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下乡第一天
-
作者 初 红
1969年1月10日,一个寒风凛冽、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从此必须独自勇敢面对坎坷考验的日子。45年过去了,每年这一天,我会在心里默默纪念它一一赴安徽涡阳插队的第一天。
早晨起床,穿上妈妈用她拿惯笔杆子的手赶制出来的棉裤,眼泪就不争气地滴落在臃肿的裤腿上。想到妈妈前一天夜里单位挨批回家,还不顾疲惫带我去点心铺吃小馄饨时说的话"你最大的缺点是娇气,太会哭••••••要学会坚强,把这次下乡作为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自感愧疚地抹去了泪水。
上午,居民小组长顾家阿婆给我送来了一只簇新的搪瓷茶杯,说了些赞扬、鼓励的话语。因为上面三个哥姐都去了外地,妈妈仍把最小的我第一批送往条件艰苦的淮北农村接受再教育,进入居委会黑名单的我家得到了居委干部的些许同情和另眼相看了。
奶奶,90多岁高龄山东老太太,颤颤巍巍迈着粽子般小脚向我走来,手里拿着一幅亲手画的"荷花图":"红啊,看看,这荷花,是不是像俺孙女一样直挺、喜人••••••别惦记,奶奶会照看好自己的"。爸爸因历史问题发配干校,我走后家里就剩下奶奶和妈妈了。白天,身患慢性病的奶奶一人在家,生活如何料理,我无法想象。"奶奶••••••"终于忍不住了,我抱住她,小声抽泣。"傻闺女啊,你还能跟奶奶一辈子?想奶了,就看看荷花,奶想你就看看你留给俺的字帖。"奶奶无限爱怜地抹去我泪水,自己却泪眼婆娑了。慈眉善眼的奶奶,画的一手好画,尤其荷花,信手几笔,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便跃然纸上,每每让我们惊讶。可老人家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小时候,每当夜自习,奶奶总喜欢坐在我们身边,戴着老花镜,认认真真地向我们学习写字。因为崇拜孔子,她对练过汉字的纸张无比爱惜,装在纸盒里绝不乱扔。
没吃完午饭,楼下小民就急急冲上来,催促出发。小民,我的"发小",从小一起上学、玩耍,恨不得一天24小时粘在一块。她父亲是脑袋别在腰里的地下党,母亲解放上海牺牲成了烈士。文革,父亲靠边,她和我一样,成为"可教育好子女"。感谢和庆幸小民家长对我家信任,主动提出让她和我去同一地方插队,我得以有了最好的同伴,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感染着革命后代乐观坚强、不畏逆境的精神。
身边有了小民,与奶奶的告别不那么悲切,甚至有些情绪激昂地去到虹口足球场集合。
清晰记得那天下午,我们首批插队的知青光荣地站在敞篷大卡车上游行至人民广场,沿途接受广大市民注目致意。红旗飘飘、锣鼓震天,我和小民一脸灿烂、心心相印地笑着、喊着口号。不知别人心情如何,但我和小民一样,感觉到离开家里家外压抑环境后会有新的什么发生,并相信广阔天地真的会有作为。即使苦,只要我俩在一起,就没什么可怕!
出发时间是夜里。知青专列早候在站台旁,我和小民上车时已人声鼎沸、拥挤不堪了。男女老少大呼小叫、上下乱串••••••渐渐地,车上人少了,隐隐传出了哭泣声。情绪会感染,此起彼伏一会后全车厢就哭声一片,站台上呼应声也丝毫不输地响起来,伴着"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当心身体"••••••随着开车时间的临近,哭喊声达到高潮,终于分不出谁是谁了。
去送我的妈妈在开车前半小时出现在站台上,手里拿着上班用的包,满脸疲惫,一直站在离我约三米远处,静静地、旁若无人地、没有眼泪且略带微笑地看着我一一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女性,旧社会为争取读书机会与外公以绝食抗争、新社会为祖国卫生防疫事业呕心沥血。因为历史问题,当时处于接受审批阶段,可母亲毫无怨言,始终鼓励支持子女接受工农教育一一于是,我也一直静静地、无以言表地、强忍眼泪地回望着她,以至母亲当时的样子如照相被大脑沟回拍了进去,在以后40多年里,时不时出现在梦中。
但我没哭,上车前后自始自终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即使在火车开动时撕心裂肺那一瞬间!和我一样没哭的当然还有小民。整节车厢女生中可能只有我俩没哭,因为开车后我俩被问起几次"你们怎么没哭?"的问题。小民也只有她爷爷一人去送,和我母亲站在一起。"阿爷,快点回去吧!"记得小民一直笑眯眯地对着爷爷这么喊。
是啊,在那样一种氛围中为何我俩没哭?事后我也思考过。单纯幼稚、没心没肺?家庭变故经历了锻炼?都有点关系,但我还是认为亲人的正面鼓励和身边站着亲密无间、乐观开朗的发小战友才是最主要原因。
在农村整整四年半,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精神,我和小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城市娇娃脱胎换骨,象真正农民那样,挣着拉车、挑粪、挖沟、修路那样的整劳力工分;业余时间用知识帮助农民学文化、给乡民表演文艺节目••••••因为表现突出,双双同时于1973年被生产队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
用现在时髦话说,下乡第一天,我被满满的正能量包裹着,开始了人生重大挑战之旅。那天寒风凛冽却阳光灿烂,是如何的应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