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父亲在远方》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赵杉 作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 时间:2024-07-28 点击:


时间:2024年7月20日下午 15:10-18:00
地点:中国电影家协会一楼学术会议厅   
      
    主持人 王纯: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电影《父亲在远方》观摩研讨会,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王纯,我今天担心有点主持不了,哭的眼睛从熊猫了,这个片子带入了很多个人情感,我爸也是17岁当兵,他下个月说要去以前连队走一圈,我还说要陪他去,这里面父亲让人非常感动,选的视角也特别好。
    今天到会嘉宾重量级特别多,我首先介绍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片方代表:
    天山电影制片厂 严高山导演;
    本片编剧、长安大学教授 竹子;
    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杉;
上海祥盛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片总制片人 姚国铭 
    我们今天参会的嘉宾都是重量级专家: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 章柏青;
    杨杨中华爱子教育影视从今会副会长  杨杨少将;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宋智勤主任;
    中国影协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 马维干;
    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娜仁花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 向云驹老师;
    全国政协委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  皇甫宜川老师;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覃代伦老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卫老师;
    中国电影报  张晋锋主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一级调研员  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挂职新疆阿勒泰地委秘书长 高伟;
    中视文风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刘杰;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管理处  刘京萌;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周末时间放弃休息参加我们的研讨会,这个片子非常值得大家去欣赏和讨论。我们有请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发表致辞,谢谢。   
    宋智勤: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在中国电影人之家相聚,召开电影《父亲在远方》观摩研讨会,在此我受关书记委托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对影片隆重上映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电影同仁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影片付出辛勤努力的天山电影制片厂、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所有电影工作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们奉献者、英雄者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我们这部影片改编自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姜万富的动人事迹。围绕这位在新疆奉献一生的医生及其家庭的故事展开,姜万富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边疆建设,为当地牧民治病巡诊,被誉为“骑在牦牛背上的白衣天使”。他的女儿姜欣应父亲遗愿来到新疆,见证了父亲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义。影片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借助女儿姜欣的视角,穿插了家庭对话,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场景,深情展现了姜万富对工作的执著,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女儿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这部影片充满了对情义、忠诚于奉献的赞美,谱写了一曲人家大爱的乐章,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对青年一代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我刚才看了这部影片也很有感触,我觉得这部影片构思很巧妙,编剧竹子老师刚才没介绍,长安大学教授,本片的编剧,这部戏编剧很巧妙,女儿重走父亲当年的路这样一个故事,里面展现了他女儿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她父亲救助几个人的小故事穿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昆仑山壮丽的景色,也有恶劣的环境,穿插协同很好,整个影片人、文、景、情各方面都交融,做得很好。
    同时,情感比较真实,也是令人感动,这部片子在人物片中应该说是上乘之作,做到了情感的真挚,表达自然,叙事流畅,人物表演比较到位,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演员,我觉得他们在表演时候是非常自然的,真情流露比较好,不像是演的,感觉真的是他们对这样一个道德模范的尊重和尊敬,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讲述比较充分。
    我觉得也有一点点不满足,开始的女儿那个小女孩得了什么症,她舍不得姐姐,后面如果能有一个回应,有一个相遇会更好一点。再有是她父亲有没有一个成长史,如果有一个成长变化就更好,因为开始交待17岁就到了新疆,开始拍讲他的故事救助牧民都是三四十岁了,女儿已经8岁了,父亲中间怎样是一个上海的知情去了边疆和当地的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两个故事穿插一下,当地牧民对他怎么样,在他困难的时候不适应的时候,牧民对他有怎样的关怀与照顾,从而让他从心底萌发了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这么多年在那里救助牧民,双方达到情感的双向奔赴水乳交融的过程会更好一点点,可能限于篇幅2个小时,不少东西没有展开,稍稍有点遗憾,这部作品是非常好的佳作。
    中国影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是党和政府联系电影界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推动电影创作这一中心环节,注重加强创作研讨,评论,通过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英雄人物等重点主题电影研讨会,我们创作了《你是我的春天》《县委书记谷文昌》等重点题材影片,把艺术引领,创作扶持,专业交流与理论评论相融合,团结引领广大电影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服务人民,为推动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衷心期望出品单位能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放映范围,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共同感受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思想触动和精神感悟。
