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强航母难出战,不是差钱这么简单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吴山河 时间:2016-07-30 点击:
近日在美国国防部评测中,被誉为“史上最贵最强航母”的“福特”号被指目前状态仍不适合作战。这艘美军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迟迟不能交付,原因恐怕不是经费短缺或者技术不成熟那么简单。
美国最新一代核动力航母首舰“杰拉尔德·福特”号,自2008年9月美海军与诺思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开始签订合同起,放出的所有消息无不吸引全球目光聚焦。
然而,这艘被誉为“史上最贵最强航母”的海上庞然大物堪称命运多舛。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在美国国防部评测中,“福特”号被指目前状态仍不适合作战。由于测试中持续发现问题,美国海军也宣布,这艘航母不会在今年11月前交付使用,这与最初既定交付时间已推迟整整逾2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则报道,交付时间将进一步被推迟到明年。
这艘美军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迟迟不能交付原因在哪儿?从公开报道来看,各方众说纷纭鲜有定论。但就此说在“福特”号这艘舰上美军栽了,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
交付“一拖再拖”,是不是真差钱?
表面上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福特”号上,美国海军几乎就是不停地在拿银子“填坑”。
从公开的报道可以发现,“福特”号的造价从最初签订合同时的51亿美元已增至129亿美元。这当然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满。新华社此前报道,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在在7月初的一份声明中说,“纳税人有权知道什么时候CVN-78才能交付、还有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如果成本继续增加,谁应该对此负责。”
回溯到2007年,美国海军宣布将建造“福特”号时,给出的时间表是2014年9月交付。2009年,为了减轻年度预算的负担,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将在建的“福特”号和“肯尼迪”号航母的间隔延长至5年。盖茨还进一步下令,航母的生产速度将改为每5年一艘。以往,美国理想的航母建造时间间隔为4年。2012年4月,美国《国防》月刊网站报道,在“福特”号航母建造完成38%、设计完成90%时,造价已增加近10亿美元。时任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司令凯文﹒麦科伊中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未来海军可能不愿或者无力承受像“福特”号航母项目这样巨大的造船合同风险。
不过,话得分两头说。尽管看上去“福特”号像是个“赔钱货”,但砸下去的银子,美国海军是不太可能让它听不到一点响动的。抛出“最强航母”这个概念本身,就颇有点争取更大军费预算份额的味道。在炒作“某国威胁论上”,美国海军也从来不落人后。就“福特”号未来的部署方向,美国海军官员就曾多次放风:“如果研究一下美军现在的战略重点和活动区域,就会了解到新型航母的去向。”从眼前看,不是在“伊斯兰国”活动频繁的中东,就是在亟需增强军事存在的太平洋战区。换句话说,在美国海军看来,这艘要在最关键海域派大用场的“最强航母”一定得是“最贵”,不如此不足以刷出“存在感”。钱不够?那就慢慢造。
再仔细算算经济账。航母的造价与普通水面舰艇本来就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水涨船高。“尼米兹”级航母最初建造费用仅几亿美元,而“乔治·布什”号就涨至65亿美元,“福特”号航母则在110亿美元以上。从长远来看,美军建造“福特”号打的算盘也是很精。就拿最核心的动力系统来说,A5W压水堆核动力装置50年全寿命期内不需要更换堆芯,因此具备了理论上无限续航能力,这样一来大大降低航母维护成本。此外,据《解放军报》报道,“福特”级航母较“尼米兹”级可减少约800人的船员编制,舰上的航空大队可再精简约400名人力(其中大部分是地勤人员)。据估计,一艘“福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预估大约为268亿美元,而一艘“尼米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约为321亿美元。用现在的造舰高成本换将来的维护低损耗,这笔花销也不算太冤枉。
尖端武器不成熟,所以得再等等?
