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海洋升温,台风变强变多了吗

来源:文汇报 作者:魏科 时间:2024-09-20 点击:
半月间强台风接连来袭,秋台风一周一个组团来

台风卫星云图
 
       ■魏科
      
       “贝碧嘉”刚走,“普拉桑”又至,秋台风一周一个组团来。
      
       9月过半,我国接连遭受两次严重的台风袭击。9月6日至8日,最高风速达17级的今年11号台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风力席卷菲律宾、中国、越南等地,造成严重灾害;中秋节前夕,强台风“贝碧嘉”以14级巅峰风力登陆临港新城,上海遭遇75年来最强台风。
      
       近年来,每逢夏秋,强台风来袭的消息似乎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台风形成于热带海洋之上,温暖的海洋为台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充沛的水汽。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台风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了呢?
      
       强度增加      
       超强台风数量已近翻番

      
       越简单的问题越不好回答。
      
       就台风而言,首先是观测资料的问题。台风生命期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海洋上。在还没有气象卫星的年代,人类对热带气旋全球范围的观测十分有限——广袤的洋面上,很多卷起巨浪的台风和飓风从出现到消亡,可能从不为人所知。当时,只有到了近岸地区,人类才对台风有了一定的观测,但很多信息掌握不足。随着气象卫星的广泛应用和观测水平的提高,人们观测到的台风数量增多,但这无法代表真实的台风数量是否在增加。
      
       全球变暖和台风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门话题,最早的突破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著名台风学家伊曼纽尔和气象学家韦伯斯特分别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受全球变暖影响,过去30年间,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潜在破坏力分别增强了一倍以上和约75%;20世纪7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约10个超强台风(4至5级飓风),20世纪90年代之后,每年达到18个之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在北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增加最多,在北大西洋增加最小。
      
       20多年来,科研人员从观测、理论和数值模拟多个角度研究了这个问题,采用的数据越来越精细,用来模拟台风的数值模式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众多研究在全球变暖和强台风的关系上结论比较一致,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可能会增加,从而出现更多超级台风。
      
       数量减少      
       台风对海温有“刹车”作用

      
       但是,在全球变暖对台风和飓风数量的影响上,学界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上升;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热带气旋的发生频率下降。两者分歧的核心是如何评估台风对于海温的“刹车”效应。
      
       对海洋进行加热的主要是太阳的短波辐射。因此,海洋表层温度较高,而下层水温偏低。当台风经过时,会在海面上掀起惊涛骇浪,使得下层冷水被翻卷到海表。故而,台风过后的海表温度降低,就像给不断升高的海温踩了一脚“刹车”。
      
       台风的这种“刹车”作用有强有弱:当台风比较强的时候,能卷起更下部温度更低的冷水,“刹车”作用就比较强;当台风较弱时,卷起的冷水没那么冷,“刹车”作用就比较弱。
      
       也就是说,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台风威力渐长,而当超强台风肆虐之后,海水表面温度经历过“刹车”效应后很可能降温,从而影响后续台风的生成和发展,由此导致台风数量的减少。
      
       秋台风活跃      
       “狠角色”更具破坏性

      
       由于飓风和台风来自热带海洋,更暖的海面温度意味着飓风会携带更强降雨,带来极端降雨的可能性更大。数值模型显示,到本世纪末,热带气旋带来的平均降水将增加约10%—15%。
      
       更强的飓风和台风也意味着更剧烈的风,这将带来更大的破坏性,尤其考虑到未来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飓风和台风期间的风暴潮也将更具破坏性。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变暖,这意味着台风在向中纬度移动过程中,能持续不断从海洋获取能量而不断增强,因此登陆前达到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已得到观测资料的证实。
      
       研究人员分析了1973年至2017年期间7月至9月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数据,发现自2004年以来,登陆我国南部的台风中,约有9.7%在登陆前24小时内快速增强,而在1973—1987年间,这一比例仅为1.6%,1988—2003年间为3.1%。
      
       另外,由于暖海温持续时间更长,秋季台风会更加活跃。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里“狠角色”更多,强台风及以上级别占比高。而由于秋季影响台风路径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台风路径则更偏向日本和韩国地区。
      
       例如,2018年9月到10月,日本接连遭受超强台风“飞燕”“潭美”和“康妮”的侵袭。其中,“潭美”横扫日本全国,导致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关闭,九州岛和冲绳50万户停电,东京电力公司辖区内约56万户停电,日本高速干线列车、公交、轮渡、地铁和近郊列车全面中断,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200余人受伤。
      
       强势北拓      
       “走得慢”风雨更强

      
       受全球变暖影响,海洋温度升高,热带地区向南北半球的极地方向扩展,台风影响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北半球的活动范围更加偏北,“北上”台风增加,甚至挺进从未出现的区域。
      
       1975年8月,台风“妮娜”长驱直入,往西到达我国河南西部,在河南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之间的大片山脉丘陵地区倾泻暴雨,创下我国暴雨的多项历史纪录。这次暴雨引发多处水库溃坝,积水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冲毁京广铁路102千米,造成交通中断16天,导致1015.5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有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移动速度也在变慢。1949年到2016年,热带气旋的速度下降了10%。1949年热带气旋的平均时速超过19千米,2016年的平均速度降至约17千米。这种速度减慢在陆地上更为明显,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区域陆地上速度减缓了30%,在北大西洋附近陆地和澳大利亚等地减缓了20%。
      
       当台风移速更慢,一方面可在热带海洋上更充分发展,成长为更强台风;另一方面,其在陆地上的肆虐时间更长,从而带来更强的风雨灾害。而当台风移动缓慢时,其环流保持更易稳定,更有利于水汽的远程输送。例如,2021年7月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前后,远在东海上的台风“烟花”移动速度只有5—15千米/小时,这使得台风北侧的偏东风气流长期稳定维持,源源不断将海上水汽输送到中原地区。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俄代表痛斥:美国操纵安理会
    下一篇:西媒:大规模城市轰炸恐惧笼罩俄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