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耐热极限可能比你想象的低

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琦 时间:2024-08-25 点击:
史上最热三伏上海焖蒸三十八天霸榜,出伏后仍“热”情高涨


 
       昨天申城正式出伏,告别长达40天的三伏天。然而,出伏第一天,南方高温并没有“熄火”。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在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下,申城未来几日仍“热”情高涨。
      
       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到23.24℃,为史上最热。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地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25天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250余个站次追平或打破当地单日气温极值。
      
       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24三伏高温耐力榜显示,杭州、重庆、上海、武汉今年三伏期间高温日数都超过了30天,其中杭州更是达到了37天,高温几乎贯穿整个三伏,耐力十足。而最闷热的大城市当属上海,三伏期间的焖蒸桑拿天多达38天,一出门就如同进了桑拿房。
      
       网友纷纷吐槽“今夏热到停不下来”“外出五分钟,流汗一小时”。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的耐热极限可能低于此前普遍认为的35℃湿球温度(WBT)。湿热难耐的夏天,人类如何与之共处?
      
       据《自然》报道,悉尼大学高温与健康实验室负责人奥利·杰伊及其团队开发了一个模拟人体在极端高温下表现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估算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阴凉处或阳光下、休息或运动时的耐热极限。结果显示,年轻人的WBT耐热极限在26℃到34℃之间,年长者的耐热极限在21℃到34℃之间,普遍低于此前公认的湿球温度35℃。
      
       湿球温度是综合热量和湿度对人体影响的指标,能揭示人体通过排汗来散热的能力。通常我们关注人体能承受的湿球温度“阈值”,即一个健康人在该温度下仅能存活6小时。该阈值通常被认为是WBT35℃,大约相当于气温40℃伴随75%相对湿度。
      
       35℃的标准源于2010年的一项理论研究,但其模型假设人体是一个静止、不出汗、未穿衣物的物体,因此不完全适用于现实环境。杰伊团队的新模型测试了多场景下、不同状态的人体状况,还整合了生理学理论和物理规律,因此更准确、更具灵活性。
      
       研究表明,环境和年龄都会影响人体的耐热性。阳光下人体的耐热极限比在阴凉处要低。65岁以上人群的耐热极限低于18-40岁人群。
      
       团队还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电风扇、湿润皮肤等低成本降温方法是否有助于老年人安然度夏。研究发现,在湿热条件下,使用风扇可降低心脏负荷,适用于38℃以下的环境;而在干燥条件下,风扇可能增加心脏负荷。湿润皮肤则在干热和湿热条件下都有效。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因上海市体育局局长的落马,12年后公众才知道刘翔失利原因
    下一篇:男子网购硬盘称有使用痕迹,申请“仅退款”被拒!起诉网店“退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