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泰:永恒的眷恋——写给“南江村学校”

来源:刘健泰 作者:刘健泰 时间:2025-01-09 点击:

 
作者其人

    刘健泰 ,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政工师。1970年赴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九团,经推荐,到学校任教,直到1979年返城,在企业一直从事政工工作。退休后仍铭记初心,在社区继续发挥余力,坚持投入志愿者公益活动。 
 

      永恒的眷恋——写给“南江村学校”
 
      黑龙江广袤的土地上,有一所学校,它坐落在三江平原的东部,且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南江村学校”,也就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九团下属一个连队的学校。
 
      那里曾是我心中的钟爱,那里曾是我生存的家园,那里曾有我永远也磨不去的美好记忆。曾记否,一排校舍,四周环涌着茂密的丛林,林子中间有一座大铁架,据说是当年用于勘察地理方位遗留下来的。在娱乐设施极其贫乏的年代,大铁架俨然成了大家游乐的好去处。课余,我时常与学生们在它周围嘻闹、摘花、采野果子。    
 
      都说知青生活枯燥无味,毫无生机,然而,我却不以为然。近十年知青生活七年多的教学生涯,使我对那一片黑土地留下了浓郁的乡情,离别了还牵肠挂肚,魂牵梦萦。每每忆起,总会感慨万千,思绪连绵……
   

 
      “南江村学校”是简陋的,然而也是华丽的;南江村的孩子们是纯朴的,然而也是敏慧的。与他们在一起,我每天过得很快乐、很充实,真正感受到了人情的温馨,黑土地的芬芳。
 
      春天,我们一起植树,夏天我们一起歌舞,秋天我们一起收获,冬天我们一起畅想;清晨,我们一起朗读;中午,我们一起午餐,黄昏,我们一起运动;傍晚,我们一起苦读。一起走过的岁月,忘却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走过的岁月,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随着校园四周小白杨的长高,我和孩子们也不断地走向成熟,学生进步了,我也成人了。学生无私的把爱也给了我,我爱学生,我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在那人烟稀少的旷野,我们一起希望,我们共同憧憬,从未失去对美好未来的企盼。是学生们纯洁无瑕的心灵,伴随我度过了那人生最宝贵的的年华,也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黑龙江我度过了10个春秋。那一年,我27岁,怀着极复杂的心情,告别了深深爱着的学生,离开了深深爱着的“南江村学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上海。    
 
      在我的心灵深处,那里是我永远的第二故乡。

 

 
      1988年的初秋,带着太多的牵挂,带着永恒的眷念,我故地重游。在学生们热情的引导下,我满怀感恩心绪,循着原先的足迹,再次来到了离别已久的“南江村学校”。
 
      出现我眼帘的:林子还是那片林子,学校还是那座学校,然而却是满目沧凉,今昔难比,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人气,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和华丽。一排校舍千疮百孔,孤单单的矗立在荒野中,寒风肆意穿过教室,似乎直接穿透了我的胸膛。环顾朝思暮想、令我神往的“南江村学校”,不禁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四周的丛林亦没有了往日茂密的风采,光秃秃、凋零零,更增添了我心头的悲凉。
 
      再回首,长大成人的学生们齐声叫道:老师,大铁架,我们还去捉迷藏!还去捉迷藏?那丛林呢?不见了丛林怎能再现昔日的欢乐,那笑声呢?许多年后的今天,还能再闻往日的喧哗?面对今天的场景,苦涩吗?失落吗?或许是时代在进步?或许是黑土地对教育的重视?也许是现代化的步伐更加快?也许是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所有的学生都集中在农场场部上学了,几十里地的来回穿梭,他们快乐吗?他们会象当年我的学生们那样的欢乐吗?    
 
      心中的“南江村学校”已经远去了,“南江村学校”不存在了,但却永永远远留在了我的心中,那美好的记忆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再过数十年,也永不磨灭。
 
      说不尽的眷恋,道不完的无奈,将化作我给我学生的下一代的深深祝福: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欢乐,前程更加美好,人生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我站在长江入海口
    下一篇:组诗九首<高压反腐百姓欢>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