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废约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九)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敦德 时间:2017-07-02 点击:
连载:废约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九)
——邓小平热中有冷应对英方“车轮战”
1979 年8 月,邓小平南巡时在海上视察。
——邓小平热中有冷应对英方“车轮战”
1979 年8 月,邓小平南巡时在海上视察。
9.严厉“奉劝”
经过下议院关于香港问题的辩论之后,新执政的撒切尔保守党政府并没有放弃前任政府的香港政策,仍然坚持以“新界”土地契约为突破口,以图达到延长对“新界”管治期限的目的。于是,1979年7月5日,经英国外交部批准,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在北京约见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向中方递交了英国政府的一份《关于香港新界土地契约问题的备忘录》。
英国继续向中方“发难”
如果说麦理浩的访华之行只是口头表示的话,柯利达递交的这份材料,以政府文件的方式正式提出:要取消“新界”土地租约不能超过1997年的限制,还要求取消1997年后总督在法律上不能再管理“新界”的限制。备忘录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上述两个方面,英方将通过一项香港土地租约的法律,并将发布一项枢密院敕令。枢密院敕令颁布之后,10月间,麦理浩总督将在主持香港立法局会议开幕时,宣布英国政府准备采取的步骤。柯利达还就此告诉说:港督在宣布的同时也将明确表示,这些步骤纯粹是为了解决香港本地法律上的问题,它们不会侵犯中国对香港的立场。
柯利达在递交此备忘录时,还特别作了说明:对这份备忘录,中方可以不作答复;当有人问起时,英方准备回答他们“已将此事知会了中方”。此份备忘录,表明了撒切尔执政之后,英国政府继续在香港问题上向中方“发难”,还为此搬出了英国议会特有的“枢密院”,力图在“新界”土地契约问题上打开一个口子。鉴于解决香港问题的需要,经撒切尔夫人提议,英女王批准,港督麦理浩任期再延长至1982年4月。
中国政府作了严厉警告
1979年8月10日下午,邓小平南巡一个月,乘专列返回北京。回到家里,他就赶阅文件,其中就有外交部报送的那份英国政府的《关于香港新界土地契约问题的备忘录》。过了两天,邓小平见到廖承志时讲起了英国方面不甘心,竟然在“新界”土地契约问题上动真格,还搬出了一个“下敕令”的“枢密院”来吓唬人。没几天,廖承志让人整理了关于英国“枢密院”的材料,呈送给邓小平及有关的中央领导参阅。
“枢密院”来头很大,在早期为“王室会议”,主要职能是辅助国王办理例行公事。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责任内阁政府制度确立并发展起来,“枢密院”的地位与作用自然也就逐渐降低了。现在,它实际上起的作用仅是形式上将重要文件法令以国王身份颁布而已。英国方面将通过一项香港土地租约的法律,并将发布一项枢密院敕令公开向全国宣示。这就意味着英国方面在香港问题上以“土地契约”问题,向中国方面公开“发难”!
据时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秘书长李后披露,中国政府作了严厉的回应:“中国政府研究了英方的备忘录……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对此,必须明确表明中方的态度,否则照英大使说的那样办,就意味着中国默认了英国的做法。”9月24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答复英方说:“中国政府认为,英方现在为港督管辖‘新界’期限和‘新界’土地契约问题建议采取的法律步骤,是不必要的,也是不适当的。因此,中国政府奉劝英方不要采取所建议的行动,否则势必将引起对中英两方都不利的反应。”中国政府的“奉劝”,当然就是一种严厉的警告。
英国朝野两党领袖轮流访华
1979年,在国庆前夕的9月下半月,好几位为承认新中国作出过贡献的大国政府前首脑应邀来中国访问,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英国前首相希思、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等。9月17日上午,邓小平会见了希思。两人交谈很广泛,当然也涉及了香港问题。5年前在中南海书房中,年事已高的毛泽东指着邓小平对希思说:解决香港问题要靠他们了。因而,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希思这次到访,加重了英方就新界契约“发难”这个信息的分量。在香港问题上,此次,邓小平对希思也没有说到更新的信息。但邓小平更加感到:1997年临近了,英国人焦急了!他们已经将香港问题“解冻”了!
一个月之后的10月25日上午,邓小平会见英国又一个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曾经是世界上叱咤风云的英国名相,时任家族传下来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董事长,还担任着鼎鼎大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校长。这两位老政治家在会谈中,就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演变、当前国际形势等问题交换意见。尽管麦克米伦在冷战时代出任首相时,批准英国军方制定了为保卫香港而动用核武器打击中国的计划,但是,晚年的麦克米伦对香港问题已经持有现实而清醒的态度。据中国驻英大使柯华发回北京的报告说,麦克米伦曾当面对柯大使说:“中国对香港享有主权是不容争议的。”
希思也好,麦克米伦也好,都是前保守党首相。数月后,1980年5月12日,邓小平又会见了英国工党前首相詹姆斯·卡拉汉,他是1979年在大选中下台的工党首相。客人是免不了要谈香港问题的。卡拉汉说起中英双方还有一个香港问题应该讨论时,邓小平即回应说:“我们国内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问题要应付。我还是那句老话,投资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在香港投资,将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法,我们都不会让投资者的利益蒙受损失。”
从1979年6月英国国会下议院辩论香港问题,至1980年5月邓小平会见卡拉汉,不到一年。英国朝野两党重量级领袖轮流访华,“车轮战”似的会见邓小平,用意当然很明显,就是“非正式地”希望中国领导人与中国政府让步,能让英国在1997年以后继续维持在香港的管治。邓小平应对英方“车轮战”,采用了“热中有冷”的策略。“热”就是热情接待英国政治领袖;“冷”就是对香港问题“缄默”冷处理。时机未到,邓小平没有向3个重量级政治家发出任何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