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革命烈士:高蔚斐(上海)
来源:《生命记忆》 作者:潘维新 张佐铭 时间:2017-04-04 点击:
革命烈士上海知青高蔚斐
高蔚斐,女,上海知青, 1951年7月11日出生在一个教员家庭,上海市新闸中学1967届初中毕业生, 1969年5月15日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48团4连。1970年4月18日,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在扑打山火中被烧成重伤,4月21日光荣加入共青团,4月22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19岁。兵团政治部和黑龙江省革委会,及国家内务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还是我去”
早春的北大荒,冰雪消融,林干草枯,一遇火星,瞬间便能燃起熊熊烈火。1970年4月18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8团4连驻地附近发生了一场山林火灾,一位花季少女在烈火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那天早上9点多钟,连部发现山林突发大火,全连干部战士紧急赶往火场。此时,炊事班已开始准备全连的午饭了。但“火光就是命令”,他们自觉地压缩人员支援一线扑火。高蔚斐毫不犹豫地向门外冲去。烧火的老王拦着她,叫她留下,由自己代表炊事班去扑火。但高蔚斐坚决不让:“你年纪大,腿脚不便,还是我去!”说完,拔腿就向火场跑去。
小高赶到燃烧着大火的山林,迅速投入扑火战斗。虽是女生,却不顾灼人的烈火和呛人的浓烟,她一直冲在最前面。开始,大家在连领导的指挥下顺风扑打,进展顺利。后来,风向突变,火势直奔人群而来,最前面的高蔚斐立刻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火头过后,战友们扑灭她身上的余火,无人能辨认出她是谁了,大伙问她是谁?她答:“我是高蔚斐,先不要管我,赶快去扑火!”在场的每个人望着面目全非的高蔚斐无不为之动容。
高蔚斐被紧急送进兵团5师医院。经诊断,烧伤面积高达82%!医院调动全院力量全力救治,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1970年4月22日这位年轻的战士停止了呼吸。
“还是我去!”高蔚斐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烙在了炊事班每个同志的心坎上,表现了她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谁曾料到她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呢”,事后炊事班老王万分悲痛地哽咽着说:“要是我坚持由我去,让她留下做午饭就没这事了!……”
高蔚斐到北大荒只有短短的11个月,但无时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烈士的英勇行为,源于她点滴小事的积累。
高蔚斐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给了孩子们良好的教育。小高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由于父母和姐姐都在工作,哥哥身患残疾,她从小就学会了做家务。“文革”停课期间,她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好饭菜,浆洗全家人的衣服。养成了文静、谦虚、务实和勇于担当的性格,小小年纪已然成了“当家人”。
毕业分配时,67届毕业生有“四个面向”的选择,而高蔚斐的妹妹是68届的,属于上山下乡“一片红”对象。小高考虑到妹妹年龄小,孤身一人到外地务农须有人照顾,同时考虑让弟弟能留在上海,她毅然选择了与妹妹同往边疆,担当起了一个做姐姐的责任。
在连队,高蔚斐除了照顾自己的妹妹外,还处处热心帮助其他战友。有的姐妹在家没做过家务,面对洗衣缝被就束手无策,小高就会伸出援手,不但帮着洗晒,还一针一线把被褥缝好,边做边教,像大姐姐那样,身边的战友深感温暖。
刚到连队时,小高分配在基建排。不管是脱坯、垒炕、盖房、修缮,还是铲地、除草、收麦、割豆,她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畏苦累,任劳任怨。当炊事班需要补充人员时,她作为能吃苦耐劳,工作有责任心的人而被充实到炊事班工作。
在大火面前,高蔚斐用年轻的生命作了无畏的担当,书写了她人生最光辉的一页。
高蔚斐被烧伤的第4天,团组织根据她本人的志愿,经48团党委批准,接受她为共青团员。次日,高蔚斐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高蔚斐牺牲后,团组织又追认她为优秀共青团员,并号召全团团员青年向高蔚斐同志学习。
1971年3月19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向高蔚斐亲属颁发了《革命战士牺牲证明书》。1973年5月9日,国家内务部批准高蔚斐同志为革命烈士。1973年5月19日,黑龙江省革委会也作出批准高蔚斐为革命烈士的决定。
四十多年过去了, 高蔚斐一直活在战友们的心中。每每有战友回访北大荒,都要前往尖山农场为英雄扫墓。去年,本与高蔚斐并不相识的齐齐哈尔知青林宪华罹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想的是如何再为英雄做点什么。于是,他向全团知青发出倡议,希望能通过捐款集资重修英雄墓。倡议得到老知青们的热烈响应,也感动了烈士母亲顾莲芳老妈妈。根据顾妈妈希望女儿能迁葬上海的心愿,许多热心战友开始在黑龙江和上海两地的民政部门间穿梭忙碌,经过努力获得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和黑龙江九三农场管理分局的大力支持。2012年7月,战友们在农场办完骨灰迁移手续的当天,林宪华安然离世。8月28日烈士骨灰成功迁葬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和追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