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红房子?新时代“五为精神”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时间:2024-10-24 点击: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上海繁华与贫困交织。喧嚣都市的背后,一场关乎生命与慈善的伟大变革悄然酝酿,如一道光芒划破沉寂的天空。城南西门外方斜路上,一间专门为贫苦妇女儿童诊治的医务室悄然开张。两年后,医务室改建为门诊部,上海西门妇孺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因此起步。红砖、红墙、红瓦,那一抹鲜亮的“红”在周遭青灰砖木民居中尤为醒目,老百姓亲切称之为“西门红房子”。

      岁月更迭,沧桑巨变。一百四十载岁月如歌,不变的是红房子人的坚持和执着,是红房子人用医者匠心铸就的每一个细节。想为、敢为、能为、勤为、善为的“五为”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红房子人书写不朽,创造传奇,铸就中国妇产科学“金字招牌”。

      想为

      想百姓之需而为


      红房子医院建院的缘起,是对穷苦百姓的救助。

      来自美国基督教女公会的女医学传教士伊丽莎白·罗夫施耐德,为了让更多穷苦的百姓接受医疗援助而开设了西门外这间医务室。低廉的收费、有效的诊治使得附近的百姓蜂拥而至,这间本着慈善之心而建的医务室开始入不敷出。

      翌年,罗夫施耐德只身回到美国筹集善款。是时,身为裁缝的玛格丽特·威廉逊女士闻讯后慷慨解囊,所捐款项由罗夫施耐德在上海西门外开出了一家门诊部。与罗夫施耐德女士一同来华的,是一位名叫伊丽莎白·麦基奇尼的护士,在培养中国护士的同时,她协助筹集资金。在三位美国女性的最初努力下,这所由女性创立、资助,由女性管理全部人员、资金,专门为妇女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在开办当年便为近1500名患者诊治(包括院内诊疗及出诊)。至1910年举行25周年庆典时,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已诊治80万人次患者,年平均820名住院病人,年平均门诊量56709人次。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占上海,西门妇孺医院遭受严重破坏,院舍毁于炮火。但医院未曾就此关张,秉持“想百姓需要而为”的精神,将残存的医疗设备搬至新建的临时医院,继续救死扶伤,收治孕产妇和新生儿,并为前线输送优秀的医护人员。

      即便在动荡年代,在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无论国籍、种族、信仰,红房子医院都没有忘记办院的初衷,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殚精竭虑。

      如今,在王淑贞老院长等一代代红房子先行者的擘画和精神引领下,红房子人依旧执着守护着那颗赤诚的医者之心,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用药要既有效又便宜,手术要有指征才能做。”红房子人用最朴素的言语来实践最初的梦想,用最踏实的行动来实现为妇女儿童健康谋福祉的誓言。他们把心中所想化作亲力亲为——

      我国第一版七年制国家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首部《产前超声诊断学》专著及绝经领域专著在这里编纂完成;从开腹手术到全员(医生)掌握电视腹腔镜技术,再到接轨国际前沿的机器人手术,无数个妇产科界的“第一”在这里落地。

      敢为

      矢志创新,事不避难者进


      红房子人的“敢为”,从建院伊始就已为世人所称颂。

      医院刚开业半年,罗夫施耐德便以成功施行中国北方第一例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享誉海内外,此病例于Science杂志刊发,并配有一幅名为《著手成春》的插画,画中场景是罗夫施耐德为一位31岁的安徽农村妇人切除了腹腔内一颗重达33磅(约15千克)的卵巢肿瘤,术后11天妇人便可起床。这也是医院历史上第一台可查实的妇科肿瘤手术。这场手术令罗夫施耐德和红房子医院声名远扬。

      资料显示,1872年至1895年,中国女性妇科肿瘤手术共计报告14例,其中10例与卵巢肿瘤有关。罗夫施耐德所在的红房子医院自开业以来报告了8例,其中不乏一些难度颇高的手术。在清末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年代,红房子医院的医生以其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异卓绝的医技赢得了社会最底层民众的信任和爱戴。

      “敢为”精神是一种传承。应国家之需,依人民之需,在医学禁区前,红房子人勇闯医学禁区:1953年,医院创建妇科内分泌门诊,率先在国内开展生殖激素测定,首开“先河”成立内分泌实验室,制备首个适合中国人群的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催乳素试剂盒,为垂体催乳素瘤、各种因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以及下丘脑蒂病症的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国内生殖内分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孕产妇难产率居高不下。红房子医院研究并取得了中国南方妇女骨盆外测量径线的值,通过第一手资料,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短短几年,使得新生儿死亡率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减少了80%。

      1958年,医院率先成立中西医结合科,为国内最早设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医院之一。不仅掀起了“西学中”的热潮,同时提出了“肾主生殖”“女性生命网络学说”等著名学说,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方法,研制了广受好评的中药制剂,拯救了无数深受疾病困扰的女性。

      1995年,华东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在红房子医院诞生,女婴体重3810克;

