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歌声

来源:原创 作者:陆亚平 时间:2025-01-28 点击:
 
很久没写闲文了,年根脚下突然想写点什么,写啥呢,还是聊聊音乐吧。
文革风兴,突然间除了语录歌和东方红,其他歌曲很难再听到。但年轻人的心岂能轻易被禁锢,于是,《外国名歌200首》与《革命歌曲大家唱》一起,在无所事事的学生中间疯传。我的一位邻居又是同学,他家有一台留声机。我们先是在他家听,后来索性借出来到各家欣赏。我们最常听也最爱听的歌曲是《我的祖国》和《哎呦妈妈》。听前者,我们会把音量开到最响,当“一条大河波浪宽”歌声响起,顿觉神清气爽。当听到“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心中便趟过一丝甜甜的暖流。而听后者,我们则把音量放到最轻,一边哼怪腔一边做各种怪相…
这样的日子过不多久,我便来到了八千里外的边陲小村察哈彦。那里的日子既艰苦又枯燥,除了干活吃饭睡觉,几乎没有任何文娱生活。但年轻人的荷尔蒙是一定要有发泄的。记得刚到察哈彦,黑龙江上还在跑着冰排。第一天开荒干活,休息时,南模中学的罗小宝哼起了《三套车》,沙哑低沉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我的心扉,至今难忘。每当我们在宿舍里闲下来,只要有人起头,歌声就会响起,红歌黄歌小调戏曲,一直唱到尽兴为止。有一首阿尔巴尼亚歌曲《游击队之鹰》,曲调简单朗朗上口,当内行的朋友合起低声部,此歌就特别的立体动听。除了唱歌,还有人会玩乐器。知青中有两位曾读过上音附小,一个学的小提琴另一个则是弹琵琶,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至于吹口琴的那就多了去了。既然有需求又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团支部就在春节五一七一国庆节组织专门的节目,在知青食堂与全体社员一起联欢。
记得有一年腊月,又要组织联欢晚会,有人提议搞个大的。搞什么呢?就唱《国际歌》吧。那时唱国际歌稀松平常,但我们要唱的却是4声部,那可是专业合唱团玩的,岂是我们这些野路子所能唱?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更无畏。于是,有人找来4声部简谱,分好声部,然后一点点抠一遍遍练。我唱的是低声部。合唱看似平常,却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活。尤其是唱副声部的,一合练就被主声部带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正式上台那晚,当《国际歌》声响起,技惊四座。那歌声雄浑和谐立体不同凡响。台上台下唱的听的无不热血沸腾。让思想冲破牢笼,为真理而斗争。至今仍是我的座右铭。
回沪后,因生活压力基本不再唱歌。直到临退休,被朋友拉进歌厅,从听众到小白到乱唱再到麦霸,脸皮越来越厚,胆子越来越大,歌声也越来越被人接受。一次在歌厅与一位大姐对唱《红河谷》,当唱到副歌时,她合起了副声部,歌曲顿时活泼灵动了起来。于是我回去后苦练《红河谷》副歌的副声。以后再与人对唱《红河谷》,我就以副声部合之,令搭子喜出望外。前几年在量子号邮轮,我在大厅里卡拉一曲《贝加尔湖畔》,那句假声高音引来满堂喝彩。
日子难免枯燥乏味,但只要有音乐和歌声,就能把你引向祥和安乐的彼岸…

(责任编辑晓歌)


    网友评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相关内容

    上一篇:知青的年味
    下一篇:七律 甲辰除夕有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