往更深一层看,“福特”号迟迟不交付,和美国海军对它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从立项起,“福特”号就被誉为“最新技术与武器集大成者”的“最强海上作战平台”。为“福特”号“定制”的新技术装备要上舰,本身会产生巨大的费用。而且从造舰过程看,这艘号称高新技术应用率达到50%的新型航母,更像是个高精尖装备的试验平台。既然是试验,就跟生产线上制造成品节奏完全不同。据报道,美国海军放弃了通过3艘航母渐进式使用新技术的路径,把13项高新技术全部放在“福特”号上验证使用。换句话说,美国海军是打算用一艘“福特”号的拖拖拉拉,换来将来“福特”级的成熟定型和快速建造。
别的不说,媒体眼中令人弹眼落睛的“福特”号四大高科技——“弹射器、动力装置、舰载机,舰载武器装备”,就都还在试验磨合中。其中的电磁弹射器从研发开始就历经多次测试。2015年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称,这种电磁弹射器是“福特”号核心技术中的核心,将用于取代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蒸汽弹射器。据《解放军报》报道,电磁弹射系统反应快捷,准备时间只需十几分钟,利用效率上要比蒸汽弹射高出10倍,舰载机日出动量由原来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不仅如此,电磁弹射系统只需90名舰员即可操作,蒸汽弹射系统则需要120余名舰员。但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作战测试和评估主任迈克尔·吉尔摩指出,依据目前估算,航母的飞机弹射和回收系统还得重新设计,否则“CVN-78不太可能从事高强度的飞行行动”。
舰载武器方面,美国军方曾坦承,作为“福特”号关键武器的F-35C战斗机存在设计缺陷,并且项目超支,服役时间目前已经推迟到了2019年。也就是说,即使“福特”号按计划到2017年交付,也还用不上F-35C。“福特”号上将装备的电磁轨道炮,射程最远达300公里,射程超过了目前航母所装备的舰空导弹。这种武器研发超过10年,美国海军加上五角大楼,总共已经花费了13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轨道炮还只是“武器原型”,虽然经过反复试验,何时能上舰、先在哪种战舰上装备,却没有确定的说法。美国国防部的官员在谈及轨道炮前景时,也非常模棱两可,“但愿能行得通。”此外据媒体报道,“福特”号指挥系统也还在反复测试中。“福特”号采用了比以往更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等,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之间紧密联系操作,并广泛采用掌上电脑等数字化设备来替代目前使用的操作手册与参考资料,被军事专家称为“信息栅格化航母”。但这些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反复联动测试,直至取得最佳实效。
美国最新一代核动力航母首舰“杰拉尔德·福特”号,自2008年9月美海军与诺思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开始签订合同起,放出的所有消息无不吸引全球目光聚焦。
然而,这艘被誉为“史上最贵最强航母”的海上庞然大物堪称命运多舛。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在美国国防部评测中,“福特”号被指目前状态仍不适合作战。由于测试中持续发现问题,美国海军也宣布,这艘航母不会在今年11月前交付使用,这与最初既定交付时间已推迟整整逾2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则报道,交付时间将进一步被推迟到明年。
这艘美军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迟迟不能交付原因在哪儿?从公开报道来看,各方众说纷纭鲜有定论。但就此说在“福特”号这艘舰上美军栽了,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
交付“一拖再拖”,是不是真差钱?