    同时,我们今天也有不少大家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既谈电影的长处,优点,也可以提建设性建议,为我们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边疆题材的影片,英雄人物影片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衷心期待电影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电影工作重要论述,深入人民生活,创造出更多表现红色革命文化,英雄题材的电影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更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最后,预祝今天的观摩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更多观众能够欣赏到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想研讨会之前所有人都想听一下严导和竹子老师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竹子:本来是出品方的介绍,他们叫我简单说几句,我说一下这部影片创作的原起,它来自于出品人赵大砥和制片人赵杉,和姚国铭先生,他们三位都有和姜万富同样的经历,他们都是支边或者支边的知青,这三部作品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创作这样一部电影,追忆他们失去的青春,他们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他们看到了姜万富的一些事迹,邀请我来做编剧创作这部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我拿到材料以后我无从下手,因为拿到是一本新闻报道集,里边没有事件也看不到人物。后来我去上海和出品方进行了交流,因为这个题材确实非常难写,43年跨度,而且写一个医生在昆仑山的行医过程,他的患者好多,很难有一个贯穿的情节线,43年跨度很难做,后来我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第一,想把主旋律电影,英模人物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来拍。第二,我的架构情节线,架构了一条女儿送骨灰回二牧场这样一个贯穿情节线,这条情节线把姜万富在昆仑山43年的这种高光亮点情节细节全部勾陈出来,就像珍贵的拼图一样,点点滴滴回忆拼出来一个完整姜万富形象,这是我当时创作的初衷。
    当然,最后我们中间还有其他好多设计,前面还有一些带点记录性的东西,当时完全按艺术电影来做,但是拍的过程中种种原因,对我们原来初衷还有一些距离,导演严高山拍摄过程中确实下了功夫,因为昆仑山海拔也比较高,条件比较艰苦,他们在那时间比较长,包括佟瑞欣拍的天数相对其他电影时间比较长,电影拍完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包括黑龙江党委,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评价都比较好,所以现在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申报五个一工程奖,让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宣传和放映,现在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下了文件在新疆兵团系统组织收看。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严高山:今天特别有幸和这么多大咖,重量级老师和专家看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聆听机会,我想多聆听各位专家老师对这部片子的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严导,谢谢竹子老师,在主旋律影片,英模题材影片做了很多的突破,也很巧妙。有请各位参会专家,首先有请章柏青老师。   
    章柏青:各位专家,今天我也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父亲在远方》,还是非常感动。我们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这几年来发展比较快,题材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个影片的题材我觉得它有创新的意义,尽管它写的内容在我们许多优秀的少组吸收题材当中都已经有过,但是由于编导抓住了新的角度,所以感觉到它有新意。
    我觉得它的新意我看了有几个方面,它的立意比较深度挖掘,姜万富他作为一个老一代的知青,是影片当中主要的歌颂对象,但是我觉得这个影片立意深刻之处,它设计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的女儿,这部影片就是两代人通过这个女儿对老一辈,包括她的父亲的认识,揭开了这部影片的主题。
    导演和编剧,情义是他们的中心点,这个女儿由于8岁离开了那个地方,她对这个情义理解不深。编导的构思有几点用意,一是两代人怎么样,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于老的献身于边疆的这一代,他们的世界是怎么样从不理解到接受,到理解,这就是在我们当前当下的意义,这个女儿成长的过程,对当下的青年非常有意义,也就是我们民族之间的友谊、团结、情义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影片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也就是当下的意义,情义构筑了民族共同体,也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几个民族用情义联系起来,是完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通过具体的故事展现了影片的深度。
    第二,我觉得有新意的地方是导演、编剧写作的思考,不再像写其他英雄模范的影片,罗列他的英雄事迹,他是把这个时间虚化的,整个构思设计是这个女儿对这次新疆之行不情愿的,但是她没有办法,她需要去,因为她不去她的母亲自己要去,她一开始有抵触情绪,实际上就是一个悬念,吸引的作用。
    这个女儿代表了观众的眼睛,她进入新疆这一路从不理解到满满理解认识,她整个的变化我觉得显得比较真实,她一开始碰到车子出了问题以后,路上碰到以前他父亲的这些朋友,或者是一些病人,她没有感情,通过这些对象向她讲述她父亲当年的事情以后,这个父亲的印象在我们过去当中也是逐渐明晰起来,高大起来。同时,这个女儿欣欣就发生变化了,到最后四五十分钟就是她的感情,当地的民族群众的感情是融在一起的,电影富有层次比较细腻把这种过程写出来了。
    这个构思,刚才编剧也讲到了就像一束光把姜万富这个英雄人物凸显在我们的面前,也把年轻一代成长的过程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觉得做得不错。
    另外,这个片子在其他方面也做了考虑,新疆昆仑山这个严酷的自然环境,导演拍出了它既雄伟又残酷的一面,对昆仑山的认识它非常雄伟,雪山非常壮丽,但是它的环境也很严酷,他把两者结合得很好,通过情节发展把两者都结合在一起。
    这个片子主要是采用纪实手法,但是也不失浪漫的情节,也有很多写意的成份。我们看到欣欣融合了,对她爸爸,她非常激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昆仑山上亮丽的云彩和阳光,所以这些艺术手段,写实和写意的艺术手段,包括它的音乐,以及严酷环境当中的音响,环境的声音,风声雨声,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细致。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应该不失为一部很有创新意义的片子,我就讲这些。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因为今天下午向云驹老师临时收到了工作任务,请向老师先说。   
    向云驹:刚才章老师说得很好,我非常赞同他的几个重要观点。首先,还是应该表示祝贺,新疆的片子,天山电影制片厂一直在新疆题材上有不懈的追求,包括天山(谷声)那个片子,都扣着时代的节奏,时代最敏感最需要的这种话题和主题来进行创作,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少数民族题材和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很大的特色,也是它进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部片子看了以后,确实非常让人感动,首先像这样的人物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我们电影还是有责任把这些用一生心血为一个地区的发展,或者为一个事业的追求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真人真事,要把它艺术体现,首先它还是有人物志重大的档案,可以流传后世,教育一代代的年轻人,纪录这一代人的奉献,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创作,对我们人物题材,特别是这些在我们时代发展中做出贡献的这些英模,他们这些劳动模范,或者是这些英模是有巨大付出的,这种付出中间很多故事需要挖掘,不见得轰轰烈烈大起大落戏剧性编造这种,每个人人生都有很深刻的内容,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这种贡献实际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挖掘把艺术呈现出来。
    这个片子呈现出他真人真事的镜头,和前面的艺术呈现有这种呼应让人特别感动,我不是被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感动,我知道它来自真实的题材,有这样真实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付出了他们毕生心血,特别令人感动。特别是新疆我们的兵团,我们新疆的民族团结,确实是一代代人,一代代反映这些人的贡献,我们原来更多了解给早一批兵团或者是赴边疆的,这是知青时代,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去新疆,而且也是40多年,知青对边疆奉献,我们从北大荒,其他的叙事比较多一点,新疆知青这样一个身份在兵团,这几个身份叠加的人物形象,我觉得还是不多,少见,实际有一大批人,他代表了一代人,这种题材一方面是表示了新疆的援疆代代传承,我们每一代都有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代表了知青这一代,书写得比较少,填补了一定的空白。
