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霜降节:倾听稻作文明的声音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志高 时间:2016-12-17 点击:


      “天等霜降有传统,初八初九人更浓;逛到德保和田东,新老朋友喜相逢。”

  今年的壮族霜降节已过了一些时日,但旅居南宁的长春市民俗文化爱好者王美芬仍兴致盎然。10月23日,她专程赶到广西天等县参加壮族霜降节活动,把山歌比赛现场录下来,至今还不时听听。“真没想到广西还有个霜降节,而且是300多年的民俗活动,场面极为壮观。”

  每年农历九月,广西晚稻收割结束后,就迎来了壮族霜降节,壮语称“旦那”。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粑”“迎霜粽”,唱上几天“霜降歌圩”,再给家里的孩子买上一套新衣服。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春耕便载入了满满的祝福。

  在以壮语“石头竖立”得名的天等县,每年农历霜降后的9天内,民间都会自发举办盛大的壮族霜降节活动。天等县县委书记吴强介绍,每年有数万人参加霜降节。

  天等县壮族霜降节由来已久。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壮族霜降节融入了纪念民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的内容,颂扬瓦氏夫人率领将士打击倭寇的英雄事迹,传授民族历史知识,宣扬保卫家园、谋求平安的民族精神。清代,壮族霜降节进入鼎盛时期,不但百姓祭祀,州官也常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物资交流也更趋繁荣。霜降节前,老人们便开始忙着准备物品,以便在节日期间摆摊出卖。后来,各地客商也赶来销售商品,甚至还有越南客商远道而来。山歌对唱则是“保留曲目”,忙碌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以歌传史、以歌交友、以歌传情。

  改革开放后,壮族霜降节除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祈福长寿及篮球、拔河比赛等活动。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壮族霜降节将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有机结合,成为壮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壮族霜降节是壮族稻作文化传统的活态体现,更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蕴涵着壮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吴强告诉记者,2014年11月,“壮族霜降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无数游人在霜降时节来到广西天等,倾听稻作文明的声音。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九华立春祭:传承千年民俗
    下一篇:石阡“说春”:叩响春天的大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