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一日

来源:夜光杯 作者:安谅 时间:2016-07-01 点击:

小编的话    入夜,茅坪乡的街头人车稀落、静寂冷清。细雨绵绵,略显寒意,我们踏着湿乎乎的马路,走入了一户农家……茅坪,坐落于井冈山西北麓,宁冈县的东南面,海拔不过四五十米,四面环山,葱葱郁郁,像许多南方山脉,树木巍峨,风光旖旎。然而这个地方,看似平常,实非等闲,在一阵盘旋以及晕眩之后,我站定在一棵高大的枫树前面,血液已经沸腾,思绪已然翩飞。这棵百年树木,要比身旁的女贞坊显高大巍峨,躯干直立沧桑,树枝虬劲丰盈,乍一看,就是充满传奇的伟岸不凡的精灵。这棵树,长在石头上,多少年坚忍不拔,已拱破了石块,显示出它独特的精气神来。当年毛泽东同志就在石头上树荫下读书思考,运筹帷幄中国革命的未来。毛泽东同志曾对当地群众形象地比喻:革命就像这棵树,蒋介石政府就如同这大石头,革命必将撑破这样的大石头,取得最后的胜利。

       站在这棵巨大的枫树面前,云雾似乎正在散去,树木也显得愈加葱郁。

这里的树木多半是白杨、水杉还有成片的松树林,笔直向上的身躯,穿破云雾,昂扬着一种直面现实,直刺天穹的精神气概。人,置身于其间,心灵会感受到冲击和震撼。树木如此,人又何可惧?见到八角楼了。步上十级木梯,就进入毛泽东生活过的居室。远非想象中的宽敞和亮堂,相反,低矮,阴暗并且潮湿,人一走动,木地板便咯吱咯吱响。但这里分明具备一种特别的精气神,在狭窄的空气里,在房间的每一个地方。从木框窗望去,外边就是一片山坡,满目翠绿,仰首一看,天空则呈八角形状,上覆一层透明的玻璃,天空阴郁,仍见光亮明朗。就是在这里,毛泽东撰写了著名的两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须知,此时秋收起义失败,革命进入了低潮,许多人出现了迷茫,毛泽东仍然信心满怀,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每天,毛泽东可用三根灯芯,但为了节省起见,他坚持只用一根。即便一根,也是亮闪闪的,给茅坪的军民,给井冈山根据地,乃至全国的革命者,看到了希望。

我绕着这栋双层木质结构的阁楼走了大半圈,另小半圈就是木框窗面对的山坡,树木丛生;还有一片角落正盛开着油菜花,在三月的茅坪默默地绽放着,却生动而鲜亮。

 

入夜,茅坪乡的街头人车稀落、静寂冷清。细雨绵绵,略显寒意,我们踏着湿乎乎的马路,走入了一户农家。

这是一户再也普通不过的人家了,张天福夫妇自小随着各自的父母由湖南来到这里落户,如今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作为客家人,他们与这片土地已完全融合。不幸的是,张天福去年发现患了喉癌,而且已经晚期,后来到广州动了手术,目前病情尚显稳定。他和他的妻子见到我们,便微笑相迎,笑得纯朴、真挚。

几个十岁不到的男孩女孩围拢上来,像小鸟一样欢快,或与大人撒娇,或目光清亮地注视着我们,活泼而又可爱,这是张天福的儿子、女儿的孩子,三世同堂,让这一家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他们的小儿子张爱云,三十岁了,但模样看上去不过20出头,戴了一副眼镜,显得一表人才。果然,与他攀谈一会儿,这位不过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对业务介绍条理清晰,对现实生活客观评论,显示出令人吃惊的成熟、沉稳、冷静和自信。我们问他,你去过外面,在茅坪生活你感觉怎样。他坦率回答:“这里山好,水好,生活也比较安逸。”我们又问道:“你对你女儿今后有何期望?”他一笑说:“健康、平安,还有找一个好人家。”他抚摸着三岁女孩的脑袋,说得很实在,我们笑了,连他三岁的女孩,仿佛也知道他说什么似的,也害羞地一笑,挣脱了他,不好意思地跑开了。

他母亲一直静静地看着他叙说,脸上满是慈爱的笑意。她告诉我们,去年儿子骗他们,说公司效益好,可以报销费用,要老两口上北京玩。他们去了天安门,回来还坐了飞机,这是生来第一次。后来知道,是孩子自己凑钱安排的。

张爱云说,当时已知道父亲患上了大病,也没告诉他,就安排了这一次旅游。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了。他说他这段时间多陪陪他们。待过一段时间,他还要出去奔波忙碌,他是做农产品销售的,不能闲在家里……他缓缓地叙说着,向父母送去了那一缕目光,也是温情脉脉……我们在心中,不由得生出了赞叹:这是茅坪的好后代呀,实实在在!这一夜留宿茅坪。

细雨已经消停,云雾又见浓郁。

翌日清晨,驻足凝望着云缠雾绕的山头乡间,心却显得清明起来……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让我们荡起双浆
    下一篇:党在我心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