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杨元昌

来源: 摄影访谈 作者:上海市闵行区摄影家协 时间:2017-03-27 点击:
 
作者简介
●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  曾任《现代家庭》杂志摄影记者、编辑。
●  曾编著《海派摄影漫谈》《男性摄影的魅力》《上海百名企业家》《上海影像典藏•杨元昌1980年代摄影名作》等专业摄影书籍。
●  曾任多所大学摄影专业的客座教授。
●  曾多次任国际级、国家级、市级摄影展评委。
●  曾任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  现任《上海摄影》杂志艺术总监、副主编;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委员;《海上摄影名家大系》编纂委员会委员。
 
1980年代,上海涌现出的一位具有大胆创新、坚持探索的当代摄影的先行者。他的当代影像艺术的观念及作品影响了一批摄影人,为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代表作有:《师徒》《沉重的回忆》《自白》《生命的旋律》《人生•自我•忏悔》等。这些作品有的获国际新意作品年赛总评冠军奖,有的获香港国际比赛金牌奖,有的获中国青年摄影“十大杰作”称号。
 
前不久,由上海大自然摄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义邑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国•杨元昌影像作品收藏铂金手工影册公示会”,海上摄影界、收藏界、书画界名家纷纷到会祝贺并致辞,引起较大反响。
 
在2014年,上海声像出版社曾经也为杨元昌发行了上海影像典藏系列第一本《杨元昌1980摄影名作》限量版,印制的450册典藏限量书一周内就被抢购一空。此后朗斯国际-墨奈751艺术收藏中心采用铂金印相工艺精心制作了杨元昌先生的作品,将其经典的80年代摄影作品进行精美展示的同时,举办的“直面摄影家杨元昌2014墨奈751影像收藏论坛”更是在沪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去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诞辰110周年纪念之际,由陈云故里、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党委和政府主办杨元昌影像作品典藏室揭牌仪式也在练塘古镇举行,而由政府出面为一个摄影家建立私人作品典藏室,杨元昌为上海第一人!
 
十三年前,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盛情邀请杨元昌出任《上海摄影》的艺术总监和副主编,主持编辑部工作。按常规来说,功成名就的杨元昌不必再接受如此繁重、辛苦的编辑工作,完全可以悠闲地做一些轻松的事情。但是,多年的职业素养和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使得他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来到《上海摄影》编辑部上班,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如今《上海摄影》已出版90期,在中国同类专业杂志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赢得了中国摄影界同仁的高度评介。
 
“杨元昌的摄影世界”微信群(简称:杨群)已举办两年多了,在杨元昌及群管理层的妥善管理下,选片评片,通过交流,影友们的读片、选片、编片能力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群友们开始懂得了摄影应关注技巧和技法以外的东西,玩“内涵”要比玩“技法”更过瘾更高级。
 
杨元昌何许人也?
 
杨元昌出自书香门第,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从小就学习画画,并且在“文革”中到处都是领袖画像的社会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他能够在摄影创作中如此有感觉,得益于他美术的功底和造型能力。
 
1988年3月,在天马大酒店的扶持下,由陆梦牵头联络,上海一批观念前卫、志同道合、独具风格的中青年摄影家王剑华、叶导、陆梦、沈浩鹏、杨元昌、秦臻、龚建华、靳晓芒、雍和、管一明组织了“天马摄影艺术沙龙”,4月12日在天马大酒店宣告成立,选举产生了沙龙主席杨元昌,副主席雍和、陆梦,秘书长秦臻。天马摄影艺术沙龙成立以及日后举办的“天马摄影艺术讲座”的消息在《中国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相继作了多方位的报道,在全国摄影界引起了极大地反响。
 
整个1980年代,杨元昌在摄影创作上频出成果,曾经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及多次在国际性摄影比赛中获得大奖,在当时的摄影界可谓风头十足。探究杨元昌的摄影作品在各类影赛获奖的秘笈,无非是他在作品中加入了观念摄影的元素。对于什么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的定义又是什么。杨元昌认为,观念摄影是直接从观念艺术中“引渡”而来。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中最活跃、最前卫的艺术方式,首先艺术不表达主题,艺术超现实、艺术介入政治、道德和公共事务等等都成为观念艺术的领域。观念摄影,就是非具象、超现实摄影,摄影阐述一种新的生命价值观念,新的社会政治、道德、公共事务观念的一种摄影趋向。通过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现实的创造,来表达摄影家的生命观念、道德、政治和社会观念。凡是以主观创意为主导的、非再现现实的摄影作品,都可以称为观念摄影。区别观念摄影和传统摄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摄影表现客观世界,观念摄影表现主观世界。
 
