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找我,我去找诗

来源:摘自《文学的生命》 作者:修晓林 时间:2017-07-22 点击:

   
    黄立新篇:
    *
诗不找我,我去找诗。我是把自己写成了诗人。

*创作必须遵循严肃认真的原则,真诚当是一个作家十分重要的东西,无论写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一旦离开了这份真诚,作品就将失去价值。

*得意不忘形,失意也不忘形,才是至高修养和大境界。

*文学创作是寂寞的事业,要耐得寂寞,要甘于寂寞。文学是人学,必须随时历练自己,才能融学识、修养、品格、境界于一体,使作品有质量、有品味。有格调。至今,文学对于生命的注入和生命对于文学的依赖是怎样一回事,我更清楚了。

*对于人生,有没有地位、财富不是很重要,而有没有追求好境界却是很重要。生命的质量更多时候不在前者而在后者。

*生活之路很漫长,我们都将一直在苦乐交替的状态下过着,就看我们如何可以找到离苦得乐的钥匙。

——黄立新 2007年,我担任黄立新散文集《大漠无痕》的责任编辑。读稿时,就觉得这位作者的人生经历、观世眼光、行文韵味和精神境界,有其以苦为乐、奋发向上、关爱民众、热爱自然、意境优美的特点。丹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曾任云南省委副书记)在细读黄立新作品之后,由衷写到:“这是一位满怀激情,而又善于驾驭文字的诗人、作家,他的诗歌散文都以云南各地生活为素材,充分流露出他对云南山川河谷和各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2015年12月,昆明。修晓林与黄立新(左)。
 

 大革文化命的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还是小学生的他,发现学校隔壁一幢楼里藏有许多图书,他悄悄翻墙而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洋葱头历险记》《大林和小林》……世界名著的神奇魅力,在小小少年的脑海里,打开了崭新的天地和眼界,他日复一日地靠在满屋满地的书堆里,感受着知识之亲、事物之美和细微感人的悲悯之情。

 黄立新有着云南边城“苦孩子”的经历。三十七年前,他曾是长途运输汽车十年“驾龄”的“老驾”,这可说是中国作家中绝无仅有的。他利用在云岭大地跑车的间隙、装卸货物的时间、小旅店的夜晚、行车途中路边小憩,日积月累,一写就是五年光阴。师院月夜、母子相见、公交车内、行业运动会、高黎贡山、兰津古渡……都被黄立新以文学的笔调和诗意的抒发创作出来。

 黄立新的车开到哪里,行车笔记就写到哪里,那时的他发誓:“不是写驾驶员的诗歌,绝不投稿发表”,可见他对自己创作优势的专注和自信。

 我于2016年1月到昆明小住十天,有缘与黄立新见面畅叙,对他的为人处事和生活态度,有了面对面的直观感受并心生感佩之意。在人生和文学的路上,黄立新始终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永不止步的行者。从知青、教师、汽车司机、主任、副专员副市长党委书记、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文史馆馆长等,人生经历的起承转合间,可说是五味俱陈,数十年来,立新诗情未泯,笔耕不辍,他知道生命中可以缺少名利但不可缺少文学。他更是记着吉狄马加老师的那句话:“从政只是一时,搞文学是永久。”

 

 ——摘自修晓林《文学的生命》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我的十年“知青岁月”
    下一篇:【竹韵汉诗协会】张幼鸣专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