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金泽古镇

来源:微信 作者:百惠美子 时间:2016-09-14 点击:


6月的上海,端午节前,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趁着大家还没放假,抽空去了一次金泽古镇。从市区驱车,走沪渝高速,过了西岑就看见“金泽”下口的标识了。出高速口50M处左转(只有左、右转),沿沪青平公路一直走,过金龟岛的标识后,就看见“金泽古镇”的旅游标识牌,像我这样的路盲,也没有走迷路哦~~
进入古镇一条街,窃喜。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古镇,没有门票!!!车子顺金溪路走一段后,看见一停车场的标识,进去一看,嘿!免费哈~没人管。当然,这个停车场很小!停好车,背上我的相机,向着老街方向走去。其实,此次来金泽镇,纯粹是突发奇想,没有做任何功课。好在,带着Ipad,上网查一下,发现一些景点(寺、庙和桥),便随便抓一路人问这些景点在哪里,答曰:在上塘街和下塘街之间,便循着上塘街而去。
根据资料显示:金泽古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陶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大字。据史料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而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金泽的桥梁非同一般,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是历史名桥。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天皇阁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
沿着上塘街一路前行,心里嘀咕,这里有啥?看看~

青青石板路,悄无人迹。好安静的上塘街一家连着一家,隔着那个近啊~邻里一家亲。清清的河水,流淌在上塘街和下塘街之间。对面是下塘街对面的下塘街对面的下塘街。老式的电线杆,说着这里的一切。沿着这样的小街,一路往前,不见人影。忽而,发现一段寺庙的外墙,循迹而去,原来不知不觉中,来到颐浩禅寺。据说该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为宰相吕颐浩的故宅。相传,颐浩大人之父想上京城看开眼界,看看儿子住的地方。为免父亲大人路途劳顿,颐浩大人便在家乡按照紫禁城的规模,建造一城(据说有584间房)。后为皇上所知,颐浩大人在皇上到来之前,将故宅外面粉饰为黄色如庙。皇上所见,便命该建筑为“颐浩禅寺”。。。。。。
禅寺内有一棵粗壮的银杏,据说为南宋时期所栽,枝繁叶茂。边上是用“不断云石”而砌的一个水池。“不断云石”原来由多块青石组成,放在大雄宝殿前的荷花池的石栏上,共有40多米。该寺屡经兵患,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修,规模已不及当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1992年得以修缮,剩余的20多米不断云石,现在也都堆砌在这个干枯的池子栏上。据说,今年开始要大修了,以后规模会更大。的香火钱:RMB2.00。
从颐浩禅寺出来,顺着河水继续在上塘街行走。突然发现,有一座红色的桥横在小河上——普庆桥!这座普庆桥是1999年应美国WBGH制版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来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之单孔木拱桥。普庆桥在建造时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具有华丽美与富丽美。据说,当初为此桥,摄制组先去了朱家角,后了解到金泽镇是古桥最多的地方,便来到此地。此桥体为朱红色,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一如桥面重压在狮子身上一般。狮子气守丹田,气冲脸皮,不敢松懈,以防桥木散架,狮子造型,神态逼真,憨厚可鞠。桥脚下河边,停一条漂亮的小船,后来才知道,此河上,就此一条船(或者人家的船都么出来?)。老板娘看我拿着相机在拍,就说,坐船吗?问:多少钱?答:几个人?问:就我一个;答:那就30RMB。好家伙,包船啊~~。说好价格,老板娘急急打电话,把老公叫出来,我一惊?!他老公陪我?把我卖了?原来,这是夫妻老婆船,老婆摇橹,老公讲解。。。。。。一惊一乍。老板+老板娘一路摇橹讲解,给没做功课的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否则,这一路真是看啥不知道啥呀~
沿河一路向上,我们首先来到了普济桥
金泽普济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桥。石桥为单拱圆弧形,长26.7米,宽2.75米,拱跨径10.5米。桥体坡度平缓,桥面较窄,具有明显的宋代石拱桥的特征。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石料,与上海松江县方塔公园内的望仙桥相同,桥石多为紫石(故俗称紫石桥,也是讨口彩:紫去东),
宋代江南石桥以紫石居多,当雨过天晴时,桥面晶莹光泽,宛如一座用紫石镶嵌的宝石桥。此桥历史久长,后世又多更换,桥体杂以青石,花岗石等石材。桥两侧置栏板,两堍均有引桥。