      2007年,成功实施国内首例EXIT(产时子宫外处理)技术;

      2011年,诞生上海地区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

      2013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和胎儿的宫颈根治术”,既保留胎儿又切除肿瘤;

      2016年,全国首例“最抗冻”宝宝诞生,为当时国内保存时间最久(18年),后经复苏成功的胚胎;

      2019年,完成国际首例腹腔镜下单角和残角子宫融合手术并成功孕育龙凤胎,在第46届AAGL会议(全球微创妇科大会)作为继续教育课程向全球推广;

      2022年,中国范围内首次实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多基因病(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Polygenic Disease,PGT-P)技术,全球首例基于家系遗传信息的PGT-P婴儿顺利诞生;

      2023年,成功完成华东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的5G+AI超远程妇科腹腔镜手术;

      2024年,率先尝试使用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进行妇科手术……

      能为

      看别人看不好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


      能为人所不能为,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底气。

      王淑贞任院长的年代,红房子就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为“生命线”。医院不但注重医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锻炼,更善于根据不同医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在亚专科上的发展。一代代红房子人一脉相承,于是,有了专注生殖内分泌的郑怀美、李诵弦、袁耀萼、陆湘云等教授,钻研妇科肿瘤的李月云、刘淑湘、张惜阴、朱关珍等教授,钟情中西医结合的唐吉父、曹玲仙、俞瑾、归绥琪等教授,探索生殖免疫学科前沿的李超荆教授,研究妊娠高血压病、心脏病的王菊华、高秀惠、张振钧、陈如钧等教授,致力于计划生育研究的杜明昆教授,潜心病理研究的杜心谷教授、赵充教授,开拓宫颈疾病治疗的吴劼彝教授、丁爱华教授。与妇科相关联的各个亚专科逐一声誉鹊起。

      如今的红房子医院,是一家能够24小时开展急诊微创手术的妇产科医院。而这,与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末,电视腹腔镜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本着微创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红房子人加快了跟进的脚步,在全院大力推广微创手术的同时,成立“攻关小组”,探索领域内高难度手术,从最早一批全员(医生)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医疗单位,到获得卫生部第一批四级腔镜培训基地资格,再到2006—2007年,先后成为国家卫生部首批四级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如今,红房子医生中取得四级腔镜资质的人数占全市25%以上,相比其他妇产科医院,拥有人数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被誉为“红房子微创梦之队”。医院打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让先进的腔镜技术在共享中得以交汇融合,促进学术成果的广泛应用,孕育出了更多的突破性成果,推动了腔镜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上海市级医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宫颈癌),红房子医院近5年宫颈癌手术量居上海市级医院宫颈癌手术首位,占比约40%,宫颈癌优秀团队手术质控数据更是高于欧洲质控标准。同时与社区专科医联体开展广泛合作,推广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保健,形成了完整的“防筛诊治康”全链条健康管理。

      2014年产科还引入“5分钟剖宫产”理念,(指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如羊水栓塞、脐带脱垂、子宫破裂和前置血管破裂等,为挽救母婴生命而采取的即刻剖宫产),并将之列为重要质控指标之一,由产科联合儿科、麻醉科医生、助产士及相关医技人员定期进行反复演练。经过各方的持续努力,DDI(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显著缩短,从2015年的平均25分钟缩短到2018年的平均10分钟,甚至在最危重的抢救中,DDI缩短到惊人的4分钟。这一成就显著改善了母婴的预后,为母婴安全添上了一道重重的防护锁。

      勤为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红房子医院始终重视患者访视,20世纪20年代的文献资料中对此已有记载。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王淑贞超前理念的顶层设计下,医院将更多的“防”“治”妇科肿瘤付诸实践,并成立相应的普查队。以宫颈癌筛查为例,随着病理学及肿瘤治疗的发展,深谙宫颈癌前病变细胞的可见性和早期宫颈癌的可治性的王淑贞向政府部门提议到工厂、街道、农村开展宫颈癌普查,由此,上海成为国内较早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地区,并以实践经验为1958年起开展的全国宫颈癌筛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类征服这一恶性肿瘤提供了理想的突破口。

      1958年至1960年,全国20个城市中有100多万25岁以上的妇女接受了宫颈癌筛查。据报刊记载,当时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一、二、三医院与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即红房子医院)调查数据显示,下属42个工厂的女工,经1958—1972年长达15年的普查普治,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高达95.7%和92.4%。

      1953年到1967年,医院对791例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随访情况均详细记录在案,15年间无一例失访。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理分类、临床类型、合并妊娠情况、手术方法及范围、并发症、手术前上镭情况、转移灶及残余癌灶以及随访结果。医院有严格的随访制度,每个肿瘤患者都登记5—6个地址,每人均建有随访卡,记录着连续随访的细节,严谨细致、追问到底。一丝不苟、尽职尽责,老一辈红房子人用自己的行动为“勤为”赋予了新的定义。

