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黑龙江

来源:来源:《知青》杂志 2014年第2期 作者:周培兴 时间:2015-05-22 点击: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

来源:《知青》杂志 2014年第2期 上海知青在各地

作者:周培兴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块亘古荒原,黑土层厚度达到30cm,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透过漫长的历史烟尘,我们可以看到,北大荒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它并非是由本地人口自然繁衍形成的,也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人口的简单迁徒。在北大荒开发史中,来自祖国各地的转复军人、支边青年、科技人员、知识青年,前赴后继,一波又一波地向这片古老的荒原发起集团式的冲击!并最终征服了它。

黑龙江边境线漫长、口岸众多,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当年是“反修防修第一线”。1968年,为防苏对我地面突然袭击、武装入侵,加固我东北边陲安全,经毛泽东亲自批示,中共中央于6月18日签发了《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的中发(68)98号文件。其战略构想是:屯垦戍边,在沈阳军区的指挥下,执行战役火力侦察,于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役要点、杀伤迟滞敌有生力量、配合野战军战役行动。实施全民备战,歼灭入侵者。

1968年6月18日,以“屯垦戌边”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部分省属农场合编成5个师,辖58个团、176个营、1300个连队、农场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万亩。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知青上山下乡工作,这一年就有3万多城市知青成为“兵团战士”。从1968年至1976年,共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1968年6月14日上海首批800余名知青到达黑龙江省。之后7月、8月、9月、10月大批上海知青连续到达黑龙江省。

据上海市劳动部统计,截至到1978年末,上海知青赴黑龙江上山下乡总人数165186人,其中,建设兵团农林场138140人、插队落户27046人。

建设兵团农林场138140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方:

爱辉县、德都县、北安县、孙吴县、逊克县、嘉荫县、铁力县、汤原县、依兰县、绥棱县、海伦市、绥滨县、萝北县、鹤岗市、友谊县、宝清县、集贤县、桦川县、桦南县、勃利县、虎林县、密山县、鸡东县、嫩江县、克山县、甘南县、依安县、讷河市、泰来县、安达县、肇源县、富锦县、同江县、抚远县、饶河县、佳木斯、哈尔滨、宁安县、延寿县、通河县、方正县、肇东县。

插队落户中5516名上海知青分布在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包括现在的塔河、漠河县)插队、20000余名上海知青曾在原黑河地区(爱辉、德都、逊克、孙吴、嘉荫等县)、原嫩江地区(克山、克东、依安、甘南等县)、原合江地区等处插队。

大兴安岭地区的上海知青除插队呼玛外,还分布在塔河、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十八站、韩家园、西林吉、阿木尔、图强等林场、农场、筑路队和地区直属单位(其中一些区域现划归内蒙古管辖)。大兴安岭行政公署现驻加格达奇。

1968年10月省革委会召开全省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讨论了知青上山下乡安排方案,确定了有关政策、原则。11月省委下发了题为《紧跟毛主席战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进一步掀起上山下乡新高潮》的全省知青工作会议纪要。

12月25日省革委会召开第106次常务会议。决定1969年全省安排知青28万人,其中包括上海知青。

1969年3月知青金训华参加了上海市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的知青学习访问队赴黑龙江省参观考察,返回上海后发起成立了“知青赴黑龙江插队落户联络站”。

5月25日,金训华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6月14日向双河大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月1日再次向党组织表示决心。7月11日,上海报刊刊登了有关金训华和其他几位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委员的一篇报道。8月15日下午,双河大队村旁的河流爆发特大山洪,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根电线杆)牺牲于激流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金训华的死,给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注入了悲壮的色彩。在他死后的3个月后,六九届毕业生下乡了,他们纷纷要求去逊克县插队。在1970年至1975年间,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的知青纷纷要求到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插队落户,当时逊克县仅上海的知青就达5400多人。

9月6日上海市革委会组成慰问团到达黑河慰问插队的上海知青。

9月15日至26日省革委会在哈市召开黑龙江省首届上山下乡插队知青“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上海市革委会奔赴黑龙江学习慰问团负责人夏英平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9月17日省革委会作出了《关于学习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的决定》。

