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重陪伴

来源:阿拉老底子 作者:侯宝良 时间:2024-11-06 点击:
晚晴重陪伴
文/侯宝良
 
      现在老人大多有退休金,有些收入低的晚辈还不及他们。老人乐意接纳陪伴他们的“啃老”,都说:“来陪陪我嘛,开心呀,花点钞票我无所谓,将来都是他们的。
 

      可不少老人就怕一旦入住了福利院,就像没“家”似的,子女每周去看一次是孝顺,一个月去一次也属正常,更有二三个月才去的,托词是工作很忙。记得有家福利院以张“黑榜”来斥责半个月以上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督促改正不孝行为。子女不能把老人当家庭“包袱”,送进福利院就甩手不管。
 

      我在日常探母中看到不少情况,有些子女不明白老人心情,要么难得一见,或者一声不响站立稍许后转身就说:“再会”。更气人的是,要么不来,来了就是责怪老人啥都不是,好像欠多还少的。不知情的还以为是雇来掐准时间“坐班”的钟点工。也有孝顺的小辈。有个小伙子每次来到外婆身边,不怕龌龊、麻烦,不是扶着外婆坐到床边那只简易马桶解决问题,就是陪外婆一道吃饭,即使带了女朋友来也照做不误。老人虽然不会说话,但心里头十分清楚。每当问她外孙怎样啊,老人满面笑容连竖大拇指。旁人看了都啧啧称赞:“小伙子不容易啊!”
 

      人老了,脾气、说话、思路,尤其遇到患病时,的确比年轻、健康时麻烦。但对待亲人,多一点耐心难道不应该?自家老母有时会做糗事,我一不恼二不怪,好言好语引导她的情绪归正,再有意无意哄哄老妈开心。我常到老妈身边去,她就安心,也赢来其他老人羡慕的眼光,老妈更有自信。我知道如此温馨的时间不多啦,要倍加珍惜啊。
 

      人人都会老。谁都不知道自己老了会有多尴尬?谁都希望有晚辈来陪伴自己,不妨先从自身做起,多陪陪亲人,为我们的父母“老来花”勤浇水,让其长得更滋润。

      刊于2024年10月28日《新民晚报》金色池塘版

 

 
鸣谢:侯宝良先生赐稿分享!


作者简介:
 
      侯宝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师职称。散文、随笔、故事作品散见于上海及各地的报刊、杂志和电台。在《新民晚报》各版面已刊载了一百多篇的文章,汇集出版了《我和飞燕有个约》,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弹街路》《弹街路续集》《申情难忘》,评论集《孰是孰非》。多年来参与国内各类征文,其中《德娥》、《莲芸祈福》荣获第十六届、十八届中国月饼文化节征文的“一等奖”;《凝固的记忆》、《世博人家》、《三气定忠魂》《上海书展为我写好“上海闲话”》等先后获得上海移动十周年征文、上海“世博会”征文、上海第十七届读书节征文以及上海书展十周年征文的“二等奖”,还获得上海十六届国际艺术节、2017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的“最佳作品”奖、《做生活的强者》获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改革开放四十年阅读中真善美征文的“十佳作品”。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橡胶树,你流的是什么
    下一篇:古井一一游浦东新场古镇的启迪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