    确实对教育下一代有贡献,代代表传承,下一代理解,召唤他们,才能前赴后继,我们这种大的民族关系要继续延续我们优秀的,一代人形成的经验,还有继续传承继续发扬,我们要做工作,他们的意义,他们的贡献,他们对下一代的感动,这个感动是很重要的,必须感动下一代后面才可以有更多人去做这样的工作,脱贫攻坚有很多援疆,我们新的一代援疆里还会有新的故事,我们继续书写,文联现在还有人在新疆,记录这一代感动下一代,让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是书写重大的意义,非常重要,人物的设置,感动,我们观众和女儿一样的视角去理解他,而且确实女儿被感动,观众也是被打动的,打动观众的,这个女儿被感动并不是虚假的,也是非常有说服力,很真挚,很真诚的,这种叙事也是它非常重大的艺术价值或者美学的价值,题材的价值。
    这个人物身份在上海,在一定程度上他具有新疆制片厂叙述这个故事,有一定意义带有对上海人民支援的感谢和回馈,拉近了上海和新疆的关系,拉近他们之间的感情,你们上海人有人在这做了这么伟大的贡献,而且他的事迹,他做的这些贡献对新疆受益的病人,周围的群众非常真诚,这个电影非常朴实的叙事,这些当地的演员,当地老百姓演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这些演员,都非常有真实感,不像表演,是发自内心的,和真实的呈现非常吻合,非常朴实,这一点它在艺术上非常成功的地方,它能够以非常朴实的不煽情来打动,用真实来感动你和打动你,这是这部片子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导演在后面做了很大的工作,所有创作团队做了巨大的贡献,叙事风格,呈现出不是大喊大叫地表达,不言不语,老百姓少数民族感动的眼神,不是像我们特别会表达的,很朴实简单的感谢,发自内心的感谢,感情的表达,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
    另外,整个叙事方式它通过女儿走他的路线,现实中对他的了解,对这个医生的了解,再返回到他过去的事件和场景,本身还是产生一定的叙事性,节奏上有起有伏,叙事不单调,这是叙事上非常有特点的地方。
    她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现实中切入,再回到讲述和蒙太奇的呈现,这种叙事在讲人物故事或者以人物为题材,塑造人物的电影中这也是有它非常独特的地方。我们确实也从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医生他的治病救人还是碰到很多风险,很紧急的治病救人的过程,这种过程中的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牺牲家人,牺牲亲情,来治病救人,所以这样一个呈现,这个人物医生的医德,这个医德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团结和民族感情的精神,这几个交融或者融合得非常好,使他的思想有很多很可以琢磨的东西,感情通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感情,大城市和少数民族边疆的感情,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感情都叠加在里面,很饱满,很丰富,很有情感的张力,这是你们挖掘人物过程中对人物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这个人物他用一生也做出了这些,被你们发现了,挖掘出来,呈现出来,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创作。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创作我们需要很多更多,很多劳模都值得我们把他记录下来,不光是通过表彰记录,我们的艺术作品有必要完成这种艺术的纪录。
    一点建议,女儿的转变,前边为了戏剧做了这些都可以,中间不断回放过程中,她离开时候比较年轻不太理解,她可能有一些误会,送她,他又去救人了,误会呈现多一些,一家人怎么开始产生这么大的抵触,戏剧张力这种营造是可以的,可以把它衔接的沟沟缝缝缝合得更好一些,就非常完善。
    非常感谢创作者,也祝贺这么一部好作品的诞生。   
    主持人:两位老师有两个角度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章老师发言抓住了情义两个字,影片表达的主题,民族之间的友谊,情谊需要一代代人传承下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老师的观点有一点也是提醒,当代的中国电影有去传播美好,去传播真善美这样的一种责任感,我觉得向云驹老师一直强调我们做电影人的责任感,讴歌时代,我觉得这个片子就是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典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谢谢两位老师。   
    马维干:非常祝贺天山电影制片厂和上海两家公司拍摄了这么一部非常感人非常有特点的民族题材电影。
    应该说天山电影制片厂和上海这两家公司也是有情有义的,把我们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搬到银幕上,让更多观众,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们这位非常了不起的英模,他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作者,有很多荣誉,事迹非常感人。我觉得摄制组,主创,编剧,导演,制片人你们也是有情有义的,把这样的英模搬到我们银幕上。
    刚才两位老师讲得非常周到,我补充四点感受,一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塑造了一个平凡英雄的形象,我们中国革命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英雄,叱咤风云的英雄,战争的英雄,但是姜万富这个英雄他43年默默无闻坚守在那片高原上,我觉得非常不容易,43年对于人来说从17岁到60岁整整大半生,最辉煌的时候他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也构不上我们所理解的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他救死扶伤,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治了那么多人,他的事迹就是非常英雄。
    我刚才看了《父亲在远方》的主演佟瑞欣老师专门讲的,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他说这个人物岁月把他积累的很多,他的事成了事情,变成我们心目中仰望的英雄,他觉得姜万富这个人物的理解,他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勇士,他在那个风险高原上像勇士一样去一个个救人,一个一个点去跑,好几次都有生命危险,都被莫名救了,我觉得这个电影塑造了非常感人的平凡的英雄。
    以前我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我说我编剧的电影,我们中国的银幕,我们中国的电影就是应该要塑造我们的英雄,这个英雄包括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包括我们这样的平凡默默奉献无闻的英雄,这个片子让我最感动的,最有价值的就是在银幕上塑造一个平凡的英雄。
    二是这个电影提炼出了非常好的主题和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思想,境界,就是“情义”这两个字,情义是中华民族非常传统的美德,我们以前都讲有情有义,这种爱应该说是民族团结,民族大爱这种,是对那片山山水水的爱,对那片土地的爱,也是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个人对人的生命的爱,这部电影都表现得非常好,非常朴实的话,他爸图啥,女儿一直在问他图什么,就图情义,对这片土地的情义,对那个地区少数民族,对那个民族地方的情义,歌词里也讲了“情义无价,一片丹心”,这部电影体现出“情义”这两个字,主题思想非常好,非常有推进。
    三是这个电影视角选择很好,新的视角。每年我们看很多,包括我们在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看到很多援疆的支边这方面题材的电影,我觉得这个电影选材和视角非常新颖独特,通过他女儿送骨灰,对父亲的不理解渐渐懂得了她的父亲,这个视角不仅仅是刚才编剧讲的比较好构思他43年故事的结构,因为43年从小时候开始17岁写到60岁,作为电影很难写,应该是一个长篇电视剧的容量,是跳跃式的,见到不同人对他爸爸的理解和懂得他爸爸的情感。也是拉近我们与青年观众的距离,这样的结构方式比较容易和当代青年沟通,能够融合理解,根据导演、编剧、制片方选择很好的视角,讲故事的形式,否则像竹子老师讲43年娓娓道来,故事也不好看,也没法写,这个视角很新颖。
    四是这是很感人真实真人的电影,能拍得这么感人非常不容易,有几处眼眶热热的,要流泪的感觉。他救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和民族同胞的感情,情义,这是非常质朴,非常真实摆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讲高大上的一些口号,或者是讲一些豪言壮语,都是朴实无华的言行,她女儿说图啥,就图个情义,难道命不要了吗,情义比命还重要吗。非常简单说,我要走了这里没有医生怎么办,这里人缺医少药,没有医生怎么办,就是很朴实的道理,有几处我真是比较感动。
