革命队伍”内的人。于是我们便想用这样的方式,用汗水冲刷掉我们从娘胎里带来的“肮脏灵魂”。那个夏夜,是每天踩在高一脚低一脚的田埂上过去的。听着蛙声蝉声,挑着压肿了肩的粪桶,并没有觉得苦,而是很痛快,因为比起学校里的一切,这里别有一番宁静、安乐、踏实 。
    最凉爽惬意的夏夜,竟是在时候最艰苦的插队落户期间。当了民办教师的我,农忙时期仍要参加大田劳动。白天割稻,打谷,晒得脱皮走油,衣服上厚厚一层盐花,晚饭总要到八九点钟才吃;晚上洗完澡,已累得不想动,便独自在学校门口的躺椅上躺下。学校是建在祠堂里的,暑假期间大部分师生都回家住,空荡荡的祠堂里常留下我一个人。山区的夏夜特别凉爽。 竹躺椅阴凉得很,搁在又高又大的祠堂门洞里 , 正对着山里来的风,吹在身上比什么电扇空调都舒服,而且从不用打扇,可以一觉睡到鸡叫。当时的口号是“扎根农村一辈子”,自己还以为会在祠堂里,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过着这种半隐居的生活呢。
    最充实的恐怕要数上“业大”时期的夏夜了。“人到中年万事忙”。正值拨乱反正的年代,在荒废十几年后重新回到课堂学习,真是力不从心。整整四年,没乘过一次凉,没散过一次步,没看过一场电影,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带着孩子,又要赶着上班,又要买菜烧饭洗衣服,还要上课读书做作业复习考试,忙得晕头转向。那几年的夏夜,几乎全是在教室里或台灯下渡过的。看到家门口坐着乘凉的人们,感到这实在是一种很奢华的久违了的享受。
    最美好最悠闲最值得回味的当数2000年的那 个夏夜了。那 次是退休前由组织安排去庐山疗养。船离开上海时,正是初夏的一个晚上。坐在开往九江的轮船上,享受了多少年来没有过的一人独处的轻松。正巧那天晚上逢月全食,便美美地看了个全。 快半夜了,甲板上人很少。我独自坐在船舷边,欣赏夏夜。周围黑黢黢的,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如星星般的灯塔放出的微光。江面上吹来的风,带着江水的潮味,湿漉漉的。巨大的苍穹像个没有边框的蓝色镜框,嵌满了钻石般的星星。月亮一点点缓慢地走到地球的阴影里,被地球挡住,——不过并不是如我想象中的漆黑一团,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淡淡的乳黄色的圆盘,若隐若现,好象挂在空中的一盏浅黄的橘灯,比平时那明亮皎洁的月亮更加显得脉脉含情,温柔含蓄。
    我简直惊呆了,月食竟如此富有诗意,如此美妙动人!在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竟然不知道自然界其实是如此美丽!如此奥秘无穷!人实在是错过了多少大自然赐与我们的恩泽啊!
    月亮慢慢地恢复原样,又变成了雪白晶莹的明亮大圆盘,把天空照得一片清朗。可它刚才那美丽的淡黄色的娇羞面容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和我们天天相处、相识了多少年的月亮,竟还有这样的别样风采!这一个美好的夏夜使我感悟甚多:许多熟视无睹的东西,其实我们并没能真正了解它。
    我把在江上看月食的经历告诉女儿,她只是大呼:我也要去坐船,去旅游,去江上看月亮!但她不知能否找到我这种美好的感觉。因为生活常常是平淡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品尝出它的真滋味,它的酸甜苦辣。
   多姿多彩的夏夜,留给我们的是多味的人生。                    
                                                                                        (于2003年7月修改 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