      传承之下,红房子人持续接力,孜孜不倦地提升医疗质量,这份执着为“勤为”注入了全新的力量。作为上海市妇科质控中心的牵头单位,医院持续推进质控管理,同时在规范诊疗、提升质量、科学督导、持续改进上也做出了诸多管理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组织讨论并制定了覆盖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12个单病种《长三角地区妇科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2020—2023版)》(目前该标准已出版专著),并形成了宫颈癌、内膜癌质控全国专家共识,均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医院还牵头国家宫颈癌质控指标监测指标体系及解读材料撰写,并参与制定国家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妇科肿瘤相关病种)。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红房子妇科肿瘤质控标准已成为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标准,为国内妇科质控一体化发展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妇产科的“国家队”,红房子医院在时代变迁中,用使命和担当赋予了“勤为”新的内涵。西迁重庆、国际医疗援助,从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到巴基斯坦等,一批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妇产科医生,成为异国他乡的“白衣外交官”。如今在西藏、新疆、云南,红房子人满怀深情,在祖国边疆铸成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仅在对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历时五年的帮扶过程中,红房子医院医疗团队的“成果”就足够令人称道:牵头建立起当地第一家血站,并帮助建成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经过五年努力,团队成功帮助当地实现了连续五年孕产妇“零”死亡的纪录!

      善为

      凝聚力量,善为者志远


      善为,是一种有效果、有策略、有智慧的行动。新时期的红房子人,不唯书、不唯上,紧跟时代发展形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善于将研究应用于临床,并转化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设备,这是红房子人“善为”的首要体现。20世纪60年代,借鉴国外阴道镜的科研成果,宫颈科自己画图纸,并联络到镇江的一家光学仪表厂,依照宫颈结构放大检测法原理研制出早期的国产阴道镜。20世纪70年代,这项“名牌医院”的先进技术开始在临床推广,大大提高了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在漏误诊率较高的宫颈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外阴癌筛查诊断中也表现不俗。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随着普查地域范围的扩展、医生人力的增加、筛查方式的进步,基层肿瘤防治网被搭建起来。

      红房子医院看到了学科发展的无限可能,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旷野,以系统思维在优秀传统继承、学科发展新方向、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杰出人才引育、原创性科研攻关、“卡脖子”难题突破、医学创新引领等众多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科创转化,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打造跨领域交流合作模式,跑出“加速度”。

      医工结合的跨学科合作中,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参与研发过程中,医院专家团队发挥了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优势,从女性解剖结构、患者术后恢复、手术过程等方面,为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操作流程提供了诸多功能和设计方向的指导。在正式临床应用之前,通过构建与女性盆腔结构相似的动物模型,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动物试验,确保了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医工结合合作模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21世纪医学的最大进步离不开人工智能,医院在妇科肿瘤风险预测、筛查和诊断、治疗反应评估等关键环节也紧跟国际医学研究的步伐进行尝试。2018年起,早期宫颈癌诊治团队便涉足此领域,建立了面向宫颈癌预防诊治“诊验理影”医疗分析云平台和工具集的开发,平台涵盖了宫颈癌预防诊治全流程,即诊前TCT细胞学检查排除阴性患者,诊中阴道镜检查确定病灶取样位置,诊后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癌症转移,全程AI辅助参与。在此基础上,团队于2021年又进行了跨模态模型的研发与优化,受到广泛认可。目前该平台细胞学预测准确率达75.86%、阴道镜图像符合率达95.57%、核磁共振影像判读准确率超过80%,均高于临床准确率,可有效帮助基层医生打通宫颈癌筛查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将AI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的是红房子医院盆底团队开发的相关教学软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创建3D场景模拟患者病情与盆底解剖的改变,再现盆底功能重建的仿真手术,规范化训练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巩固盆底解剖知识,打破了现今教学资源不足、训练时间长等限制,相关课程入选“省部级一流课程”。

      历史车轮滚滚,时代潮流浩荡。

      如今,红房子医院拥有黄浦院区、杨浦院区、青浦分院及河南医院4个院区,黄浦、杨浦、青浦构成平衡“三足”,统筹上海市妇产科医疗资源;沪豫形成“两翼”,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提升区域内妇产科疾病防治能力,“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格局已然成型。

      2022年医院作为唯一一家妇产专科医院,获批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院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了复旦大学妇产科医疗联合体、泛长三角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协作网、中国三级妇产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联盟,以及红房子社区生殖健康全专联合体。以纵横交错的网络化布局,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辐射基层,提升全国妇产科医疗服务能力。

      战略格局离不开代代红房子人在技术变革、理论创新、教学实践、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托举,更少不了“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对每一位患者的人文关怀。院长姜桦表示,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当下,医院将在继续保持优势学科领先地位的同时,结合疾病谱改变、肿瘤年轻化和慢病管理普遍化的趋势,锚定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培育新学科,打造妇产科领域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让更多的患者或实现生育愿望或收获健康。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铭记峥嵘九十载 继往开来再出发——回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下一篇:纪念 《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征文选登 40(奚玉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