有人说:“摄影这一扇门,你走进去是ABC,成功者出来时是HCB(布勒松的名字缩影)”。很多人说杨元昌是大器完成,因为他直到30岁而立之年,才开始走上摄影道路。1979年早春二月的一日,天冻地寒,寒风凌厉。傍晚漫天大雪随风起舞,杨元昌在上海街头抓拍了一老一小在劳作的修路工,作品取名《师徒》一炮打响。《师徒》先是入选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摄影展,后来又在国际性香港《摄影画报》摄影比赛中获金奖,后又入选法国国际摄影展,随后又被媒体广泛刊登。不可否认,1979年的中国艺术界还是早春二月,依旧冰天雪地。杨元昌是在那样的环境和背景中拍出《师徒》的。后来有人说他的拍摄技法很像布勒松时,杨元昌和当时大部分搞摄影的人一样,不知道布勒松是谁。当然这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师徒》影像中,解读他炙热的情感,因为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的观看才会如此细腻。
 
二十多年前,我曾读过哲学家赵鑫珊“如果……”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我们这一代人在大合唱团呆了太久了。永远是唱那几首颂歌。永远是那几个调调、几个节拍、几个主题。永远是一个指挥。冲出合唱团,成为一个开始用自己的心声发音的独唱者,唱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忘了还有自己的嗓子和自己的脑袋。”进入1980年代,杨元昌也成为摄影界最早冲出“合唱团”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在彩色摄影美女影像如同洪水一般泛滥,杨元昌选择了上海文艺界男性艺术家的人像作为创作题材,而且全部是黑白作品,似乎很不时髦。不过不少读者看了这些作品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男人也有上佳的镜头,好帅的一面。


 
 
杨元昌的1980年代上海文艺界男性艺术家的人像作品,被摄对象如今是被上海文艺界公认的艺术大家,而他的观念摄影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印证。杨元昌这批观念人像作品,表现出他们对自己所钟情的事业,对文化层面精细入微的感受。艺术大家们的情怀,他们不知疲倦地探索艺术的真谛,在杨元昌的镜头中流露得淋漓尽致。同时在他的黑白男性人像画面中,可以找到世间的一切彩色,而那深邃、深沉,凝重和纯净如诗的氛围和人物气质,在彩色照片中又是难以寻觅的。
 
在杨元昌拍摄的这批男性人像作品中,他们的性格被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来。譬如舞蹈家胡嘉禄,在作品中并没有手舞足蹈,而是静静地打坐冥思;导演张戈紧锁双眉与一尊张开大口的石狮相对无言;作曲家、钢琴家赵晓生手掌钢琴在神情凝思;抽象画家许德民的特具抽象的低调画面;雕塑家章永浩青色的褐色的记忆在他的魔掌中复活;演员牛奔似笑非笑斜睨着金鸡奖塑像……这些作品的构图在自然无饰中包含着独具匠心,人物的性格乃至向往的神情也跃然而出。
杨元昌信奉摄影艺术当以影响千百万人视角、视野和心灵境界为目标。1980年代,杨元昌的抓拍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还有《沉重的回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母亲》《老人》《矿工》《教堂婚礼》《常熟兴福寺》等。1980年代末,杨元昌以一组名为《人生•自我•忏悔》的观念摄影作品达到他摄影艺术创作的高潮。
 
当时,杨元昌应邀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担任摄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搞室内摄影创作。上课结束后,杨元昌找来一些道具,布置场景,导演模特摆出各种造型,拍出了著名的《人生•自我•忏悔》。此作参加由日本美能达公司、美国柯达公司、香港《摄影艺术》联合举办的“88’89’新意作品年赛”,一举夺魁获得年赛总评冠军奖。

 

《人生•自我•忏悔》是一组女性系列观念摄影作品。是通过对模特的造型空间调度,道具意象的分布,画面氛围的情绪调度,导演出来的一组人物造型,表现的不是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和背景,而是人物在生命中的状态,是一种超现实的生命表现。让每一个动作成为一种意象,成为一种象征。让生命在他们的肢体语言里表现出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凝固而有声响。让灵与肉、生与死、动与静都在这一刻怀疑和反思,都在这个焦点上获得忏悔和升华。尽管作品是有题目的,但是真正的主题还是模糊的、抽象的,也是观念的。
 

毋庸置疑,杨元昌的作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他的作品突出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了最能够展示普通人生活常态的典型场景;二是展示了生活常态的观念变化;三是展示了人物个性的精神。可以这么认为,杨元昌1980年代摄影作品是他心灵航程中截取的一段永恒的瞬间。那是他人生激荡的心志而发泄幽情的影像。坦率地说,当年他手中的相机一次次按下快门,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同时创造了别人的价值,他的作品证明了杨元昌是当之无愧的上海当代摄影与观念摄影的先驱者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一天,杨元昌又会出人意料地推出一个他的收藏作品集,那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探索。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梅花
    下一篇:根雕佛国里的那座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