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志》编纂动员会“满月”之际的涂鸦
来源:江西老照片编辑组 作者:须和平 时间:2025-03-30 点击: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的作者这样写道:“震撼20世纪,长达27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10亿人的心……”
编纂知青志,是为一片土地立传,为一群人镌刻灵魂的史诗。
当夕阳的余晖掠过村头的老槐树,当斑驳的石板路上回响着远去的足音,当耄耋老人摩挲着褪色的家谱喃喃低语——那些被岁月揉碎的往事,那些在炊烟中飘散的歌谣,那些深埋于泥土下的血脉与荣光,都在无声地叩问我们:若无人执笔,谁来替这片土地记住它的心跳?
知青志,是村庄的呼吸与心跳。它不只是冷硬的数字与事件堆砌,而是一代人用脚印丈量出的生存史诗。祠堂里褪色的楹联,田埂上蜿蜒的沟壑,井台上深深浅浅的绳痕,都是先民与天地对话的密码。那些在饥馑年岁里共分一碗粥的温情,在洪水滔天时手挽手筑堤的呐喊,在丰收时节擂响震天鼓的欢腾……若无人书写,这些滚烫的记忆终将如风中烛火,倏忽湮灭。
知青志,是子孙后代的根系与灯塔。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世界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而当少年背着行囊头也不回地奔向远方,当方言在孩童口中变得生涩断续——唯有知青志能像一条坚韧的脐带,让漂泊的灵魂找到归途。它告诉每一个迷失在霓虹中的游子:你的血脉曾在那口古井中流淌,你的姓氏曾被那片稻田滋养,你的先祖曾用脊梁扛起过那个村庄的黎明。
编纂知青志,更是一场与时间的悲壮赛跑。老屋墙上最后一块雕花窗棂正在朽烂,村口最后一位会唱哭嫁歌的阿婆已经失明,田垄间最后一声吆喝耕牛的号子消散在风中……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时代的谢幕。此刻提笔,不是怀旧的矫情,而是以文字为铧犁,在时光的冻土上掘出一条通道——让百年后的眼睛仍能触摸到祖辈掌心的温度,让千载后的风依然能吹动我们存在过的证据。
这方水土养育的,从来不只是稻麦与炊烟,更有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的魂。编修知青志,便是以墨为祭,以字为碑,让每一个平凡的名字都在历史长河中溅起永不沉寂的浪花。
公元2025年4月9日
晓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