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抚州一名17岁小伙在路上遇到醉酒老人摔倒在地,上前搀扶却被老人诬陷是撞人者,并对其进行掌掴还要求赔偿。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后,不仅还了小伙清白,该名老人还因殴打他人被行拘,其家属也对小伙进行了赔偿。
见义勇为反被诬陷,为什么要让好人蒙冤?事情曝光后,不少网友对小伙的善良和勇敢点赞,同时也对老人诬陷小伙的行为表示愤怒,有网友称,应对老人诬陷他人的行为严惩。
近年来,这类扶老人被讹的案例时有发生。每当有类似案例曝光,总能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讨论。人们关注好人是否被诬陷,诬陷他人者有没有受到惩处,公平正义有没有得以伸张。其中不乏一些好人蒙冤的案例,不仅伤了善良人的心,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在本次事件中,当地警方及时介入,多方调查,既还了小伙一个清白,没有让好人流泪,同时诬陷殴打搀扶者的老人被行拘,更是大快人心。警方的果断执法,不仅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给诬陷他人者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好人应有好报,不能让做好事者蒙冤,这既是公众最朴素的善恶价值观,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规则。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既需扬善,更要惩恶。一方面,法律要鼓励和褒奖善行,保障好人不被诬陷蒙冤,为好人兜底;另一方面,对于诬陷他人者,法律也要有说法。在以往的一些案例中,即使最终真相大白,诬陷他人者往往因为种种原因鲜少被处罚,最终不了了之。
需知,惩恶与扬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恶行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扬善往往也会失去意义。在类似事件中,如果诬陷他人者的违法成本过低,不仅会助长恶行的滋生,让诬陷他人者有恃无恐,更会在无形中抬高善良的代价,让好心人不敢出手。
对于诬陷他人者,要敢于动真格见真章。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诬陷他人可能构成的罪名包括诽谤罪、侮辱罪和诬告陷害罪,可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回到本次事件,不少人就为警方的“较真执法”点赞。警方的“较真”,不仅有效呵护了善心善行,维护了普通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诬陷他人者的依法处理,也具有警示效应。都说,普法千次,不如执法一次,这样的“较真执法”对诬陷他人者无疑是一次有力的道德法治教育,让他们头上有“利剑”心中有“王法”,不敢“血口喷人”。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善心善举,让普通大众卸下负担,敢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少一些“扶不扶”的顾虑。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上游新闻
17岁少年搀扶老人反遭诬陷殴打,本人发声
8月19日,该名老人因殴打他人被南城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 本文图均为 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
近日,江西抚州一名17岁的小伙孟欣轩路遇醉酒老人摔倒在地,他热心上前搀扶,不料却遭到摔倒老人诬陷殴打并索赔。之后,警方调取了监控为孟欣轩证明清白。
诬陷搀扶者的老人被拘,就该这样呵护善良
此前,小伙孟欣轩搀扶因醉酒摔倒的老人并联系其家属,没曾想这名老人却诬陷小孟,说是小孟骑车撞倒的他,老人家属还执意要小孟陪老人到医院检查并赔偿。当着警察的面,小孟被老人一家纠缠,甚至还被老人多次掌掴。
之后当地警方积极调查、果断执法,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很快还原了事发过程,还了小孟清白。之后该名老人也因殴打他人被南城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
过去,我们周围也发生过许多类似的“扶老人被诬陷”案件,有不少案件我们并没有看到恶意诬陷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如果诬陷没有成本,就会严重影响普通人对陌生人施以援手时的信心和决心。
所以,要扬善,就必须惩恶,对诬陷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要让诬陷者明白自己违法的代价有多大。
江西抚州警方这样快速依法惩戒诬陷者,是呵护社会善心,是保护更多的未来需要援助的老年人。
希望这样的公正断案能成为处理类似诬陷案件的“标准化流程”。
四川观察s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