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毛泽东》精彩篇章(2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毛岸青、邵华合著 时间:2017-06-28 点击:
20.“红军烈士显灵”的南泥湾纪念碑
一九四七年,进攻延安的胡宗南部队,刚占领作为延安南大门的南泥湾,就策划着要炸掉父亲亲笔题写的“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这一日,敌工兵掘土挖坑,埋好炸药,忙乎半天,准备次日天明点火爆炸。谁知,第二天起来一看:哪里还有纪念碑的影子! 这座高大的纪念碑硬是在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地平线上消失了。敌人爆破不成,怒冲冲地四处搜寻查找,并派兵搜捕掘碑人。结果,纪念碑与掘碑人皆是全无踪影。敌人折腾几天,只得悻悻撤兵。谁知,敌人走后的第二天早晨,这块失踪多日的纪念碑竟完好无损地屹立原处。南泥湾人惊叹不已,说道:“红军烈士显灵了! ”而这个护碑人,却是就此缄默,后虽经多方查询,仍是没有找出来。
陕北人烧炕,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弥漫于村子上空。斜阳西落,窄巷牛羊;农妇唤儿还,田夫引车归,俨然一幅王维笔下宁静恬然的村居图。
穿村而过,没用几分钟,便到了那片“陕北江南”。苞谷已经收过,大片整饬的田地阡陌纵横,被犁耙细细翻过的黄土踩上去绵软如沙。远处,几个小小的人影正吆喝着牲口往家赶。而在三五九旅进驻前,这里可是荆棘丛生、豺狼出没的荒野之地。他们为了解决衣食问题,开发这片朱总司令亲自踏勘出来的土地。士兵们到古刹捡破钟,到黄河堤防区捡敌人轰击边区的碎弹片,盘起红炉,打成镢头、铁锹、镰刀……他们白天开荒,夜宿树林,烧火取暖,挖野菜充饥,猎取野兽打牙祭……人均每天开荒三四亩,一年后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三年后向边区政府交了公粮。同时,还打了一千孔新窑,建起了六百间砖瓦房,解决了住宿问题,并响应中央的号召,和边区人民一起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经济、文化封锁。当时,边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父亲、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地,有一架脚踏纺纱车。周副主席纱纺得好,还参加了纺纱比赛;朱总司令则自制马尾牙刷,自己打草鞋。三五九旅则是大生产中的模范旅,那首歌唱他们业绩的民歌至今传唱。父亲在视察南泥湾时曾说:“蒋介石净做坏事,但他不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发饷则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我们经济上受到了封锁,我们少了几十万饷钱,使原来对蒋介石还存点幻想的人,不再幻想了。应该谢谢这位‘委员长’,他使我们找到了‘自己动手’的道路,这比任何饷、任何援助都可靠。”父亲曾送王震将军四个字: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又岂止王震将军,整个革命军队,整个党,所有军民都创立了一个良好的自力更生的新局面。
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吃饭、住房问题,而且也使官兵进一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真正和老百姓成为一家。
三五九旅的战士潘富连发现田里的秧苗被牛啃了,气呼呼地追上啃秧苗的牛,骂道:“拉回去,杀了当菜吃! ”牛的主人贺老婆婆见状上前拦阻。潘富连惜苗心切,火气上来打了她几巴掌,然后一言不发,甩手走了。贺老婆婆气病了。第二天,教导营长带潘富连向她赔礼道歉了,请医生给她治疗。从此,三天两头有人给她请医、送药、送钱。三五九旅旅部专门为此开了干部大会,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决定以旅部名义,给贺老婆婆送牛一头,送衣一套,在村里戏台上公开赔礼。从此,贺老婆婆逢人就讲八路军好,叫人做了面锦旗,上绣“人民救星”,敲锣打鼓地赶到三五九旅旅部献旗。
其时,父亲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政策,一九四一年五月作为法律条款颁布,并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定农历正月为“拥军优属”月和“拥政爱民”月。一九四三年十月总结“双拥”经验,一九四四年春节将一九四三年制定的公约在《解放日报》上公布,一个以延安为中心的“双拥”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根据地蓬勃地开展起来了。那里,延安群众秧歌队经常演唱的一首《花鼓词》中这样唱道:
军民本是一家人,
根根叶叶心连心;
人说母子亲又亲,
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
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打鬼子,斗顽敌,
军是利箭民作盾,
为保山河团结紧。
而一首陕北民歌《绣金匾》更是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一绣毛主席,领导的主义高;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根根叶叶心连心;
人说母子亲又亲,
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
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打鬼子,斗顽敌,
军是利箭民作盾,
为保山河团结紧。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