表面上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福特”号上,美国海军几乎就是不停地在拿银子“填坑”。
从公开的报道可以发现,“福特”号的造价从最初签订合同时的51亿美元已增至129亿美元。这当然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满。新华社此前报道,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在在7月初的一份声明中说,“纳税人有权知道什么时候CVN-78才能交付、还有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如果成本继续增加,谁应该对此负责。”
回溯到2007年,美国海军宣布将建造“福特”号时,给出的时间表是2014年9月交付。2009年,为了减轻年度预算的负担,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将在建的“福特”号和“肯尼迪”号航母的间隔延长至5年。盖茨还进一步下令,航母的生产速度将改为每5年一艘。以往,美国理想的航母建造时间间隔为4年。2012年4月,美国《国防》月刊网站报道,在“福特”号航母建造完成38%、设计完成90%时,造价已增加近10亿美元。时任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司令凯文﹒麦科伊中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未来海军可能不愿或者无力承受像“福特”号航母项目这样巨大的造船合同风险。
不过,话得分两头说。尽管看上去“福特”号像是个“赔钱货”,但砸下去的银子,美国海军是不太可能让它听不到一点响动的。抛出“最强航母”这个概念本身,就颇有点争取更大军费预算份额的味道。在炒作“某国威胁论上”,美国海军也从来不落人后。就“福特”号未来的部署方向,美国海军官员就曾多次放风:“如果研究一下美军现在的战略重点和活动区域,就会了解到新型航母的去向。”从眼前看,不是在“伊斯兰国”活动频繁的中东,就是在亟需增强军事存在的太平洋战区。换句话说,在美国海军看来,这艘要在最关键海域派大用场的“最强航母”一定得是“最贵”,不如此不足以刷出“存在感”。钱不够?那就慢慢造。
再仔细算算经济账。航母的造价与普通水面舰艇本来就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水涨船高。“尼米兹”级航母最初建造费用仅几亿美元,而“乔治·布什”号就涨至65亿美元,“福特”号航母则在110亿美元以上。从长远来看,美军建造“福特”号打的算盘也是很精。就拿最核心的动力系统来说,A5W压水堆核动力装置50年全寿命期内不需要更换堆芯,因此具备了理论上无限续航能力,这样一来大大降低航母维护成本。此外,据《解放军报》报道,“福特”级航母较“尼米兹”级可减少约800人的船员编制,舰上的航空大队可再精简约400名人力(其中大部分是地勤人员)。据估计,一艘“福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预估大约为268亿美元,而一艘“尼米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约为321亿美元。用现在的造舰高成本换将来的维护低损耗,这笔花销也不算太冤枉。
尖端武器不成熟,所以得再等等?
往更深一层看,“福特”号迟迟不交付,和美国海军对它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从立项起,“福特”号就被誉为“最新技术与武器集大成者”的“最强海上作战平台”。为“福特”号“定制”的新技术装备要上舰,本身会产生巨大的费用。而且从造舰过程看,这艘号称高新技术应用率达到50%的新型航母,更像是个高精尖装备的试验平台。既然是试验,就跟生产线上制造成品节奏完全不同。据报道,美国海军放弃了通过3艘航母渐进式使用新技术的路径,把13项高新技术全部放在“福特”号上验证使用。换句话说,美国海军是打算用一艘“福特”号的拖拖拉拉,换来将来“福特”级的成熟定型和快速建造。
别的不说,媒体眼中令人弹眼落睛的“福特”号四大高科技——“弹射器、动力装置、舰载机,舰载武器装备”,就都还在试验磨合中。其中的电磁弹射器从研发开始就历经多次测试。2015年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称,这种电磁弹射器是“福特”号核心技术中的核心,将用于取代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蒸汽弹射器。据《解放军报》报道,电磁弹射系统反应快捷,准备时间只需十几分钟,利用效率上要比蒸汽弹射高出10倍,舰载机日出动量由原来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不仅如此,电磁弹射系统只需90名舰员即可操作,蒸汽弹射系统则需要120余名舰员。但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作战测试和评估主任迈克尔·吉尔摩指出,依据目前估算,航母的飞机弹射和回收系统还得重新设计,否则“CVN-78不太可能从事高强度的飞行行动”。
舰载武器方面,美国军方曾坦承,作为“福特”号关键武器的F-35C战斗机存在设计缺陷,并且项目超支,服役时间目前已经推迟到了2019年。也就是说,即使“福特”号按计划到2017年交付,也还用不上F-35C。“福特”号上将装备的电磁轨道炮,射程最远达300公里,射程超过了目前航母所装备的舰空导弹。这种武器研发超过10年,美国海军加上五角大楼,总共已经花费了13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轨道炮还只是“武器原型”,虽然经过反复试验,何时能上舰、先在哪种战舰上装备,却没有确定的说法。美国国防部的官员在谈及轨道炮前景时,也非常模棱两可,“但愿能行得通。”此外据媒体报道,“福特”号指挥系统也还在反复测试中。“福特”号采用了比以往更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等,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之间紧密联系操作,并广泛采用掌上电脑等数字化设备来替代目前使用的操作手册与参考资料,被军事专家称为“信息栅格化航母”。但这些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反复联动测试,直至取得最佳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