过普济桥后,在我们的左侧看见有一桥,桥脚有一寺庙。此桥为放生桥(也因为桥脚有一总管庙,也叫总管桥)。

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它没有朱家角的放生桥有名气,但是坐船从桥下过,可以看见顶部有龙凤图案,据说,牛儿从此桥过,因有龙凤图而使得牛儿的粪便特别的肥沃。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在放生桥的南面约50米处,又有一座桥。这就是如意桥。如意桥在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为镇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如意桥桥拱倒映碧水,桥拱与倒影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堪称是金泽镇的一大名胜。如意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看过放生桥和如意桥,最后,我们来到了迎祥桥前。
迎祥桥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和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次修建。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中孔跨径6.35米,左右二孔为5米,再二人尽间为4.3米,全长34.25米,宽2.14米。其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石壁顶面横置石盖梁,梁面琢有半圆形凹槽,以稳固地搁置五根25厘米粗的楠木梁(据说,为金丝楠木,和紫禁城的金丝楠木有得一比),上部桥面结构由砖木组成,在楠木梁上横铺枋板。枋板上密铺用石灰糯米拌浆砌成的青砖,形成砖体桥面。两侧采用水磨箩 底砖覆贴,既可保护木梁,又增加美观,还能起到压重稳固作用,桥面两坡有踏级。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所以迎祥桥桥面铺砖无桥阶、无桥栏。我在上面走过。因近来一直下雨,非常滑。如果穿塑料鞋或者高跟鞋,估计从上塘街上桥后就直接可以滑到对面的下塘街了。迎祥桥纵向坡度和缓,整座桥体略呈弧状,横跨水面宛如长虹卧江,颇为轻巧。因此,“迎祥夜月”被列入金泽八景之一,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胜。同时伴以精巧的桥面造型,在全国堪称罕见。这在桥梁建筑技术上被“连续简支梁结构”。元代已能应用这种原理造桥,比西方要早数百年的历史。


船在河上转了一圈,开始往回走。上塘街的房子以私房和公房为主,对岸下塘街的一些房子,据说都是很多老板好多年前花钱买下老房子后装旧如旧,等着小镇开发时再拿出来。所以,现在都是大门紧闭,二门不开的。以旧装旧的沿河老屋。从迎祥桥上过,来到下塘街。靠近马路附近,成栋的老房子都空关着,静静等待着老镇的开发。一路逛过来,便看见天皇阁桥。天皇阁桥初建于明代(1698年),清康熙年间按原样重建眯三孔连拱桥,桥的正中有石刻如意图案,并有浮雕“轮回”“宝幡”“连座”等多种佛教图案,拱圈石内侧有八仙吉祥图案,桥的楹柱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因为我在岸上,无法看到这些图案,只能摘抄一些资料。天皇阁桥桥身高大,仅次与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江南少有的三孔连拱石桥,中间一个大孔,两岸的小孔按桥的比例缩小,既美观又便于舟萁和泻洪。继续往前走,寻寻觅觅中,见一破桥,周边是破船,没有名字,不知是否是万安桥。再往前,只见一老伯在河边喝茶,边上是一个窜着火苗的水桶,看我好奇地看着,便告知:烧水呐。原来。水桶中间是空的,用木材放于中间燃烧,水在外侧的一圈,灵啊~林老桥是单孔石拱桥,建于元代(1264~1294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所以桥身保养较好。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桥名林老桥,据《金泽小志》记述,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林青,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好学多智,为人谦恭,家多藏书 ,对金泽的造桥、建庙,倾囊而为,对建镇作过重大贡献,重建杨爷庙,重修万安桥,他亲笔作词,题写碑文。这座古老的林老桥,经历了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有着无数的名人,有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唯有林青的师德和陈莲舫的医德,常为金泽乡民所传颂,为金泽乡民的精神财富。

根据网上的介绍,还有一座塔汇桥,因为没做功课,看见了也没拍,只好留着下次了。顺着上塘街往金溪路,靠近金溪路附近,看见很多小时候看过的景象,拍下来,留个念吧。其实,还有很多小店,都是记忆里的东西,怕影响别人的生意,只能作罢。不知道下次去的时候,是否还会看见。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台湾县市长拟赴陆争取游客:来有“九二共识”的地方
    下一篇:交通部:中秋这10条高速公路最易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