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泰|多情的黑土 不散的情缘一一往事并非如烟之十二

来源:刘健泰 作者:刘健泰 时间:2025-04-08 点击:

 

 

      有道是:受之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随情而生,容不得时过境迁,过河拆桥。
 
      当年的上山下乡,千千万万个青年奔赴大江南北,崇山峻岭,走向贫脊,走向荒漠。在黑土地,汇集了太多的各地知青,或兵团、或农场,或林场、或插队,成为了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生力军,尤其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了全国各地知青施展才华的好疆场。
 
      早于知青来到北疆的转业军人、山东支边青年自然成了知青们的师傅,在他们善良、无私的帮衬熏陶下,知青们很快适应了环境,在各个岗位上展露头角,健康成长。
 
      被我们称之为老职工们是开垦荒原的先驱,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他们疼爱青年有加,丝毫不会嫌弃我们的幼稚无能,而是手把手耐心从头教起,直至劳作顺手。
 
      犹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严苛岁月,生活艰难,知青们肚里缺油水。而他们心疼离家的孩子,冒着风险,把私下里偷偷养的鸡鸭、攒下的鸡蛋,悄悄塞到知青手里。有一日,我的办公桌内装滿了鸡鸭蛋,那一只只温热的蛋,饱含着乡亲们不善言辞却无比深厚的情谊,更暖了我的心。
 
      在滴水成冰的冬日,老职工家烧热的火炕,总是为知青留着空位,叫上我们围坐一起,就着昏黄灯光,唠着家常,吃着当年难得一吃的饺子,驱散了严寒,凝聚起亲情般的温暖。
 
      五十五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却未能冲淡那段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那黑土地,真是个多情的土地,充满了浓烈的人情味。返城之后,无论身处繁华都市的喧嚣,还是遭遇人生低谷的落寞,黑龙江兵团的日子、黑土地上的乡亲,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因为那片多情的黑土,早已种下了不散情缘,一生眷恋,一世铭记,它见证了青春的纯粹,承载着人性的善良,任时光悠悠,一直也不会褪色。
 
2025.04.06
.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咖 啡 咏 叹 调 ——《吃吃白相相》随想之三
    下一篇:饺子里的年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