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3千解放军持轻机枪在对峙人链一公里处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 时间:2017-07-19 点击:
6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应中方认定印军越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时,现场展示照片证据清楚看到印军越界入境。中印边界锡金段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第一款规定,西藏与锡金以流入锡金梯斯塔河及其支流的水流和流入西藏莫竹河及向北流入其它西藏境内河流的水流间的分水岭为边界。这段边界线起自与不丹交界的吉姆马珍山,并沿上述分水岭行至与尼泊尔边界。根据这一条约规定,洞朗地区属于中国领土,印军越界地区的分水岭非常清楚。印军越界进入了中国领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印军此举违背了历史界约,也违反了印度历届政府的承诺。
 

“能否证实中方忍耐是有限度的?”“中方是否正在失去耐心?”“何时会彻底失去耐心?”在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关中方对中印边界对峙态度的问题一再被追问。有印度媒体当天披露说,中国近日向多国驻华使馆外交官通报说,中国军方在耐心等待印军撤出洞朗地区,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再次敦促印度尽快采取措施将非法越界的人员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边界问题上,印度完全没有能力同中国抗衡,只会大呼小叫。与其和中国树敌,倒不如与中国为友。”这是来自印度前高官的最新忠告。

《印度快报》18日报道称,有消息人士告诉该报,在印中边界对峙一个月之际,中国外交部上周举行一次闭门吹风,向多国驻华外交官通报目前洞朗地区局势以及中方主张。部分二十国集团国家的外交官是被单独通报的。不过,印度驻华以及不丹在新德里的官员只能从他们的外交界朋友那里获知相关消息。

“我的同事在吹风会上被告之,中方不会无限期地等待。这很令我们担忧,我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印度以及不丹的外交界朋友。”一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这样说道。根据他的转述,中方在会上说,“印军进入中国领土同时也改变了地区现状”,这一点与6月30日印方的声明正相反。当时,印度声称“中国在该地区的建设明显改变地区现状,同时严重影响到印度的战略安全”。此外,中方在向驻华外交官的通报中还指出,中国有确凿证据证明洞朗属于中国。中国边民一直在那里的牧场放牧,中方还掌握不丹牧民在那里缴税的发票。

《印度快报》称,中国外交部的这一举动在驻华外交圈引起震动。中国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洞朗高地上耐心等待印军撤出这一地区,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

    18日,在被追问有关此次内部吹风会的情况时,陆慷说,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驻华外交官对此感到震惊和难以理解,他们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求证。中国外交部同这些国家驻华外交机构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此次事件事实非常清楚,中印边界锡金段是中印双方共同承认的已定边界,这次事件的实质是印军非法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公道自在人心,中方强烈敦促印方不要把派遣军事人员越过已定国界当作达成某种目标的政策工具。”

“过去30多天里,至少350名印度士兵在洞朗地区的山脊上站成一条长达500多米的人链。在他们对面几米之处,就是一条由中国军队组成的人链。双方士兵都全副武装,怒目而视,但枪口向下。”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18日披露印中边界对峙的最新情况说,无人机在洞朗对峙现场观察到,约3000名持轻机枪的中国士兵驻扎在中方人链约1公里处。而在这空气稀薄、地形崎岖、海拔4500米的洞朗高地上,同样数量与装备等级的印度士兵也正严阵以待。他们每两个小时换一次岗,昼夜不停。

与印中两军相对静默的对峙气氛相比,两国舆论界则已经历多番“论战”。《今日印度》18日刊文称,“中国试图在心理战中击败印度”,中国舆论界正塑造一种“准备好全力以赴让印度自食苦果”的氛围。而且中方似乎也做好了在印中边境实控线进行多点反制印度的准备。

《印度时报》称,目前正值议会季风会期,印各党派团体预计就中央政府的风险管控举措提出质疑。据报道,印度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瓦尔将于26日和27日两天访问中国,他一方面是参加金砖国家相关会议,另一方面也希望与中方商讨当前局势,以期通过特别代表的方式解决对峙问题。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前官员、印度再生能源部前部长法鲁克·阿卜杜拉18日在《克什米尔时报》撰文称,印度应该加强外交渠道,并以此来解决与中国之间的争端。中国是巴基斯坦的朋友,印度也应该维持和中国的朋友关系。缓解紧张局势的唯一方法是与中国交朋友,战争不是解决办法。

编辑:北风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外媒关注解放军西藏实弹演习:意在警告印度
    下一篇:新华社批58同城:互联网业务不能成“黑暗丛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