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术诡诈:车上被贴罚单 "交通罚单"上扫码缴款
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去,在市民悠闲度日的假期里,骗子们可没闲着,“加班加点”设计新套路。
日前,一种针对车主的新骗局悄然盛行:部分车主发现自己的车上被贴了“违章停车单”,在这张电子打印的罚单上面还有二维码快速缴费通道,扫描之后,会进入支付转账页面,引导车主转账缴纳200元“违章罚款”。实际上,交警现场处罚违停车辆时,贴的是“违法停车告知单”,上面也没有所谓的“快速缴费二维码”。
除了“假罚单”外,近期还出现了哪些新型骗局?晨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一一解密。
骗术一:
扫扫罚单可快速缴罚款
违停罚单可以扫码支付罚款了?国庆期间,一张附有二维码的“违章停车单”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
记者看到,这张“违章停车单”上既没有违章车辆的号牌,也没有违法时间、地点也违法行为等信息,只留了一个8位数的“警号”,漏洞百出。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直接跳转到一个转账页面,收款人是一个头像为“违章处罚”字样的微信个人账户,显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这张所谓的“违章停车单”就是一种专门针对司机的新型骗局。
解读:正规罚单车主信息详尽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上海,车辆如果因违停被交警处罚,贴在车子上的应是《违法停车告知单》,而不是一张让人不知就里的“违章停车单”。同时,全国任何地区目前都没有在罚单上扫描二维码直接缴纳违章罚款的。
一位民警表示,这种诈骗手法在上海较罕见,利用扫码付款这一互联网支付手段结合伪造交警文书这一方式,比传统诈骗更有迷惑性。
那么,究竟如何分辨真假罚单呢?记者从上海交警部门获悉,交警现场开具黄色的《违法停车告知单》,车主需要拿着“告知单”到违法地所在交警支队事故审理窗口处理违章,换取《上海市公安局××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并可现场缴纳罚款。
而在《违法停车告知单》中会详细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执法机关代码、违法车辆车牌号码、种类及车辆类型;二是违法时间、地点及违法行为等内容;三是处罚地址、执勤单位、执勤民警姓名及单位盖章。
“未经核实的二维码,千万不要轻易拿起微信就‘扫一扫’。”民警提醒市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保持警惕,遇到分辨不清的时候,可以向公安机关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二:
账户余额突然变“0”
近日,家住普陀甘泉街道的周阿姨经历了一场“噩梦”:她接到一个网店“客服”协助退款的电话,随后被对方引导登录了一个钓鱼网站,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密码。2个小时后,她的银行账户余额显示为“0”,辛苦积攒的40100元存款不翼而飞。
但嚣张的骗子并没收手,还不断打电话骚扰周阿姨,并直接威胁她,“要想拿回来存款,就提供验证码,按我说的去ATM机操作,不然别想拿回钱。”
输入验证码就行拿回钱吗?好在周阿姨发现苗头不对后,及时向普陀公安分局甘泉路派出所报警。接报后,警长李宏斌迅速展开侦查,与骗子展开时间的赛跑,全力挽回受害者损失。经调查发现,骗子之所以不断骚扰周阿姨,是因为她从账户消失的钱并没有真正进入骗子的口袋,而是被转入了一个第三方理财平台,作为“保证金”暂存,也就是说骗子还没得手。在银行方面的配合下,这笔资金迅速被冻结,案发72小时后,周阿姨的4万余元积蓄终于失而复得。
解读:“验证码”是最后防线
“骗子让周阿姨去ATM机操作,妄图通过英文界面转账方式,将该笔钱转走。”办案民警李宏斌告诉记者,经调查,周阿姨的银行卡余额之所以显示为“0”,是因为卡内资金被转入第三方理财平台,作为保证金被冻结,还需要周阿姨进一步提供转账验证码或者到ATM 转账,骗子才能得手。
年近60岁的周阿姨在淘宝网购买了两件衣服后,被骗子冒充的客服以“质量有问题可免费退货退款”为由,引导周阿姨登录钓鱼网站。深信不疑的周阿姨泄露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随后,手机收到一条验证码,周阿姨输入该验证码后,银行卡内四万余元全部被转走。
到这一步,周阿姨以为自己的钱被骗子拿走了,实际上,骗子利用周阿姨的个人信息帮她开通网银,并利用周阿姨身份信息开设了第三方理财账户。随后,骗子又通过网银将银行卡的余额转出到第三方理财平台,伪造出将周阿姨的存款骗走的假象。
因为是周阿姨的身份信息开设的理财账户,骗子还需要进一步骗取周阿姨的转账验证码,但发现银行卡余额为“0”后,周阿姨意识到自己受骗了,马上提高警惕,没有将验证码告知骗子。这个做法也是周阿姨追回存款的关键。同时,警方介入后,骗子还是不断骚扰周阿姨到ATM机进行“拿回钱款”的操作,被民警劝阻。
“现在银行也提高了安全等级,骗子仅掌握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在网银上进行转账等操作也需要验证开户人的验证码。于是骗子想到帮受害人开通理财账户,把钱先转入,伪装受害人的存款已经被取走的假象,再以‘挽回损失’之名引诱受害人到ATM操作英文转账界面,真正把钱转到骗子的账户里。”
警方提醒,遇到类似电信诈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如不慎泄露个人账户信息,切记不要再告知验证码,更不要到ATM机进行操作。
骗术三:“微信红包”很逼真
“收到微信零钱178元”“收到微信零钱88元”……最近,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红包”链接。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据浦东公安分局网安支队民警介绍,点入链接后,会跳出一个“10.1华诞,红包随礼派送”的图片,上面还有一个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后,另一个界面随即跳出,显示“待收钱¥88元”,并有“确认收钱”的按钮。
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一个模仿微信转账的静态页面,点击“确认收钱”后,又是另一张图片,提示分享到任意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后才可领取红包,而且要求分享四次。继续操作,直到提示显示“成功获得红包领取资格,将在48小时内自动发送到微信钱包”。
48小时后真的能收到红包吗?然而,在提示红包已发送的同时,界面就会提醒有三次抽奖机会。如果点击“确定”,将跳转到一个抽奖轮盘的页面。
经过多次测试,民警发现,这个轮盘前两次都是谢谢参与,但在第三次必然让你中奖,奖品是“价值1980元的时尚腕表”。
对于熟悉各种网络诈骗方式的网警来说,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要领取这一份“价值1980元”的奖品虽然“免费”,但需要自行支付49元的“快递费”,“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现在才是真正的目的。”
解读:2000元奖品成本20元
从“红包”到“中奖”,绕了几道弯,骗子的原型终于显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到付快递诈骗”的骗局:奖品快递给你,但要货到付邮费,其中包含所谓的仓储、打包、人力、贵重物品保价费和快递费,并写明“到付49元,由快递公司收取”。
据介绍,“到付快递费”是一类常见的网络诈骗形式,最终网友收到的,很可能是价格不过20元的山寨手表。此前上海已经破获过类似的案件,不过这次以“微信红包”、“微信零钱”为噱头,绕了一大圈引诱被害人,甚至通过必须多次分享的病毒式传播以扩大被害人群的基数,但本质上还是诈骗套路。
浦东网警提醒,朋友圈里的“馅饼”其实多是“陷阱”,为了增加欺骗性和伪装性,诈骗分子不断设计和叠加“套路”,伎俩日新月异,市民朋友切莫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