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学金:中国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还未做好准备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康宁 时间:2016-12-11 点击:
左学金
主讲人:左学金(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主题: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时间:2016年12月1日
主办:中国人口学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
【编者按】
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保障体制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12月1日,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 “老年与公平”分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左学金发表讲话,他指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仍不能比较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左学金坦言,老龄化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有深刻的影响,也是政府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关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些改革措施,有的已经或正在实施,有的在承诺的期限内仍没有出台非常明确的举措,这说明改革实施的难度非常大。他认为倘若要让我们的社会保障变得更可持续化,改革不仅要兼顾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在未来加强中央政府的作用,并且为自愿参与的、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保障体制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左学金发言的摘录:
对老年人公平的基石是社保的全覆盖。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制会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我们国家从2012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开始下降,这会改变我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有研究证明,我们国家的老龄化使得储蓄率降低。当然,老龄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养老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收现付,就是社会统筹的资金;另外一部分是个人账户,所谓积累制。但是我国在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个人账户也变成现收现付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有好几万亿的个人账户空账,个人账户的钱没有作为养老金资产进行投资,而是被作为养老金发放,被挪用了,所以基本上全是现收现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非常明显。
就现收现付而言,如果养老金的替代率不变——我想每一个政府都不愿意把替代率降低——养老保险在职职工的缴费率和养老金体制的支持比(参加养老金的缴费职工和退休人员之比)是成反比的。如果支持比下降了,缴费率必须上升,如果不上升,替代率一定会下降。
如果用积累制就可以避免这个影响。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归根到底也会受影响,为什么?现收现付是中青年在缴纳,老一代使用,关键是支持比。我们应该怎么给他钱呢?根据我们的承诺,收益已经确定了,你拿百分之多少是确定的。但是个人账户里实际上这个钱总是会用掉的,不会放在现金的房子里,用掉以后用资本回报率来还给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回报率有没有影响呢?人口老龄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劳动力的稀缺性,但同时降低资本的稀缺性。相对来说,在未来,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来说会变得不稀缺,所以它的回报率就会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也会受到老龄化的影响。
老龄化对医疗保险体制也会有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比年轻人差,现在各国的经验都是退休人员一般是在职职工的3-5倍。还有一方面,高龄老人的自理能力会下降,他需要长期照护。长期照护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劳动力稀缺的时候,长期照护的成本会变得非常高,成为家庭和公共财政一个非常重的负担。当然我们需要健康老龄化,但是这个成本还是难以完全避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务的可持续性有很大影响。有一个方法就是NTA(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即国民转移账户),现在全球40多个国家参加了NTA研究。NTA研究认为,老龄化会加剧公共财政向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当然家庭内部也需要更多的转移支付。另外,老龄化会增加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发表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资产平衡表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我国负债规模很大。
事实上,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还不能比较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简单说几点问题:
2013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里提到的有些改革措施已经或正在实施。比如,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些正在做,但是有些制度还没有真正实质性地去做,比如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机制等方面,还没有出台非常明确的举措。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人保部说去年年底要出方案,结果现在也没看见方案,马上就要到2016年年底了。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有少数省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但并没有大的改革。包括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些都是三中全会提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方案,说明实施难度很大。
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属地统筹,碎片化是很大的问题。中央提出降低缴费率,因为强制缴费率过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低收入人群都被自动地排除在外。根据官方统计,现在城镇就业有4亿多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只有2.6亿,或者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镇就业没有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属于这三分之一的人群中,可能很多是外来农民工、非户籍常住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员。
2015年我国官方统计有2.7亿农民工,但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只有5000多万,占农民工总量的20%,占外出农民工的33%,大概有80%的农民工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他们都是从事非农就业的人员。此外,大量参保农民工断保,他交了两年就不交了,因为他可能认为对他没什么好处。这种碎片化使得劳动力流出地区的养老保障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郑秉文教授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中有详细的数据。
实际上,农村的社会保障在上一届政府的推动下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比如,很多50岁以上的农民工拿不到城里的养老保险,他们在城里可能工作了20年、30年,但是回乡以后拿不到城市的养老保险,只能拿农村的养老保险。但是农村的养老保险有多少呢?现在中央给农村60岁以上的农民每个人每月70元。原来是55元,去年提高到70元。如果地方政府没有钱配套,他一年就是840块钱。840块钱是个什么概念?农村贫困线是2800元,840元大概是30%。
在医疗保险方面,实际上私人筹资(家庭负担)的比重还是很重。我们常说报销比例多高多高。但是报销费用有一块属于自费,用了100块,报销80块,好像自付是20块。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自费费用,就是不在报销范围内。
从全国来看,如果以两分法——公的和私的,公的是56%,私的是44%,但是公的钱是包括政府、卫生部门的运作经费和公共卫生机构的运作经费,还不完全是医疗费用。如果看医疗费用,我相信全国平均一半对一半,但是农民、低收入人群的负担比例要高得多,这就是我们的问题。现在农民自己在家里锯腿,他就是拿不出钱来,当然这是个案。
还有现行医疗保障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协和医院的号贩子和之前的“魏则西事件”都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总的来说,我们的医疗还不是真正以健康为导向的治疗,仍是以治疗为导向的,而且是三级医院主导的医疗体制,这和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以健康为导向”不吻合,仍需要改革。
关于长期照护的问题,根据中央的要求,人保部正在制定长期照护的保险方案。我认为保险方案要实行缴费,不缴费不能享受,严格的保险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长期照护的需求问题。
要如何使我们的社会保障更加可持续呢?第一个方面是要兼顾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覆盖率、可及性、满足基本需要、代际福利公平)、效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养老金资产投资回报率)与可持续发展(财务可持续性、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第二个方面,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没有一个全国的社会保障,都是属地统筹的社会保障。虽然中央已经说了全国统筹,但是目前中央和地方、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非常严重,所以实施起来很困难。我认为,未来加强中央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全国统筹,我们就没办法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个方面,我们国家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滞后,我们没有为自愿参与的、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保障体制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