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外长又见面要谈些什么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全 时间:2025-03-31 点击:

这是1月2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风从中国来”中俄建交75周年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现场。 新华社 发
解放日报记者 张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于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正式访问。这将是他与俄外长拉夫罗夫时隔1个月后再聚首。中俄双方将谈些什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全球带来诸多“变量”之际,中俄关系——这一动荡世界中的“恒量”——又将如何前行,给世界带来什么?
为何而去
长期以来,中俄关系高位运行,去年和今年都堪称两国关系的节点年。
去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与俄总统普京三次面对面会晤。
一系列元首互动中,外界不但关注普京访华时的“热闹”,更看出中俄联合声明的“门道”——近1万字中出现130次“合作”,北极航道、图们江合作等均赫然在列。
正如习主席所言,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将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节点。
此外,随着今年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俄美关系有所缓和,乌克兰局势或现转机,种种变化也令中俄高层频密互动,加强协调。
开年以来,中俄高层可谓“月月有沟通”,重磅双边戏一场接一场。
今年1月,习主席与普京进行视频通话。2月,两位领导人再次通话。
王毅外长则于2月在金砖外长会上与拉夫罗夫会面,并在北京会见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所有一切,都传递出中俄关系成熟、稳定、坚韧的信号。
对于王毅此次访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从背景、形式两方面解读。
背景方面,一是俄美近期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一系列谈判,预计俄方将向中方做一些通报,以便双方进一步协调立场。二是为中国领导人可能的出访活动打前站。
形式方面,中俄外长会属于年度会晤机制,有时一年“相约”多次,凸显双方高水平的相互信任和战略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此访时间较以往更长,反映中俄有很多内容需要对表。预计王毅访俄期间,除拉夫罗夫外,还将与普京以及其他俄罗斯政要沟通,或涉及欧亚大陆安全等话题。
谈些什么
在议题和看点方面,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对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俄如何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为根本遵循,就涉及双方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加强协调,充实战略协作内涵,成为突出看点。
当前,三大变化态势显著——延宕三年的乌克兰局势迎来拐点;俄美关系的变化催生地缘格局演变;国际秩序也在经历剧烈变化……中俄需要围绕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国际秩序等议题加强沟通。
“中俄进行战略协作,将为欧亚乃至整个国际形势注入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李自国说,“在愈发不确定的世界中,中俄越需要发挥中流砥柱的力量。”
二是“信号”,尤其是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上会发出什么信号。
自3年前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提出解决危机的“四个应该”等基本主张,会同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积累条件。李自国认为,中方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方案预计不会有太大调整,王毅此访仍将发出致力于和平的信号。
在李自国看来,中方的全球安全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平衡地照顾到大小国家的利益和关切,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越是在大变局下,越是在很多国家担心强权政治回归的背景下,中方越需要让上述理念引起全世界的共情和共鸣。
“现在,更多的是要看俄方会不会在乌克兰局势上释放新信号,尤其在乌克兰‘三化’以及北约国家驻军问题上。”
三是“态势”。这场外长会,也是观察中俄关系态势的窗口。李自国认为,在政治领域,中俄高层互动不但没有因为俄美接触而中断或延迟,反而频次比以往更高,“背靠背”的中俄关系特殊性可见一斑。
在经济领域,去年,中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48亿美元。俄对华石油出口规模可观。俄罗斯还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
“政治安全领域的互信、经济上的互补,以及民心相通……这些都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的表现。”李自国说。双方已签署新版《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达成地方和边境地区合作等共识,下一阶段如何落实将有待观察。
机遇与挑战
一段时间以来,特朗普政府是否想“联俄制华”这一问题广受议论,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始终牵动视线。
今年两会期间,王毅曾指出,中俄双方已经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的干扰。
李自国指出,特朗普及其团队肯定有分化离间中俄关系、在中俄这两股新兴力量之间打楔子的念头,美国副总统万斯甚至公开表露过此意。
但首先,俄罗斯不可能为一个不确定的俄美关系,去牺牲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中俄关系。其次,俄美的外交沟通渠道虽然一定程度得到恢复,但这不等于安全信任的恢复。特朗普希望展示劝和促谈、掌控乌克兰危机走向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思维。
在李自国看来,美国对华、对俄“双遏制”,其态势会出现阶段性调整,即确立最优先方向和次优先方向,但总体上不会放弃针对任何“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
展望今后的中俄关系,李自国认为既存在大量机遇,也不可忽视一些挑战。
机遇方面,今年有很多重大活动,如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国际秩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之际,中俄可能通过联合声明,来彰显关于国际秩序的共同理念和努力方向。
两国领导人还将借中方今年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等契机,加强多边平台协作,共同捍卫全球南方国家正当权益。
挑战方面,伴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此前增速较快的中俄经贸水平可能遇到阶段性障碍。双方仍需开掘经贸潜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无论是北极航道、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还是为投资贸易寻求政策性保障,使双方形成更紧密的产供链,都需要一步步加强对接。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中国外长王毅访俄并接受俄媒专访:当前中俄关系有三大特质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4月1日,中共中...第一观察|中俄元首通话向世界传递明确信号
2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这次通话受到国...王毅外长就涉疆议题表态
最近,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正面驳斥了西方关于新疆的种种谣言。...习近平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美国亚洲协会的演讲
(2022年9月22日15时,美国亚洲协会纽约总部) 陆克文会长, 女士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