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海外扬帆》的发行
来源:暮耕老牛 作者:林嗣丰 时间:2024-11-08 点击:
昨天,在上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三届四次会员大会结束后,举行了新书《海外扬帆》的发布会。作为上海市社联本年度“学术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的老知青与会,成为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本年度的压轴戏。
发布会开始后,研究会会长金光耀和出版方代表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文权揭开主席台前蒙着的红绸,一堆崭新的书籍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海外扬帆》一书宣告正式面世。这一历史时刻立刻引起了无数关注的目光,闪光灯亮成一片,快门声响动一片。随后,赠书、发言,气氛热烈,将发布会推向了高潮,尤其是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的致辞,主编方韧、研究会宣传部门负责人马琳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文权的有关该书编辑出版的介绍,本书顾问、原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研究会原会长阮显忠发言,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这些嘉宾的讲话、发言中给予该书“精品”“孤本”的评价,以及会后有知青聚餐时称本书编辑的出版为“功德无量”的颂词,引起我无限的感慨。
《海外扬帆》一书记载了37位老知青从“土插队”返城后再“洋插队”,在海外十多个国家拼搏的事迹,显现了他们在农村中锤炼成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的意志,深邃敏锐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从一个广阔天地走向了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再一次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该书发起于2023年的5月,很快就得到了海外知青的热烈响应,经作者、编辑的共同努力,于年底完成初稿,今年审核完毕,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整部书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海外扬帆》共373页,38万余字,涉及37位作者,其中不乏如阚治东、翁敏华、孔明珠、俞立中、周励、赵国屏等名家,编辑中更有韩自力、张持坚、顾龙、孙小琪等著名报人,队伍深厚。从征稿到初稿完成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再到正式定稿,并由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题写书名,著名知青作家、诗人赵丽宏作序,到正式出版,又仅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如此大的工程,如此高的质量,如此快的速度,恕我孤陋寡闻,这在知青书籍出版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经得起“精品”的评价;而记载的内容至今为止未有见过,难怪有人给予它“孤本”的评价,当之无愧。
《海外扬帆》一书记载了37位老知青从“土插队”返城后再“洋插队”,在海外十多个国家拼搏的事迹,显现了他们在农村中锤炼成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的意志,深邃敏锐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从一个广阔天地走向了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再一次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该书发起于2023年的5月,很快就得到了海外知青的热烈响应,经作者、编辑的共同努力,于年底完成初稿,今年审核完毕,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整部书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海外扬帆》共373页,38万余字,涉及37位作者,其中不乏如阚治东、翁敏华、孔明珠、俞立中、周励、赵国屏等名家,编辑中更有韩自力、张持坚、顾龙、孙小琪等著名报人,队伍深厚。从征稿到初稿完成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再到正式定稿,并由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题写书名,著名知青作家、诗人赵丽宏作序,到正式出版,又仅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如此大的工程,如此高的质量,如此快的速度,恕我孤陋寡闻,这在知青书籍出版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经得起“精品”的评价;而记载的内容至今为止未有见过,难怪有人给予它“孤本”的评价,当之无愧。
再则,这部书竟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这样正式的出版社出版,更引起我无限的感慨,这在如今知青出书“难于上青天”的时刻,是应该用“慧眼识珠”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确实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本书内涵的史料价值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逐渐离世后,会更加地突显出来,因为知青这一代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何况是走出“土插队”又到“洋插队”,刚脱身于国内农村的独身奋斗,又到世界这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中继续奋斗一批独特的人群呢?尤其是“土插队”多少带有无奈和被动,而“洋插队”却是自己自觉自愿主动的选择,因此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佩服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气魄地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这又让我想起研究会另一本书——《上海知青口述史》的跌宕命运。这本书启动于2016年。当时,上海市知识青年研究会原副会长、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熊月之先生提议,应将知青口述史的编写列入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中来,以此来记录来自上山下乡第一线知青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研究会的认同。随即,这项工作就在研究会的领导下正式启动,时任研究会会长阮显忠先生亲自挂帅,成立了工作小组,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对部分知青进行采访,并形成了首批文字。但此项工作不久因遇到采访、记录、整理等种种困难而难以推进,最终不了了之,留下了遗憾。2018年,研究会协同上海市档案馆再次将此项工作放到了议事日程上。3月16日,首场采访在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多媒体教室进行,宣告了上海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重新起步。