    祝贺制片方,祝贺编剧,祝贺严高山导演,确实做了一个很好的电影。但是,也有一些遗憾,最后的高潮感觉没推上去,特别在情感上的高潮没推上去,我也觉得有几处眼眶热热的想落泪的时候,没把我的眼泪催下来,还可以把戏做得更好看,更精彩一点。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有情有义很感人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祝贺你们,谢谢!  
    宋智勤:过这个河的时候,他儿子,如果去迎接一下,在河边拉一下。  
    张卫:最后都走了,医生在那了,起码两边都同样的距离,在河中间相遇。   
    马维干:几次眼眶热热,再加一把戏就会落泪。   
    主持人:谢谢马老师,马老师还是高度肯定了这部影片的创作,这个片子视角独特,为电影史上塑造了一个经典平凡父亲的银幕形象。非常感谢。
    下面有请娜仁花老师。   
    娜仁花: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研讨会对我的邀请,让我今天下午有机会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影片。我觉得首先真的是非常感谢天山电影制片厂,还有上海,应该是私人影视公司吧,我和姚总合作过,拍过《纸飞机》,很多年前他就是非常有情怀的一个制片人,《纸飞机》是关于一个吸毒的妈妈,她的儿子拯救了她,我演那个吸毒的妈妈,这个片子得了非常多奖,我知道他是非常有情怀的制片人,非常感谢制片方拍了这么一部关于民族的题材,讲到了情义,奉献,讲到了忠诚。
    刚才几位老师和专家讲过,我就不重复,我只是从自己的一种感触讲几点。首先,创作者,我当时看完出来以后看到姚总,我说这部戏很难拍,你能看到它所谓的景,黄黄的,一片绿色也没有看到,能感觉到整个拍摄场景非常之艰难,所以我觉得特别感动的是这种情怀,你能感受到做这部片子的所有的制作人员的一份情怀,深深感动到我了。
    编剧老师说有几位,像姚总还有几位老师的确扎根在新疆的,他们是发自自己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份情怀去拍这部影片,我们从这部英模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一点,我们现在拍英模片挺多的,我们有时候叫主旋律,我自己也演过很多部了,我觉得大家很少真正带着一份情怀去做,去做一部片子非常之辛苦,各个方面投入非常大,最重要要想到观众的接受度,如果拍了半天只是匆匆拍完收起来放到片库了,也没有什么观众看到,我拍过好几部英模片,我经常问人说我拍过这个戏你看过吗,没有看过,看的人真的很少。
    我觉得这部影片编剧老师说他们想把一个英模片当作一部艺术片来打造,确实考虑到观众的角度,我觉得这个结构就是女儿重走父亲走过的路,这个过程把所有观众都带进来了,这个结构非常之巧妙,就会唤起,它启迪到一批年轻人,通过女儿的心路历程,我确实是跟着她最进去的了解了姜万富这个人物,这个结构非常好,制片方考虑到观众的层面,确实能让很多年轻人,现在有的时候英模片年轻人不来理解他们的奉献,各个方面的情怀,老是觉得肯定是拔高了,因为你的电影结构解决这样,娓娓道来,遇到这个人讲了他一段事,遇到那个人又了解他一些,带入感非常好。
    第二,我觉得作为这样一个影片,非常之克制,很多时候我和马主席一样,好多地方我真的马上就感动了,眼泪马上出来了,心头一阵热涌上来的时候,哎,过去了,我就在想可能恰恰就是这种克制,你能够感受到更深的一种情怀在里头,这个片子最好的就是它避免了一些人为的拔高,特别是一些台词,这种主旋律的片子人物说的话都有一些拔高,让人听了非常不舒服,但是这部影片你真的看不到,你觉得它好朴实,好平凡,他就是一个知青,他就是在昆仑山的一位奉献一生的平凡的医生,就骑在牦牛背说的一位医生,真的非常普通,最好的就是没有拔高,没有给他故意去做一些冲突,台词也是非常之落地,很克制。
    相反,这一点让你觉得很贴近这个人物,你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就是你身边的一个人一样,你不觉得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这是第二点,非常克制。
    包括表演,像佟瑞欣、赵静,女主角的表演也是非常之精准,非常落地,非常舒服,我觉得是导演的功力,把控得非常之好,所有的这些情节的处理,以至于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克制,那个眼泪真的含在眼睛里就到位了,所以这一点我也是我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整体艺术风格非常之克制,克制以后相反产生了一种空间,给观众去想象,相反这种留白和控制它的力量非常大,这部影片走出影院会让你回想很多场景。
    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个人奉献了医生,最后看到她父母的墓地,把我惊到了,这个编剧太高级了,这个地方怎么有父母的墓地,父亲的骨灰又是放在那里的,不是用台词说出来,就这么一件事她父母在那就是因为她当年根本没有时间回去看她的父母,临终时候都没有见上一面,就会让观众有这样一些联想。
    总之,这部影片作为一个民族题材,主旋律影片,英模题材,有非常新的创新,当然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我自己觉得出去那个女儿和父亲的不理解,就是在前面有一场戏她和妈妈那段戏,她妈妈说要把他的骨灰送回去,她非常不愿意,那个地方多说一点对爸爸的不解,铺垫得再多一点,然后在过程中一点点在化解,在墓地的时候她的情感,对父亲这么多年的误解,真的可以喷出来了,唯一遗憾就是这一点,不太明白这个女儿,小时候送回到上海了,可能很久就没见到,但是这个东西你不说吧,有时候观众不太知道,她和她父亲到底怎么了,她对哪一点是她最受不了的,连他的骨灰她都不想送回去,如果那个地方再多几句台词,甚至跟她妈妈有多少年的发泄,我真的希望她女儿心中有特别深的痛,那个时候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又化解了,大概这样会更好一些,但是已经很完美了,我觉得电影就是个遗憾的艺术,在这非常祝贺制片方拍了这么好一部影片,谢谢大家。   
    主持人:娜老师高度肯定了创作团队背后的用心和态度,我们邀请频道杨国军老师时候,因为他有纪律不能来,他说了一句话,当时我以为是客套话,我说这个片子是严导拍的,他说那片子质量应该错不了,我当时以为是客套话,我今天看了片子以后,就像娜仁花老师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电影也是如其人,很多特写,表演骗不了人,创作团队有没有用心也骗不了人,这个片子确实之所以能够感动大家,也是在于娜仁花老师说的大家的一片心,最终还是感动了观众,观众是能够接收到的。谢谢娜仁花老师。   
    皇甫宜川:前面几位老师讲的我确实深受感动,采取特别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很奇怪,比如第一次相遇,她回到了她父亲之前老相识,她自己不知道,当他叫出你是谁的女儿就会莫名感动,后面几次相遇都是这样,这个影片有特别的味道,我想还是源于这个人物真实的一种,源于几十年真实的生活,这种细节,尽管我们现在是片段式,但是编剧和导演从这个人物片段背后是有逻辑在里面的,片段式的方式来结构了这样一个人物,我看的过程当中总会莫名感动,好几处也是眼睛潮湿了,很特别的一部电影。
    下面我谈几点感受。第一,影片是以女儿姜欣重走父亲当年新疆之路的叙事结构,以真挚朴实的镜头语言在现实语言的交织上,让观众随着姜欣一步步走入新疆,飞机下来,走入新疆,昆仑山,走入牧场,最后走入到了他父亲的精神世界,一步步这么过来的,感动也是一步步这么过来的,非常让人感动,而且影片确实是像前面几位老师谈到,影片很克制,没有说一个英模人物的伟大,概念式的类似影片中看到的,没有渲染他的伟大,在我看来是以情叙事,以情塑造人物,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情在这个影片里确实是很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大家都谈到了以情动人。
    这种情感我非常同意刚才娜仁花老师说的,情感表达非常克制,我也是眼泪一直没有掉出来过,总是湿润,背后就是让你心有所动,当然就会去思考很多东西,这个影片节奏也不是很快。留白,让我们观众和影片中人物去交流对话,这部影响特别有特点的这种讲述方式,所以影片通过女儿重确新疆,重走父亲当年的巡诊道路,通过这种点滴的回忆逐步一点点勾勒出了姜万富生动而丰富的形象,这个人物形象立起来了,你都不知道怎么立起来,因为没有完整的东西,这种片段让你最后看到了这个人物,最终还是他内心的这种情感。
    特别是影片到了最后安葬的仪式,在我看来这是中国电影史的银幕上最特别的仪式之一,我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太特别了,而且这个特别你是无法坐在房间里把它编出来的,它一定是源于这样一种真实的人物的经历,每个人拿出一块石头,就代表这个土地,把姜老师在这个地方进行了安葬,非常让人感动,这既是对姜老师的致敬,它也是我们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这个仪式特别重要,影片一步步走到这一步我能感受到创作者,从编剧到导演的匠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很难得,这个人物不好写,很多英模人物为什么到了最后你看完影片以后觉得好像它又没有打动你,你看英模事迹的报告能打动你,电影语言也有它的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最终才能产生它的魅力,电影式的,这部影片就是很电影化讲述了这样一个人物。
