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征文选登 (28) 李兰顺
来源:原创 作者:李兰顺 时间:2024-09-15 点击:

题目《一把铁锹话当年》
《为人民服务》作为老三篇之一,是毛主席1944年在延安为张思德牺牲而作。文中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那时候小,学校要求背诵这篇课文,实际上对文章理解上处于懵懂状态,没有掌握其中精髓。通过当知青在农村的实际践行,对《为人民服务》文章才感悟渐深......
得奖
现在我家里珍藏着一把铁锹,铁锹的木把头已经开裂,使用起来会夹手,只好拧一圈铁丝固定,铁锹的尖顶已磨得凹陷进去,比新型油光水滑、锋尖无比的新锹使用起来效果无法比拟,就是这样,我使用它也已40余年了。这几年做饭用电磁炉,取暖有政府供,煤作为污染源退出了城市,铁锹已无用武之地,自动下岗了,可我一直珍藏着。
1977年我们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曜头公社南庄大队插队,由于我踏实肯干受到村党支部、大队的肯定,1978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奖励了这把铁锹。铁锹陪伴着我田间劳作,拆炭挖煤,在数十年间,伴我青丝到白发。
大寨式评工
1978年,南庄作为全县红旗村之一,县政府选派人到全国红旗大寨村学习,回来推广大寨式评分定酬。我们城市知青不善干农活,基本都派到村工程队劳动,就参加了工程建筑队的现场评酬。基本匠人定1.3个工,一般劳力都被评1个工,女劳力8~9分。但对我与村民孙东明的评分中却引发悍然大波,以记工员为代表的一波少数人坚持给我评9分,以郝平平、高青云、秦青玉、徐飞战友及部分村里匠人力主给我评9.5分,双方互不相让,在争吵中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人剑拔弩张,眼看打起来,我在桥底既对战友维护感动,又担心打起来不可收拾。不知谁及时报告了大队薛主任。他带妇女主任及时来到现场,叫双方代表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经了解,队上匠人师傅说9.5分宁要我,不要东明,因为他干活拖拖拉拉,不行。记工员人高马大,为退伍军人,认为我身小力怯坚持给9分。现场大人主任与妇女主任依大多人意见,研究后决定给我9.5分,解决了这个纠纷。
2O15年我到曜头信用社检查工作时,在大堂见记工员来办业务。他容颜依旧,还是黑脸大汉,我问他,记得记不得我了,他回答:忘了。也是,3O多年了,叫人家记得,是不是有点苟求了?
披星戴月筑河坝
记得我们曾经跟着工程队在夜以继日劳作。大队为了赶讯期筑好拦河坝,及时防洪,集中人力、物力争取在赶讯期到来之前完工。早晨,启明星高悬之时,我们就起床赶上工地,边走边仰着头数星星——实际上是数不过来的。到河坝工地,天刚蒙蒙亮,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大队统一管三顿饭,早上是一碗菜汤,午、晚饭是豆角、南瓜、土豆熬的混菜和一块窝头,吃在工地,生活不讲究营养。到黄昏时节看不见了才收工,到宿舍已是繁星满天,皓月当空。劳累了一天,回时累得已没兴趣数星星了,洗漱完毕一躺睡到大早出工时。
在南庄后期劳动中一直使用的这把铁锹。就是这样,在两年多里与村民一道参加农村建设,为南庄村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我们点上知青中有的人当大队妇女主任,有的人学校教书育人,38名战友在不同岗位上,为南庄的新农村建设奉献了青春和汗水,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精神,从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我们在农村吃了很多苦,但知晓了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们当年在广阔天地艰苦奋斗,今天才能有温馨无悔的回忆。知青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被艰苦生活的重负所压倒。我们虽然在农村吃过一些苦,受了一些罪,也给我们练就了抵抗力,使我们更能够坚强面对挫折和困难,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
现在知青人基本退休,大多过上含饴弄孙,悠然自在的老年生活,真所谓先苦后甜。
(作者李兰顺60年生人,山西临县人。1977年到南庄村插队,政府网站通讯员,省信用联社《山西农信》报通讯员。)
晓歌编辑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北京知青纪念石·调近念奴娇
倚知青石,寻当年故地,雁留声。芳华车辙闯关东,村屯油灯倥偬。铁锄长垅,...雷锋事迹印痕
今年3月5日,是学雷锋62周年纪念日。当年在沈阳军区当兵时,我团和雷锋所属...辽宁日报推出“学雷锋纪念日”全媒体策划《新锋》
2025年3月5日,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春日的朝阳洒向辽沈大地,人们心中那份...松柏长青处,黑土有回音 ——缅怀.纪念翁德坤主编逝世一周年座谈
2025年3月3日上午10时,黑土情杂志社的老同事们,聚集在龙汇酒店,参加缅怀...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万岁--纪念毛主席重上井冈山60周年
今年是毛主席重上井冈山60周年。六十年前,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揭开了无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