上海市档案馆派人全程跟踪,并做了录像,这次活动后又因种种原因再度中止,但采访的资料却完整地由市档案馆和研究会分别保留了下来,为后续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20年9月,在时任研究会主持工作的副会长张刚先生的主持下,由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琳先生等人担任主编的《上海知青口述史》编辑班子正式成立,并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安徽、上海市郊农场、江西、贵州、云南和投亲靠友等地(处)为单元进行了分工,落实了专门编辑人员,制定了首批采访100人的目标,提出了于2021年底2022年初正式出版的计划,《上海知青口述史》的采编工作又一次重新启动,并获得了扎实的成效。这样,经过五年多的采访、整理、汇集、修改,在原有的现场采访、录音、录像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资料征集,扩大了采访对象,补充了大量内容,终于2022年年底按计划将此口述史文集基本汇编成功特别要指出的是,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进入最为紧张的采访阶段之际,恰遇百年难逢的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给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许多本应在现场采访的活动被迫停止。面对这样的困境,编辑部成员迎难而上,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等手段,线上线下结合,多方联系,做好了前期工作,待疫情好转后再予以线下补救、完善。尤其是对那些人在外地甚至国外的知青口述者,更是采用网络手段,越洋联系,最终才取得了口头或书面完整的材料。在对口述材料整理的过程中,编辑们多次与口述者来回交流,编辑之间又反复交叉校对,最终由主编把关、定稿,终于完成,而且已经由中国现代出版社(港)打出了清样,并已校对完毕。
这又让我想起研究会另一本书——《上海知青口述史》的跌宕命运。这本书启动于2016年。当时,上海市知识青年研究会原副会长、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熊月之先生提议,应将知青口述史的编写列入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中来,以此来记录来自上山下乡第一线知青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研究会的认同。随即,这项工作就在研究会的领导下正式启动,时任研究会会长阮显忠先生亲自挂帅,成立了工作小组,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对部分知青进行采访,并形成了首批文字。但此项工作不久因遇到采访、记录、整理等种种困难而难以推进,最终不了了之,留下了遗憾。2018年,研究会协同上海市档案馆再次将此项工作放到了议事日程上。3月16日,首场采访在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多媒体教室进行,宣告了上海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重新起步。上海市档案馆派人全程跟踪,并做了录像,这次活动后又因种种原因再度中止,但采访的资料却完整地由市档案馆和研究会分别保留了下来,为后续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20年9月,在时任研究会主持工作的副会长张刚先生的主持下,由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琳先生等人担任主编的《上海知青口述史》编辑班子正式成立,并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安徽、上海市郊农场、江西、贵州、云南和投亲靠友等地(处)为单元进行了分工,落实了专门编辑人员,制定了首批采访100人的目标,提出了于2021年底2022年初正式出版的计划,《上海知青口述史》的采编工作又一次重新启动,并获得了扎实的成效。这样,经过五年多的采访、整理、汇集、修改,在原有的现场采访、录音、录像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资料征集,扩大了采访对象,补充了大量内容,终于2022年年底按计划将此口述史文集基本汇编成功特别要指出的是,知青口述史的采集工作进入最为紧张的采访阶段之际,恰遇百年难逢的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给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许多本应在现场采访的活动被迫停止。面对这样的困境,编辑部成员迎难而上,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等手段,线上线下结合,多方联系,做好了前期工作,待疫情好转后再予以线下补救、完善。尤其是对那些人在外地甚至国外的知青口述者,更是采用网络手段,越洋联系,最终才取得了口头或书面完整的材料。在对口述材料整理的过程中,编辑们多次与口述者来回交流,编辑之间又反复交叉校对,最终由主编把关、定稿,终于完成,而且已经由中国现代出版社(港)打出了清样,并已校对完毕。
由于题材的敏感性,许多国内出版社都不敢接受,而已出清样的港澳的出版社又不合社联要求,所以出版事项久久不能落实。正当大家千辛万苦地寻找到国内出版社并签订了出版合同时,不料竟有人因个人原因通过各种渠道用各种理由上告于上级部门,极力阻挠本书的出版。其中的理由之一是认为某一作者的文章失实,当作者拿出证据时还不依不饶;并把因疫情原因造成的部分采访稿是由被采访者是用文字形式提供为理由,否定全书的“口述”性质。这些人竟然还是知青!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又是一个明证!
其实,这部书的史料价值更为突出,全书100篇文章,101位知青,涉及“上山下乡”中上海知青所有到达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安徽、江西、云南、贵州和上海市郊农场等地区,包括自谋出路的,几乎涵盖了当年上海知青的方方面面,全景式地记录了当年上海知青上山下乡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在知青史料中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却因为这少数几个人的捣乱至今未能出版。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汤,用这古老的俗语来形容再也恰当不过!当然还有出版社的因素,许多出版社面对这敏感题材不敢接手,怕通不过审校而挨批。
如今,看到人民出版社勇敢地接手《海外扬帆》一书,并顺利审阅出版,这种气度是其他出版社难以相比的,真真地要为他们点个赞。这也是我要为《海外扬帆》发布会的隆重举行谈点感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希望《上海知青口述史》能够冲破重重阻碍,早日问世。
责任编辑:日升
其实,这部书的史料价值更为突出,全书100篇文章,101位知青,涉及“上山下乡”中上海知青所有到达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安徽、江西、云南、贵州和上海市郊农场等地区,包括自谋出路的,几乎涵盖了当年上海知青的方方面面,全景式地记录了当年上海知青上山下乡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在知青史料中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却因为这少数几个人的捣乱至今未能出版。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汤,用这古老的俗语来形容再也恰当不过!当然还有出版社的因素,许多出版社面对这敏感题材不敢接手,怕通不过审校而挨批。
如今,看到人民出版社勇敢地接手《海外扬帆》一书,并顺利审阅出版,这种气度是其他出版社难以相比的,真真地要为他们点个赞。这也是我要为《海外扬帆》发布会的隆重举行谈点感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希望《上海知青口述史》能够冲破重重阻碍,早日问世。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