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从周庄知青菜园到雪龙号
-
从周庄知青菜园到雪龙号
-
哈 荑
一、赴周庄知青菜园,我们认识了南极英雄徐霞兴
2014年6月28日是绵绵梅雨期中难得的晴天。云南东风农场曾被编制为“大稼楼”十四兵团二纵队的队员们,7点过后就集中在中山公园地铁站,目的地是周庄“上海知青菜园”。
這是继大稼楼之行后的又一次聚会,“上海知青菜园”黛瓦白墙,两扇带着小屋檐的红色院门,进入厅堂就先看见窗外阳光下一大片的菜地,绿意浓浓。这里的菜地都是由知青朋友自己打理的,接待我们的徐霞兴老师说不久就要来种青菜秋天用了。“大稼楼日记”中的主角们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家,扑到菜园子里摘菜的人似乎最开心了,生菜啊、蓊菜啊、豇豆和黄瓜等,鲜鲜脆脆一大堆,关键是这个过程就够享受的。能干的主妇们默契地张罗着午饭,洗菜涮锅烧火,曹明理送来了大米和好酒。最好玩的是朱秀芳居然在院墙脚下捡到一只大大的鸡蛋,最后烧在汤里了。
长桌宴开席了(就在厅堂窗外的阳光房,玻璃房顶下很是艺术地挂着一条条的蓝印花布),密密麻麻放满大小不等的菜碗,“每人一菜”的規定使大家都带来了拿手好菜。一长条桌的菜肴可是色、香、味齐全的“滿汉全席”。 带相机的都忍不住先下手为快咔嚓、咔嚓的拍个够,虽然当年在云南是沒得吃,可現在个个还是成了下得厨房的好手。能不留下饞涎欲滴的佳肴。
筵席开始更是热闹非凡,徐霞兴老師特为拿出从南极考察回来途经澳大利亚带来的一瓶髙档红酒分享给大家,红酒,白酒和香茗人人一杯在手、高高举起“水,水,水” 的祝酒,祝大稼楼之行情深意长,祝快乐每一天。
长席刚撤,厅堂里已迫不及待地设好了排排座位,大家期待重头戏的开始。徐霞兴——曾是知青的南极英雄,以诙谐生动、深入浅出的风格为大家讲述了南极的奇特地貌和极端气候条件,讲述了南极科考队员为工作付出的艰辛努力,更讲述了各国工作站队员之间患难与共、相互帮衬的深厚情谊。这些故事连同照片拉近了我们与南极的距离,更激起了对南极大陆的向往。在场所有人的情绪随着徐老师的讲述而起伏波动,不时有人提出各种问题寻求解答或释放自己的感想。在南极,美丽和严酷并存着,快乐和危险相伴着,人类和动物则和谐相处在冰雪中。徐老师的南极照片中,有圣洁的万年蓝冰、帝企鹅和贼鸥、魅力极光和气象基地、天外来客——陨石等等,他唯一不可能记下的,是他在一次任务中连同雪地车落入冰海后生还的传奇经历,我们深深为他能死里逃生的壮举而赞叹和感动不已。
接着,李林妺为大家介绍和放咉正在编制着的《大稼楼之行》視频纪录片初稿,广泛听取大家意見,力求精美地記载下我们十四兵团二纵队的湘西大稼楼之行。
短短的一天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大家怀着收获的喜悦告别了周庄。
二、徐霞兴领我们登上了雪龙号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仅仅过了两天,徐老师就告知周公正可以在7月2日参观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时阴时雨,可容50多人的大巴座无虚席。
近10点钟时,我们到了位于浦东金桥路的“极地研究中心”,这儿有个不太大的展厅,内容却是独一无二的。徐老师戏称自己是“金牌讲解员”,当然他是当之无愧的。围着南极大陆的地形模型,他详尽地介绍了地理、气候及各国建立工作站的情况。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有能力的国家纷纷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建立工作站进行科研,如在冰点、磁点都有人了,我们中国则在最高点建立了昆仑站。徐老师在南极工作的时间累加已经有5年4个月,这环境和工作是严酷而枯燥的,在为科研事业做贡献的同时也磨练出钢铁般意志和冷静的应变能力。
知青朋友们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询问了很多细到衣食住行的问题,徐老师都一一作了解答。现场还有不少珍贵的动物标本,如海豹、贼鸥、帝企鹅等,禁不住用食指轻轻触碰一下才觉过瘾,毕竟这些是南极的居民啊,又有几人能去到南极呢?我们的科考队员还在南极寻到许多的陨石,其中有两颗火星陨石,要知道全世界的火星陨石一共只有8颗,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陨石的历史。我们不由得为南极考察队员们的壮举所感动,忍不住在留言簿上写下:向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大陆的志士致敬!
出馆后在门前的南极石前,大雨中全体队员拍了一张打着伞的集体照,属于很牛的事吧。石上有邓小平的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雪龙号”静静地停泊在外高桥,我们就在科考队员的餐厅用自备干粮午餐。小巧放映厅中,我们观看了第30批的科考队员的工作录像。这次任务中“雪龙号”除了完成既定任务,还临时受命参与搜救马航失联航班、救援俄罗斯科考船。所以当我们站在视野开阔的驾驶室时,就想起科考队员们站在大玻璃窗前举着望远镜监视海面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徐老师还领着我们参观了机仓、宿舍、篮球房、游泳池及桑拿房,面积不大却很齐全,给予漫长航程中的人们以细心呵护。当船航行到赤道时,绝对是风平浪静之时,船上就举行拔河比赛,以调节船员们的生活。船上还有直升飞机库房,甲板上有停机坪,拔河比赛就在这儿举行的。
“雪龙号”是一艘美丽的船,外观主要是红白两色,想必在茫茫大海或皑皑冰海中都是异常醒目的。在各个位置知青们都兴致勃勃地拍下了许多照片。“雪龙号”更是一艘英雄的船,当她破冰前行在极地时,她和我们英雄的船员、英雄的科考队员一起写就了一段英雄的史诗。他们的传奇故事令人敬仰不已。
天色渐晚,我们该和“雪龙号”再见了,每个人的感受不会是同样的,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很幸运能如此近距离地亲近“雪龙号”;“雪龙号”传递出一种强大、坚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鼓舞。再见了“雪龙号”,不管你出征世界何方,都紧随有我们知青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