10月1日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上海下乡知青金士英(金训华的妹妹)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1日金士英与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10月27日,《黑龙江日报》第一版刊登逊克县革委会调查组及《文汇报》、《解放日报》、《黑龙江日报》记者联合撰写的文章《活着就要拚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记为抢救国家物资英勇献身的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

10月28日《黑龙江日报》第四版以通栏标题《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战士金训华同志学习》整版刊登了上海市革委会和黑龙江省革委会代表及金训华烈士的父亲金顺庆等人在逊克县活动的八幅照片。

11月3日,《黑龙江日报》第三版刊登了金训华母亲、上海国棉十五厂工人谢香云《训华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的好后代》的文章。同版报纸还刊登了金训华生前好友张吉生、王桂生、程春梅等回忆金训华的文章。

11月6日,《黑龙江日报》第三版刊登了金训华日记摘抄。同版报纸还刊登了金训华妹妹金士英《接过哥哥的手中枪》的悼念文章。

11月24日省革委会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上山下乡知青安置巩固工作的通知》。

12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样》并刊登了金训华日记摘抄。

1969年12月1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8团22连发生一起命案,一名上海知青连部通信员詹宏开被杀,这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知青被杀第一案。此时正值上山下乡高潮中,发生如此惨案,自然惊动兵团和省里直至北京相关部门。

12月1日到5日,黑龙江、北京、上海、浙江等五省市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负责同志在上海开会,对几个知青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

12月4日,上海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学习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的通知》。12月4日,《黑龙江日报》第三版发表了通讯员撰写的《学英雄,见行动——逊克县人民学习金训华。好人好事层处不穷》等文章。

12月9日,《黑龙江日报》刊登新华社发的上海市逸中的水粉画《毛泽东的红卫兵、革命青年的好榜样——金训华同志》。此后,学习金训华的运动在全国掀起高潮。

12月12日,省革委会群众工作部共青团组召开由上海知青代表、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和部分地市县整团领导小组负责人员参加的学习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的座谈会。

1970年1月13日下午嫩江山河农场发生火灾上海知青蒋美华带病奔赴火场抢救被围困的拖拉机,昏倒在火海中被烧成重伤。在上海住院治疗期间,还两次为其他病人献血300毫升。《人民日报》刊登了她舍己救人的长篇报道。1972年蒋美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2月28日,黑河地区首批由上海知青和插队干部组成的赴上海市学习慰问团赴上海。

4月27日,上海市杨浦区凤城街道、学校、上山下乡联合指挥部给逊克县车陆公社插队的原上海杨浦中学下乡知青张学兰的先进事迹材料。

5月4日,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上海下乡知青金士英在《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文章。

5月6日,在纪念《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两篇文章发表三十一周年前夕黑龙江省革委会共青团组邀请部分插队知青和生产建设兵团战士代表,重新学习两篇文章,金士英在会上作了发言。

5月10日,省革委会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沈阳军区党委上交《关于下乡知青工作情况的报告》。

5月16日,新华社报道了金训华生前所在的逊克县各级党组织、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对知青进行再教育的一些经验。

7月4日,逊克县革委会知青办向逊克县革委会呈送《关于加强知青生产教育的报告》报告对一年多来已发生的15起知青伤亡事件作了说明。包括11名上海知青的投井自杀、下江溺死、交通事故、爆炸致残、冻伤、摔伤等事故。

8月24日,上海知青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十四团工程连的第三天,在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和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挖“瞎炮”,全被炸死。

11月8日《黑龙江日报》刊登了逊克县逊河公社跃进大队上海下乡知青刘育英《愿为革命养好羊》的先进事迹。

1971年1月1日,上海知青薛震旦在执行新年边境执勤任务时不慎从了望塔上坠落身亡。

1971年开始,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对上山下乡知青广播》节目,每星期播出1次,每次20分钟。节目旨在教育知青扎根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月10日,上海知青朱绍德在四连水利工地上,被爆破炸飞的土块打碎脑骨,经抢救无效死亡。