    第二,影片通过情和景的融合,事和景的融合,在景当中去叙事,在景当中去塑造人,去表达情感,创作者充分利用了新疆的地貌和阳光,和它的色彩,和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新疆壮美的景色和当年艰苦的巡诊和医疗环境的对比,这种对比非常强烈,强烈的对比中以诗意的意味呈现出姜万富的坚韧和执著的崇高品格,和他对新疆这片土地浓烈的情感,我们看这部影片,我们没有痛哭流涕,很急剧的戏剧化的东西,艺术上最大的好处是让这个人物立出来了变得非常丰满,真实而动人,成为我们支边和援疆独特的人物形象,这部影片艺术上的表达,这样一种特色和它的长处,优秀还是源于这个人物自身,这个人物供给了我们艺术创作者非常丰富的素材,供我们创作者你如何选取,如何表达,这是一种考验,目前这种结果我觉得是特别好的一种形式,也为我们类似的题材提供了创作参考的方式,确实值得去研究。
    整个叙事我们简单捋一下,这个女儿对父亲从不可理喻,不同意回去安葬把骨灰送回去,一点点变化,每一次相遇和回忆都非常有意味,下了飞机,家里面和母亲对话,这个女儿心里一直有一种不满,甚至传达到了生活当中,她可能工作生活都不错,她内心的情感没有得到安放,所以她的脾气很暴,很独立,8岁就送走了,下到新疆根本就没有管他,下车就是很现代的方式,租一辆车就走了,就被撞了,就遇到了第一个人,在路上,这个影片很有意思,如果我们稍微跑偏一点,它是我们当代公路片的形式,最后把公路片抛弃了,回到了这个人物真实历史的,牦牛、步行、马这样一种巡回的方式里去寻找这个人物的故事和情感。
    她遇到第一个人,没有讲很多的事情,有回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送她走上车之前一个和那个妻子的拥抱我很感动,我们谈后面的表演,所谓的民族演员的表演都非常朴实,你会觉得背后一定有某种东西才会让这一家人如此对待这个女儿。上了车以后她的内心又发生变化,她和自闭症女儿的交流,开始领悟到她的父女关系,心有所动,穿越,自行车送给她,那个人返回来发生石头的崩裂,她开始感悟到她父亲的不易,高原上的危险这种不易,她也感受到了医生对高原的重要,一步步过来的。
    第三次相遇满月酒,相当于我们内地满月酒,大白兔的使用都做得非常好。更关键是儿子总她走过河,抱着骨灰过河,这就是一种回报,姜老师他当年抱着药箱救他的回报,这种回报促使这个女儿触景生情,想起了父亲,她到岸上开始对牧民鞠躬,一点点回忆的。
    最后牧民就姜老师,这个人物对新疆有所付出,实际上新疆民族人也救了他,他的医术,他从医是在新疆学习,在新疆一步步的医疗实践当中成长起来的,背后呈现出民族的融合和新疆的发展,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体的,我们能看到一种回忆,一种变化,当年的艰苦和今天的对比,无形当中会看到这样的东西。
    后面回忆到了他们当时连队的牧场医院时候,多么简陋的医院,今天再回到医院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让人感动,一步步一点点就让人感动。真正开始是她父亲的徒弟带着她,她要求重走父亲当年的巡诊路,真正回忆从这个地方开始,她一步步了解了父亲的胃癌,当年差点丧命的那块石头,真正感受到父亲内心情感,因为那次自己被摔伤,牧民去世的内疚,这个人物性格一下就出来了,人和人不一样,换个人可能不会这样想,我被摔伤了耽误了很正常,这个人物能扎根新疆,把几十年奉献给新疆特别独特的地方,这个女儿开始知道了父亲这次摔伤对她的思念有关,是不是真的在想她都不重要,而在于这个女儿开始站在父亲角度上为父亲开始去考虑了,这一点到这细微的感觉,一步步过来我们创作者做得非常好,到了高原晚上得了肺炎扎针的时候,她回忆起了当年神奇的巧合,父亲当年也是在这扎针,妇女心相连感觉,艺术的这种表达到了这一层就觉得这个影片的真实情感,通过这样一些细节这样的故事讲述到这一步。
    最后,第二天他们站在爷爷奶奶坟墓前去安葬她父亲的骨灰时候,从地平线走上来的时候,整个影片在这个地方我认还是一个看似不是道场的道场,做得很漂亮,一切东西都是在克制当中去叙述,尤其是这个女演员,在车上和司机整个那种表情,平静下内心的涌动,非常好。
    这个影片的演员,我觉得是为这个影片注入了灵魂,他们真的是每个人都投身到角色当中,当然那些民族演员他们更能感同身受,都非常好,特别是女儿这个角色演得非常好,从开始的脾气,内心那种不满,开始冷漠,包括在旅行车上她都是冷漠,开始一点点触动,到了后来还是冷漠,不断问为什么,到了最后在高原上看见了想象中的父亲,在阳光下骑着牦牛过来那一刻她叫出了“爸爸”这两个字,真正达到了对父亲的认同,这个女儿就是我们的观众,女儿和我们一样不理解父亲,不理解英模人物。
    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这个人物形象就不仅仅是很光彩的艺术形象,他确实是一个很有营养的艺术形象,确实能让我们今天观众看完以后思考很多东西,他身上的美德,坚韧,善,这是我们今天来看很多英模人物身上真正的东西。除了我们很多英模作为党员,这个类型的品格是这个人物身上特别重要的,这些东西和其他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今天多种多样的英模形象,非常重要,非常好。
    最后我想说这部影片音乐确实也很好,旋律,最后达到这种效果,和我们整个镜头语言,和高原,人物内心的情感用很诗意的方式把这个人物塑造出来了,这是到了影片完了以后我再讲为什么感动我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因,用一种很诗意的手段来把这样一个人物的情感做了诗意的呈现,让我们今天的观众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再次祝贺,感谢!   
    主持人:皇甫老师很有理工男的特点,庖丁解牛,每次我们都学习到很多剧作上的一些知识,皇甫老师对于剧作这一块的分析让我不由对竹子老师更加钦佩,谢谢。   
    高伟:这部作品让我产生了很强的共情,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感觉到我们自己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中央决定了19个省市对口援疆以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援疆干部到新疆的14个地州都有去,我在阿勒泰挂职期间,负责新疆阿勒泰的影视这块工作,当时刚去时候地委主要领导握着我的手说你是从广电总局过来的,中组部派来的专家,一定为我们阿勒泰做一部好的电影,大家都知道《我的阿勒泰》最近火了,也是我们阿勒泰地委梦寐以求想做的工作,这部电影阿勒泰也是我们在新疆影视创作当中特别期待的。
    这部影片把援疆的细节拉上了银幕,我看到它的时候回到了我援疆的生活中去,很有感触,每个援疆干部看了以后都会心生这种感触。它很好运用了亲情与温情,我们说亲情就是家庭,女儿对父亲的依恋,驱使她重走父亲的道路。温情就是民族团结,因为新疆影视最高地在哪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思想宣传工作最核心的一点,新疆民族团结是空气,任何时刻都离不开它,这部作品非常好润物细无声,汉族嵌入到民族地区服务各族群众的生活实践,非常好,讲得很好,把民族团结的温情用艺术片的形式很好展示出来。
    所以,在新疆我们讲就是要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件搬上银幕,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先进文化,对意识形态在这个领域开展一些技术性工作,让各族群众筑牢共同体意识,这是新疆开展民族影视创作的目标。
    我聚焦在民族团结上谈点自己的感受,它将纯洁的亲情与相守相爱的民族团结有效融合,展示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反映是南疆,我在南疆工作过一年,和田地区平山县,大家一提平山就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说整个新疆最困难的地方,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地方离平山就70公里,叶城已经很好了,我2007年去连路都没有,就是一片土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只要出门一阵风吹过所有灰尘全部到身上,我这个人当时有洁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进了广电总局,广电总局把我送到南疆平山县,它是暴恐的中心,大家知道金水桥,包括云南昆明那边国际刑警,52个东突分子22个是平山的,我在那里待了一年,在这个地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该怎么做,这部分作非常好,我们党在当地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非常困难,救死扶伤真正很好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植入进去。
    当地意识形态是很具体的,就是深清真寺还是不是清真寺,还是我们新时代文明阵地中心,这两个阵地在争夺,谁是我们的使者,援疆干部就是使者,我自己作为宣传部干部游走在新疆阿勒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大家知道16字精神是怎么筑牢的,大家是怎么相互依靠,守望相助的,这部作品很好解决了,是国之大者的作品,国之大者在新疆体现民族团结上。怎么样把民族团结做好,我到新疆平山县工作一年当时也是很苦闷,我觉得很难破解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十几岁就走进了地下讲经堂,和我们中华民族就要在精神上不走在一块,怎么样才能把他转化过来,这部作品从生命的价值层面,救死扶伤的层面,让大家知道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健康和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非常好的一部作品,在文化润疆是特别好的力作,特别对南疆来说,开展文化交流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并且特别能够走入民心的一部作品,因为很多作品往往浮在表面,这部作品在援疆作品上很有位置。
