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基|我第一次回家过年

来源:严国基 作者:严国基 时间:2025-01-22 点击:
  在今天这股汹涌澎湃的回家过年潮中,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那个青春往事的年代,忆起了我知青岁月中的第一次回家过年。那是1969年的冬天,一个充满期盼与激情的日子。
 
2001年摄于回崇明农场
 
  1968年12月,年仅16岁的我,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憧憬,被分配到了崇明东方红农场务农。远离了熟悉的亲人,远离了繁华的城市,我独自一人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耕耘着青春与艰辛。每当夜深人静,思家之念便如潮水般涌来,常常让我思绪万千。

 

 
  终于,1969年的春节临近了,那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日子——2月17日正月初一。得知可以请假回家的消息,我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是我到农场后的第一次回家,我渴望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也设想能带些年货回去,以表达我对长辈的思念与孝敬。

  在老职工的推荐下,我们宿舍的几位知青开始四处奔波,到修筑大坝的民工住宿处购买或调换一些上海紧缺的农副产品。那时的物资紧缺,购买生活用品都得用票证,而那些农副产品更是稀缺中的稀缺。我们知青从农场回家探亲时,都会首选农村里的土特产,特别是黄豆、赤豆、蚕豆、芝麻、花生等。

 
(民工宿舍)
 
  我记得,那时的黄豆在崇明农村里备受推崇,不仅颗粒大,而且新鲜,烧起来容易酥,吃口好,闻闻都香。尽管我的工资只有十八元,但我依然省吃俭用,决心要买些黄豆、花生、芝麻等年货回家。我用粮票加钞票去调换这些农副产品,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想到家人收到礼物时的喜悦,我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另一个让我担忧的问题是船票。崇明岛上有太多的上海知青要回城过年,船票异常紧张。为了能买到船票,我只能尽可能早地去码头排队。幸运的是,我最终买到了回家的船票,虽然只是下午的,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回上海的船票)
 
  回家的那天,我早早地收拾好行李,带着农村的年货和一颗激动不已的心踏上了归途。船缓缓驶离崇明岛,我望着离开挥洒汗水的地方,想着马上就要到家了,心中充满了喜悦。经过几个小时的路途,我终于登上了吴淞口码头,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只脚踏进了家门。

 
(吴淞口老码头)
 
  回想起那段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如今,在上海打工的人回家过年要方便多了,有各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思念与渴望却始终如一。天涯游子心,终归是故乡。每一次回家过年,都是对这份情感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文字原创,部分照片取自网络。

      祝大家蛇年大吉!合家团圆幸福!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当我们老了(下)
    下一篇:刘健泰|辞旧迎新 年在路上一一 记录生活之三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