2月13日,逊克县库尔滨河口筑路工棚发生火灾造成八人死亡,其中有三名上海知青。

3月28日,下乡在逊克县边疆公社上海知青诸培凤因公死亡。

4月19日,下乡在德都县的上海知青傅国资在追捕敌特的斗争中英勇牺牲。

4月22日,下乡在逊克县车陆公社上海知青方建军在执行公务中因他人枪支走火中弹身亡。

6月3日,下乡在逊克县干岔子公社上海知青丁章勋执行公务途中骑马涉水过河不幸溺水身亡。

6月23日,下乡在逊克县边疆公社上海知青钱士萍在黑龙江中洗澡时不幸溺水身亡。

7月15日,下乡在逊克县干岔子公社上海知青卢长生在黑龙江中洗澡时不幸溺水身亡。

11月1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营三连的上海知青陈立言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套马去地里拉黄豆不幸被马拖倒,车轮从身上压过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1972年1月22日,召开全省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张怀池同志作重要讲话。

2月2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转发国家农林部所作的《关于黑龙江省上山下乡知青非正常死亡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很严重,要求各级领导引起高度重视,提出解决办法。报告特别指出,少数干部和坏人违法乱纪,残酷迫害摧残知青,省委要求严肃处理上述问题,进一步作好知青工作。

7月31日,上海知青金士英任共青团逊克县逊河公社委员会副书记。

11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解决当前知青工作的三个突出问题,主要是奸污迫害女知青的问题;清理知青的档案:知青的过冬生活安排。

12月6日,省革委会召开知青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12月15日,逊克县革委会知青办赴沪回访团启程。

1973年1月29日,省委转发逊克县委《关于奸污迫害女知青案件处理情况的报告》。

2月8日到10日,省委在甘南县召开坚决打击阶级敌人迫害知青的现场会。省委书记任仲夷作了重要讲话。

3月17日省革委会下发了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并为知青点统一订购了《雷锋的故事》一书来提高知青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

4月17日,省革委会知青办和粮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乡知青口粮供应问题的通知》。

4月30日,省革委会农副产品局、商业局、知青办联合下发了《切实做好下乡知青商品供应工作的联合通知》。

5月9日,省革委会下发了《关于1971年以来到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的工资待遇问题》。

5月份开始,省委尊重中央指示,知青工作由省革委会领导改为省委直接领导。

6月22日到8月8日,文革以来第一次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7月13日,上海市革委会知青办在给黑龙江知青办的文件中提出对子女全部下乡的,而且家庭有困难的青年要求照顾一个子女回上海。

7月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拟定了6条统筹解决知青问题存在的问题。

8月4日,经毛主席审阅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

8月6日,省委召开全省知青工作会议,根据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检查了全省知青工作,研究了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办法。省委第一书记刘光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8月16日到31日,省委召开全省知青工作会议,根据中央21号文件、毛主席给李庆霖的信,检查了全省知青工作。

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载《青春献给党阔步永向前——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上海知青蒋美华的事迹》的长篇报道。

1974年1月10日,省知青办下发了《关于春节慰问知青等问题的通知》。

1月10日,《黑河日报》刊登上海知青、逊克县松树沟公社新立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刘红撰写的《要继续搞好文艺革命》的文章。

1月15日,上海知青郭荣根写信给上海市静安区乡办,检举揭发逊克县车陆公社某队奸污上海女知青的情况。检举信转给逊克县后,逊克县组织部做了认真调查。

2月6日,省知青办下发了《关于购买批林批孔四本书的通知》。

2月21日,静安区召开第三届送子务农革命家长代表会议。

2月22日,省知青办下发了《关于知青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草案》。

2月至4月,上海慰问团来兵团6团进行慰问。

3月22日,上海市闸北区委在工人俱乐部召开大会,欢送28名干部赴黑龙江逊克县慰问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

3月28日,省知青办下发《关于认真作好上海市“学习慰问团”接待工作的通知》。

5月23日,举办全省上山下乡知青业余文艺汇演。

6月3日,省知青办接受上海市革委会知青办的函件,函件中计划今年向黑龙江省提供拖拉机30台。

12月1日,上海慰问团在逊克县结合学习慰问工作,对在逊克县知青婚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写出了《逊克县上海知青婚后情况的调查报告》。

