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卖鱼郎坚持卖好鱼送好鱼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舒抒 时间:2016-11-21 点击:
杨晓月(左一)在摊位前。
从身边寻找共鸣
编者按:一名菜场卖鱼郎会有怎样特别的人生?一个外来媳又为何能撑起一个家?一个年轻的“海归”的公益创业怎就能覆盖10万人……这些出现在你我身边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真切而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身上,有熠熠发光的亮点,也有朴实无华的平常,这些加起来,构成的是我们最容易触摸的“身边的感动”。
“先进典型”从来不是唯有“高大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也需要从我们的身边人中去寻找践行的因子。今天起,本报“中国梦·申城美”栏目将连续推出一组来自市民推荐的身边典型,用普通人的视角讲普通人的故事,用普通人的故事激起我们每个人的共鸣。
在徐汇区宜山菜场,有一个“明星摊位”常年人头攒动,吸引顾客十几年如一日的并非老板的“高颜值”,而是在这里能买到百分百放心的新鲜活鱼,不用担心缺斤少两,更不用担心有柴油、洗衣粉等怪味。
有意思的是,摊位老板杨晓月数十年来有个习惯——喜欢多管闲事。坚持“只卖好鱼”,坚持“见人就帮”,这位“耿直”卖鱼郎做生意的态度实诚,让同行对他又敬又“恨”,也让顾客对他又赞又夸。
坚守诚信只卖好鱼
晁阿姨家住康健街道,平日里她经常舍近求远,坐好几站公交车到位于田林街道的宜山菜场买菜。原来,有次晁阿姨碰巧路过菜场,看到杨晓月的摊位上挂着“党员示范”的牌子,就挑了一条桂鱼回家清蒸。没想到,蒸好的鱼非常鲜美,让当时经常买到“怪味鱼”的晁阿姨惊讶不已,加上价格公道,晁阿姨就这样成了杨晓月的“粉丝”。
1990年,17岁的杨晓月来到上海,在工地打了半年工,后来经老乡介绍去宜山菜场卖水产。1992年起,杨晓月扎根在宜山菜场,从小鱼小虾卖起,几个月后就开始专攻卖鱼生意,进货来源集中在常州、昆山等地。杨晓月说当时那一带的水质堪比千岛湖。
然而,变化发生在2000年前后。“水质开始不行了,鱼都不香,还很蔫。”一些同行为了让鱼“活”起来,就开始在养鱼池里“加料”。但杨晓月不愿意“加料”造假,也不愿卖品质不如以往的鱼给顾客,从那时起,杨晓月每次进货都会先挑一条回家清蒸“做试验”,尝尝鱼肉的品质如何。
坚持只卖好鱼,杨晓月很快得到了顾客的认可。现在,他的摊位每天能卖出近600斤鱼,是整个菜场人气最火爆的摊位之一。
量力而行助人更持久
2002年,生意颇有起色的杨晓月,给菜场附近的田林五六七村居委写了封“求助信”。他请求居委提供小区特困户名单,由他负责每周送鱼到这些居民家中,全部免费。其实,虽然杨晓月的生意火爆,但利润并不高,居委会也曾劝他先改善家里条件,再慢慢帮助他人。
但杨晓月的解释,却让人无法拒绝他的好意。“我就是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帮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因为我也曾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2002年起,杨晓月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免费送鱼之旅。考虑到他的经济条件,一开始居委会只找了6户居民,结果杨晓月自己又悄悄找了4户困难家庭,凑足10户,每周送一条鲜鱼上门,有时还捎带些鸡蛋。“鱼都是当天最好的鱼,蛋都是老家芜湖最新鲜的鸡蛋。”
14年过去了,杨晓月定点送鱼的对象越来越多。很多居民感到不好意思,让他不要这样破费,于是杨晓月把每周一送改为逢年过节一送。
事实上,除了卖鱼和送鱼,杨晓月还是个看到别人有难就想帮忙、帮了忙却赶紧“撤退”不留名的人。家住田林五村的邱桂笙老伯说,有次他在杨晓月摊位买鱼,有个顾客突然腿抽筋倒地,周围的居民还不明所以时,杨晓月就冲出摊位立马把人扶起,一路送回了家。几天后,那位顾客来到杨晓月的摊位,要认他做兄弟。
“新上海人”们有正能量
早在2003年,田林街道就根据辖区内外地务工人员人数不断增长、“新上海人”不断聚集的情况,成立了“新上海人‘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老田林”杨晓月成为第一批骨干力量。
13年来,他们默默参与创建和谐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有人大冬天抬着180斤重的瘫痪老人为其洗澡、理发,为了让老人最后的时光活得有尊严; 老小区易发生火灾,有人裹上一条湿毛巾就冲进失火居民家中协助扑救……
“我们老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可爱的新上海人。”邱桂笙说。
市民点赞
对陌生人尽最大善意
杨晓月不仅自己乐于助人,也教育他的孩子从小帮助别人。在我看来,珍贵的不仅仅是他送我的鱼,而是他时刻把需要帮助的人记挂在心,哪怕对待陌生人,他也要尽到最大的善意。
“我们现在常说党员在‘两学一做’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像杨晓月这样十几年本分做人、勤做好事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田林五村居民 成秀英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坚持三十年 辛勤磨一剑——我与《大庆联谊会》这三十年
【题记】 上海知青大庆联谊会是一个在严酷北疆奋斗时间最长的特殊知青群体...这个跨年,“卖鱼郎”把货车开进了社区
千鹤第五居民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近四成,他已习惯定期来为老服务 拼图/...浙江90岁“早餐奶奶”离世:退休金补贴早餐摊,坚持5毛钱不涨价
浙江90岁早餐奶奶离世:退休金补贴早餐摊,坚持5毛钱不涨价 早餐奶奶悄悄离...一桩“亏本买卖”,十八年的坚持
华东医院职工食堂全年无休为老助餐 香喷喷的四个菜出炉,在华东医院职工食...这件事 他们坚持了13年
农行佘山支行青年志愿者前往敬老院为老人讲解金融知识。 6月20日,张阿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