    新疆文艺创作,心怀国之大者,讲好民族团结,我们还要强调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发展,这个作品我觉得它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寻找最美医生姜万富的路线,可能在未来后期还是有更大的作用,因为本身在南疆这个地方就缺少文旅路线,它的文化旅游做得很差,2018年新疆把旅游作为经济发展核心,他们把旅游新疆作为新疆发展的路线,原因是因为旅游可以让各族群众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是互限性的,一定要让大家相互交流交融,把新疆工作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一片土地上的历史,在它之上是人民的历史,电影源于生活,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它能在援疆过程当中各个民族的交往交融和情感交流当中大家对多元一体文化的多样性的认知,来进一步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认同。特别是这个作品主要重点描写医生的群体,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场景下让我们各族群众,可以有一种场景,各族人民面临困境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困境的时候,都有生病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相互依靠,坚韧不拔的耐力以及紧紧相依的合作和抱团取暖的精神,所以我觉得它的精神在我们影像当中不仅在天山昆仑,雪山戈壁中绽放出来,同时还在饱满的生活中释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作品用医生深厚的真情和步履感动观众,也照亮了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照亮,呈现给这个世界久违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所以,我想最后它呈现的就是总书记说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仅仅是领袖,当我们每一个援疆干部只身前往万里之外的时候,我在2021年去新疆阿勒泰,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把我送到阿勒泰这个地方,当年我去平山的时候我也一个人不认识,我在地图上找了半个小时没有找到平山在哪了,在喀什和和田最中间的地方,距离和田190公里,距离喀什240公里,这样一个地方,平山只有20万人,99.5%都是维吾尔族,剩下还有30多个民族,汉族当年只有1000人,基本看不到,组织把你派过去每天只能待在家里,每天还很恐惧,那一年活在恐惧之中,我们觉得过去以后就要发挥作用,就像一粒种子就要凝聚力量,我在阿勒泰和到平山都收获了锦旗,都是靠医生,我去平山的时候是5月1日,7月1日这一天我收获了一面锦旗,因为6月中旬有一个平山的干部坐车眼睛被挡风玻璃划破了,需要7月1日来到北京人民医院,我帮助他找到我的同学挂了号,他自己直接住院了,消息传回平山以后,接下来时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民族群众邀请我到他家里去,所以医生真的是最的一个群体,帮助我们做好民族团结。
    到阿勒泰也是如此,我去阿勒泰第三个月的时候,有一个干部也是个少数民族干部,他身体有问题,我给他安排到协和医院挂号了,消息传回阿勒泰,也是小高来到阿勒泰能做点事情,帮助把锦旗送到阿勒泰地委,一下子我在全地区出名了。今天晚上也是因为新疆阿勒泰领导来到北京第一时间跟我说,所以我请假了,一会儿先走。
    所以,大家看到《我的阿勒泰》火了,欢迎各位专家和领导有时间到新疆阿勒泰走一走。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指导批评。   
    主持人:高伟对新疆阿勒泰非常有情感,不像是挂职一年,像待了一辈子,邀请他的时候,他说如果片子特别好,他也愿意给这个子写点东西,他是非常有情怀的一个人,他的文笔很了得。
    张卫:感谢给我们分享的好作品,这个片子给人启发很多,我有几点看片子的感受。一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统道德,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为大家做事的时候,我家里的事就不管了,为了大家不管小家,这是一个传统道德,这个传统是被我们民族所推崇的一种道德,43年在高原救死扶伤,2000例手术,把女儿8岁送走再不管了,难怪女儿对他那么生气,父母病危的时候不去,父母送葬的时候不去,古话讲“父母在不远游”,你连病了死了都不来,集中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他是心里真的没有女儿和父母吗,他写了隐忍的亲情,女儿走了神不收舍,父母亲死了没有办法,怀念父母,在荒山野岭之中用石头堆了父母的墓碑,足以见他不是对亲人没有亲情,所以这个电影既写了忠也写了孝。
    他为什么留在那?亲情,他本质上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揭示,本来要送女儿走,一个人病了,怎么走,我要不去他就死了,他去救一个牧民晚到了两个小时,他腿摔断了,尸体抬出来了,只要早到2个小时这个人就能活。每次回上海,43年中肯定多次想回上海,每次想回上海的时候,我如果走了就不是2个小时,走好多天,那么遥远,上海和新疆的距离可能要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回一个多月可能死好多人,所以就是善的本性是他留在新疆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人的生命就在我手里。这里还有他顽强的工作意志,寸草不生,飞砂走石,那样的环境条件下,整个电影的画面严酷的工作环境,这是第一个写他的道德问题。
    二是生活流淌和生活细节中的民族共同体。我们讲民族共同体,刚才高伟说了一串我们党关于共同体的话语系统,除了这个片子是典范,它是宣传的典范,宣传民族共同体一大串概念我们总结工作的时候要用,但是必须从细节讲民族融合,一个人下了车想自己走,这个林子你一晚上也走不出去,林子里有狼,你就坐上车吧,这些细节,一个人要过水过河,大叔强行把她拉上来了,姜万富父亲的骨灰,我带着骨灰不能进来,你这是喜事,强行把她拉进来了,把你爸爸请进来,我的女儿是你爸爸救的,新疆人捧着汉族医生的骨灰在前面,仪式,新疆的医生回家说丫头子来了,饭做好了吗,这是我的女儿,丫头子来了,完全是父亲的口吻,她说我爸的骨灰呢,说你婶婶已经把你爸带回家了,所有这些细节,至于他救死扶伤一个个情义更多了,皇甫说了每个人拿出一块石头堆坟墓,这是他们的风俗,不知道是不是风俗,你们编导写的。
    新疆人救了他,他也救了新疆人,最后给女儿起名“姜欣”,你倒过来念,所有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用这种细节,生活的流淌来表现。搞宣传的这些东西比民族团结共同体的理论,话语,口号生动得多,感动得多,丫头子来了,你把饭做了,这是我的女儿,所有这些细节无声无息之间,多民族在互相流淌,首先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万里葬父的叙事,拿着骨灰一万里去葬父,竹子老师写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几层意思,第一次送骨灰历程是认识父亲的过程,走过一路一直在闪回,一个个就把父亲从碎片逐渐拼图成一个完整的父亲形象,也是她的心理历程。结构上的统一感,英模片的叙事不是类型片,一开始有一个悬念,这个人究竟死还是没有死,这两个人究竟爱上了没有,英模片不能拿这个吸引人,好人好事罗列,救了一个人又救了一个人,感觉到叙事上的重复。竹子老师想出了公路片的方法,行走中了解人,使叙事不单调,解决了英模片常见的问题,英模片很多人不爱看,一个个好人好事的重复罗列是英模片一种老方法,竹子老师用这个片子解决了英模片好人好事罗列问题。
    三是心理上有真实感,光写一件件好人好事,年轻人怎么了解,8岁就不管我了,我就对你有意见,有气,所以从这个地方开始,皇甫主编从开始的怨气到最后的改变做了详细分析,庖丁解牛,实际上一直到最后在荒山野岭中看到了父亲的形象,在荒山土岭和父亲告别,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在荒山野岭之间终于重合了,她重走了父亲的路,终于理解了父亲,这种方式拉近英模片与当下青年的距离,这是创作上导演和编剧创造性就在这个地方,英模片需要青年一代看,怎么看,如果没有青年人这两代人的差异,你就无法把它嫁接到青年人的心灵深处。
    纪实风格的镜头影像,石头、房子、羊群、牦牛、险峻的山峰、羊皮大衣、涉水过河,所有这些细节把我们真的带到了险峻的地区,包括穿着羊皮大衣的维吾尔族人的眼神,那个女孩,妈妈抱着女儿,那个眼神就表达了感激之情,话都说不出来,感觉是非职业演员,不是职业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壮丽的昆仑山,严酷的昆仑山和险峻的昆仑山,还有温暖的昆仑山,所有都在音乐的抒情中解决,最后我们终于知道了二牧场三连,我想二牧场三连可能是新疆一片大平原,新疆还有平原,种了很多棉花,现在讲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棉花,我没想到是这么严酷的险峻的荒山野岭,纪实风格。