12月2日,逊克县委赴沪回访工作组一行11人抵达上海。

1975年1月13日、全国人大第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上海知青金士英被选为全国四届人大代表并出席代表大会。

5月4日,《黑龙江日报》刊登了复旦大学毕业生程春梅坚持当农民的事迹。

7月15日,根据上海知青办的来函意见,省委知青办称:由于上海下乡知青为数很多,对于回沪探亲治病需要续假可由街道革委会知青办办理方可的通知。

8月13日,在逊克县奇克镇召开逊克县知青工作会议,上海学习慰问团有关人员出席会议。

10月1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支持下,逊克县知青函授大学(后改为知青函授学校)正式成立。

12月2日,《黑龙江日报》刊登《为普及大寨县贡献青春——金训华所在的逊克县广大知青发扬“活着就要拼命干”的精神,积极投入普及大寨县的伟大运动》的文章。文章报道了逊克县的知青金士英、程春梅等人的事迹。

12月8日,省委知青办、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要求今后对于发生的迫害知青的案件应向省委知青部门填报《知青遭受迫害案件报告表》。

跨入七十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和中苏边境的紧张形势趋于缓和,加上一个省存在两个农场管理机构而相互重叠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省委的一元化领导。因此,1975年10月3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革委会、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委员会在征得沈阳军区党委同意后,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同年12月2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

1976年2月25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佳木斯兵团俱乐部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同时宣告兵团撤销。

2月26日省新华书店下发了省知青办为各地知青统一购买马恩列的四种书的通知。

5月15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组织国务院知青问题调查组赴黑龙江等省进行调查。

5月26日,上海慰问团逊克组在《黑河日报》发表文章《牧羊新兵》详细介绍了上海知青宋宇的事迹。

8月15日,金训华烈士纪念馆竣工开放。

12月,逊克县委召开会议,为上海知青牛忠林平反并宣传了牛忠林揭发张春桥问题的先进事迹。

文革结束,有关部门放松了知青返城条件,兴起大批返城之风。各地知青纷纷以病返、家困、家变、接班、以及其他条件,陆续返城。

1977年社会各界开始研究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转折点;随着思想解放,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知青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

1978年以来,国营农场的病退、困退风迅速蔓延、不断升级,而年底结束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给插队知青网开一面的同时,却几乎关闭了农场知青返城的大门,也就是会议文件明确规定的:农场知青一般不办理病退和困退,如家庭和本人确有特殊困难,可通过组织商调。农场知青普遍认为,自己背井离乡几千里到边疆屯垦戍边,尝遍种种艰辛,完全是上山下乡运动造成的。如今运动收场了,在返城问题上却与插队知青两般看待,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后农场知青的返城风不仅没有趋于和缓,反而越刮越猛。

1978年底,黑龙江国营农场知青通过各种渠道调离的已达20多万人。要求返城的申请表继续成千上万地送到领导机关。

知识青年大返城的飓风,短短几周内,遍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些师团的知识青年,已经十走八九。知青的返城大军,有如钱塘江潮,势不可挡。 1979年初,一些单位出现机器无人开,生病无人看,学生无人教,账目无人算,劳动力奇缺,春种无法进行的瘫痪局面。

1979年3月1日上午,知识青年500余人(一说3000人)在哈市革委会机关门前集会,要求返城,有青年呼喊“要民主、要自由、要工作”口号。围观者众,堵塞交通达5小时之久。风波到3日始平息。省、市领导认真听取知青意见和要求,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知青代表也作了自我批评,表示不再闹事。问题得到了解决。

面对如此局面,省里多次召开知青工作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安置知青返城。省委书记提出:要像当年欢迎他们下乡那样欢迎他们回来。

一场暴风骤雨已经过去,历史翻过了沉重的一页。当年的风和雨、悲与壮、泪和血、思与情都将是一代知青说不完、道不尽的跨世纪的话题。至今仍有两万多知青坚守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哨位上,默默地延伸着奉献的艰难道路。

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荒火燃起来了,炊烟升起来了,我们依然可以看见黑土地的上空出现的颗颗闪亮小星星。

(本文部分数据和历史资料由上海市劳动局档案部门、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知青研究所提供)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难忘那片热土
    下一篇: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悼念先父李冀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