    四是朴实的表演,佟瑞欣的表演很朴实,顽强,王维维的表演和娜仁花老师理解不一,娜仁花老师说反差不大,开始对父亲强烈不满,最后也许痛哭,如果这个事让娜仁花老师自己设定可能就这样演,皇甫主编庖丁解牛特别细致,所有步骤中的人物情感变化和递进,而且说这种虽然有克制但是有递进,“不像高潮但是高潮”皇甫老师有这么一句话,它还是创造了高潮,这个演员对表演上两个专家不一致,给我们提供了表演探讨的空间,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演员,那就无法把这个影片嫁接到新一代观众面前。   
    娜仁花:我没说演得不好,我说演得很好。人物的设定,女儿前面让我们多了解她和父亲的痛在哪,我是从人物的角度,演得非常好。   
    张卫:我觉得如果像你说的那么演可能更好,这个人物的设计,非常赞成娜仁花老师的人物设定,这么设计可能高潮就上来了,转折,我们就看到了。
    所有这些方面都使这部影片达到了章柏青老师说的创新,我们还是感谢主编,竹子老师我以前就认识,我一块是看这个影片的感觉,头一批镜头就感动,很老练很完整,当时没有意识到竹子老师编剧和严导老将的艺术处理,所以我一看很流畅很完整,看完以后主创,怪不得呢,再次感谢主编。   
    竹子:最早是对抗很激烈。  
    娜仁花:送的地方稍微多给我们一些,没说。演员演的真的很精准,这个话我说过。   
    张卫:剧作设定。   
    主持人:谢谢张卫老师,很核心的观点,万里葬父公路片的形态解决了英模片模式化问题。   
    覃代伦:首先,祝贺我们制片方出品了这么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非常感动,我一直看着都非常感动,因为我是在国家民委系统工作,是民族口的审核专家,民族影视剧审片专家,国家民委一些影视剧,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剧本都送到我这审,还有北京市民委一些民族题材的影视剧也是送到我这审,所以我们给国家民委或者是给北京市民委或有关的制作方回函,我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大概已经审过十几部电视剧和电影了,我从的角度,从民族题材影视剧审读专家的角度谈谈我的感想。
    第一,这部电影是一部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平等的颂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艺术实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国家民委系统的语境就是讲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目前最时髦的语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去过新疆8次,基本上新疆每一个县,新疆建设兵团12个司我都到过,我们故事主要外景地是喀什,我也到过,冰山市下面十几个团场,叶城是十几个团场的一个,下面的三连故事落点在那,少数民族构成比较多,那个地方的维吾尔族占54%以上,我们导演是新疆的,新疆建设兵团就地专业的兵团战士大概占40%多一点,那个地方是维吾尔族占主要的一个团场,他们不仅有维吾尔族,还有塔吉克族、蒙古族、汉族,一共有13个民族,我们这部电影尽管给人感觉是英模题材,我觉得我们是民族团结,平等,友爱,互助的颂歌,我们电影里表现的主要人物是维吾尔族和上海援疆汉族医生之间的感人故事,维吾尔族,你们亚里昆是维吾尔族,以情动人,医者仁心都特别好。
    《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也在叶城,展示阿米尔是塔吉克族,新娘是维吾尔族,故事也写得很好,特别那首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唱得特别好,把民族团结进步,平等友爱互助题材表现得非常好,这是这部电影第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这部电影是上海和新疆体现了新时代文化润疆的艺术实践,现在我们提了一个概念叫文化润疆,我们在上海支边,用医术来治疗我们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疾病,文化这一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上海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因为文化包罗很多。
    我去民族博物馆做主任的时候,与和田合作,北京市政府援疆定点单位是和田,我们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做了《五星出东方》的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去年做的,文化润疆这个概念值得我们继续往下做,这部影片成功之处也做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合作,相隔万里成功合作这一次非常好。
    第三,有一点感觉美中不足,视觉效果会更好的情况,维吾尔族有很多文化遗产,本来这次在这个电影片中得到表现,比如说(木卡姆)那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镜头中如果能表现一下,特别是对内地的观众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好处。还有维吾尔族的音乐,维吾尔族是非常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在片子里没有体现出来,有点遗憾。还有维吾尔族的服装,我们服化道这一块,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很漂亮,也是国家物质遗产,这些东西我们如果在维吾尔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部电影中得到表现,那就感觉视觉效果更强,趣味性更好,更有震撼力。这次表现昆仑山雪景,基本是风雪状态下昆仑山雪景,如果夏季拍一点昆仑山的雪景非常漂亮,我刚从青海岗什卡雪山下来,岗什卡雪山是《攀登者》的外景地,成龙、章子怡、吴京他们拍的岗什卡雪山的外景地,昆仑山雪山多拍一点视觉效果会更震撼,我从审片专家的角度看的感觉,有这么一点遗憾。
    每次审片以后我们的上级机关都要求我最后写几句话,有没有违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内容和图像,我一看这个肯定没有,有没有伤害民族感情的内容,公序良俗方面的,没有,导演,制片人你们在这个度上把握得特别好。  
    主持人:覃老师特别专业,为主创团队下一步的创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张晋锋:我和覃代伦老师两个是系友,我是中央民族学院93级,他是85级应该是文学,缘份。我前几天和中宣部新疆工作办一个同志一起吃饭,非常沉重,让我对这部影片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疆七五以来十几年过去了,整体安定团结,他们非常了解那个情况,我们新疆建设兵团,民族之间融合,国家花了很多钱,花了很大力气,效果并没有特别好。
    马厂长是民族工作委员会,我们拍了那么多民族题材,抗美援朝我们那么多兵几十万都是讲民族题材,今天这个影片他们就是上甘岭里面的战士,战斗在第一线。很多的维吾尔族村只有一个第一书记语言不通,文化不通,国家给了很多钱,后来变成了村霸,普通老百姓拿不到钱又不敢说话,说你过几年就走了,我们还要跟他们一起过日子,这个情况在这几年有一些好转,但是这么多年来产生真正民族融合,肯定得有人在那个地方,多一个人来就多了一份信心和力量,就是这么严酷。
    现在新疆不只是那几个小城市,连乌鲁木齐都在往外留出人口,他们的孩子从小培养出来以后,成都和西安是排名前二的流入地,他们退休以后一带三,孩子考上大学父母都带出来了,人口流出比进入快。
    我们知道这个信息之后对创作做表示深深敬意,我和姚总认识快二十年了,当时他拍了一部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也是在这放,当时我还觉得那时候很年轻,不以为然,花300万拍20天,景都没变过,现在回过头来想他拍那个片子,老师是育人的,医生是救人的,他们能够在产业化语境二十多年的情况下还能顽强坚守做这样的电影,这部影片超出我们探索它的艺术创作的层次,它的真实意义。我听了处长的一席话以后,今天感触非常深,绝对要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样的电影,包括我们电影业内的专家通过他们的声音传出去,这部影片的政治意义很重要。
    影片当中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院的标语,我们几位老师都讲到了影片的特点,我改了一下发言题目,以最真实最平凡的方式抵达崇高,我看完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印象。感动人心,催人泪下,艺术效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再多的方式方法,不能感人,这个影片它都是不扎实的。
    这部影片的构思非常巧妙,通过女儿最初很不情愿去完全父亲的遗愿,以公路片的方式结构,以寻找为主题,让悬念贯穿全片,同时融入风光,惊险,包括民族风情一些元素。通过一个又一个特别小的故事到最后理解父亲,与父亲达成和解,整个给人感觉就是真实自然,线索清楚,由浅入深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还是要说一下摄影非常好,让我回忆起了遥远的牧歌,讲哈萨克族的电影,好像和这个影片是同一个摄影师,我不能想象如果不是在那长期生活,他本来就是一个新疆人,内蒙的,他没有长期在那地方和土地有感情,也不一定能拍出这么好的效果,摄影也是非常加分。
    还有音乐,从导演到摄影,美术,音乐各个环节都整体的艺术质量非常高,视听效果也是非常真实。首先是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这部影片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它的方式非常普通,我注意到这部影片没有领导干部,可能接他的人是连长还是什么,没有特别突出,都是特别普通的人才能特别让人去相信。
    这部影片难度既是农村片又是民族题材,英模片,难上加难,通过女儿质疑不理解到最终的变化,两条线索,一条是女儿寻找父亲崇高伟大的线索,还有她开始自己觉得很不理解,后来自己也能够通过理解了父亲实现了自己从开始到最后的人物红光,表达艺术构思非常巧妙。
    一开始女儿不想去也不想被那个人接,最后她说我还是重新走一下爸爸的路,再后来他就问这哪是人走的路,通过影片不同的阶段到最后看到了想象中的爸爸的光辉,即使看到了以后还是有怀疑,情义难道比生命还重要,女儿的表演是给了很多空间,也是有人物成长红光。
    姜医生本来也是真实普通的人,女儿的脚烧了,8岁要送回上海,自己也要回去,但是那就是一个手术,就是一条人命等着他,非常朴素,又让人觉得非常可信,实在走不开。他在新疆这么多人也是被救过命,心脏,肺,也是被爷爷奶奶救过命,他救过别人,也被别人救过命,逐渐建立起血浓于水的情,逐渐铸就了人命关天,命高于天的这种信念,我觉得真的是平凡铸就伟大。
    影片当中很多的艺术创作特别好的构思,上海话,一开始是上海话,后来女儿是普通话,还有新概式普通话,体现了在语言层面的交流。摇篮里,第一次见的人在摇篮里,和她拿着父亲的骨灰盒,喜事和丧事去体现风俗的融合。每当喜事时候都用上海的大白兔奶糖,非常好的设计,我们风俗的融合。她的爱人很年轻的时候给B型血抽血献给人家,通过血这种情节设置体现我们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
    高原汽车兵,一开始女儿不理解父亲,这个父亲对女儿有亏欠,台词是说听话的女儿真幸福,他以为女儿是听话的,然后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让成年的女儿去理解她的爸爸,也会有亏欠。别这么说,是工作原因。汽车兵的父亲说带着女儿去走一圈,弥补这几年我对她的亏欠,后来有了成年的女儿要走一下父亲当年的路,这两个桥段咬合非常紧密。
    还有让汽车兵父亲送成年女儿的山地车,那种情况下都会送一辆,你怎么走,狼,你走不出去,你要是布搭他的车走不出去,他送你的车就可能走到目的地,车是情义的连接,不是钱。还有姜欣和新疆这种设计,医院里的标语“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但并没有台词去表现,藏得非常好。过河的象征意义,一开始说你傻,这个河你能过吗,那么冰凉,他父亲当年就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被新疆的群众在牦牛上过这个河,很深的意义,一是非常克制,以最平凡最真实方式去抵达崇高。
    谢谢。   
    主持人:张老师补充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拓展了这部影片的意义,更加加强了我们传播宣传这部影片的责任。谢谢张老师。   
    刘京萌:各位老师,首先非常祝贺咱们的剧组,非常成功完成了刚才说的三位老兵的心愿,非常好呈现在了银幕上。各位老师对影片非常好的地方做了分析,我对大家的意见特别赞成。
    首先,我认为这部影片立意非常具有时代性,无论是从影片所讲的姜医生的年代到高伟老师讲他后来去新疆援疆的过程,我觉得这几十年交流,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政策去帮助边疆发展,从影片立意也是起到了为时代立传电影功能性发挥。
    从父亲到女儿时代的变迁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是一以贯之对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整个影片充满着对民族地区既单纯又充满真善美的美感表达,而且把许多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都融入到了影片叙事当中。据我了解,新疆地区采取了有一种走亲戚的民族融合形式,影片中把这一点表达出来了,里面提到我们对待你就像对待自己的亲戚一样,这个政策通过比较巧妙的语言把它很好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生硬表达方式,展现了内地与新疆之间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融共通的情感。
    第二,影片结构上非常有创新。这个影片整体属于一种公路片的形式,但是这个公路片又跳出了它原有公路片的思想表达方式,包括在路上的女儿她通过一直在路上走的过程,一方面在寻找自己父亲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寻找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并且到最后影片结尾这个路并没有结束,女儿还是要再继续往下走她的人生道路。从公路片的延续,其中几个回忆桥段,43年姜医生感人事迹很多,做过2000多例手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非常考验编剧老师截取素材的功力,最终老师选择的几个都是具有代表性,而且是对整个事件有推进作用,推动层层递进的作用,而且其中利用了像大白兔奶糖等等一些细节,给影片比较崇高的基调加入了一些诙谐的感人成份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结构上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表达英模人物的方式,在之前关于英模人物表达的影片当中见到的并不是很多,在编剧上,在这点上有非常多的创新。
    第三,这部影片画面具有一定电影感,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整个电影市场受到短视频,微短剧其他新媒体冲击特别大,电影如何继续保证现在所处的市场地位,最重要一点就是一定要在电影自身的本体表达上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今年在上海电影节阿里李杰总也提出来,他们对于电影创作的最基本点就是要具有电影感,因为咱们导演也是特别有经验长期从事电影创作者,在整部影片首先有非常强烈电影感,因为我们看到过很多关于英模人物的宣传式影片,很多影片上叙事很注重思想性,电影上确实在镜头表达上电影感让人略感不足,这部影片区别于其他英模影片非常好的地方在于这个影片画面非常具有电影感,在美学上有特别多的需求,镜头语言的运用,对我们喀喇昆仑山脉的自然风情,新疆民族地区特色展现上都让我们观看的观众能够深深爱上导演所表达这个地区这些人民,导演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没有到达现场的观众去理解和感受了当地美好的这样一种景象,以及当地人民的纯净心灵,以及这部影片主角的真善美的情感。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影片做得特别好。
    如果说还有一点不足,片中有一些剧情的推进动力稍显不足,很多地方靠巧合来推进,编剧方面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主持人:京萌是北大的才女,当下是短视频时代,年轻观众尤其是更小的孩子们他们在短视频浸泡下成长的,如何去接受这样长的故事片,比较严肃深沉的电影,电影感还是非常重要的。谢谢京萌。   
    杨杨:我今天来是因为现在和天山电影制片厂有点缘份,这个名字特别好听,《父亲在远方》,我后来听说有评论,我就是一个学习机会,因为我是一个观众,但是我又是从新疆出来的,有特殊的感情。
    第一,大家说了这么多,确实我觉得我学到很多东西,电影其实是很不简单的,我们作为看的人只是觉得是吸引我的故事,但实际上这里面的艺术性等等很多,学了很多东西。
    它的意义,感谢几位,包括所有的创作人员,确实带有情怀,现在能拍这样的电影需要情怀,假如没有在新疆待过,或者对这个故事不知道,可能不会去拍这个。新疆这个地方意义很重大,新疆是离我们国家首都最远,边防线最长,少数民族最多,而且在历史上的边界问题,左宗棠一系列,王震将军,当时解放完新疆10万大军脱了军装 成为兵团战士,后来一代代支边青年到那去,兵团这种模式和兵团每一个战士对边疆的建设和保卫的贡献太巨大了,没有他们解放了之后是很难做到的,这些人在那个地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王震进去,全军少发了一个短裤,十万大军脱了军装,现在到新疆去干完活让你留下,你干不干,那么艰苦,少发一顶帽子,一个短裤,在新疆八一面粉厂、八一纺织厂建起来,做了很多贡献,兵团的女兵不对外,男的多,解决婚恋问题,内地去很多人,兵团在这个地方受的苦,做的贡献很大。湘女入疆,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兵团这个体制在世界上是很大的贡献。兵团战士为新疆做的贡献不得了,我们单列一个省的待遇。
    这个故事的伟大意义,这是情怀上,假如你不了解这些你不知道这些,可能真没有这个情怀,作为个人是一种历练,艰苦,离家远,要在这个地方一辈子待下去或者祖祖辈辈待下去是什么概念,确实是靠一种情怀,我在新疆南疆疏勒县,喀什地区的,南疆军区我当的军人,比兵团稍微好一点,但是我们担负的任务,疏勒县你也知道,我要写这个电影,我退下来,我说些这个,我给他们讲新疆的伟大意义,新疆这个地方的特点造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爱国主义,弄不好边界国土就少了,爱国主义,奉献,林则徐,左宗棠,十万大军,两弹一星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地方,它是我们民族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等精神集中的体现,这个电影反映我们新疆兵团一个典型,通过它一代代支边兵出来,喊口号不行,就通过这个,意义很重大。
    大家刚才说民族融合,其实有很重要的观点,新疆建成这个样子不光是少数民族建的,是我们汉民族一直在那一起,最早时候大概是一个公社或者一个村子的书记是汉族人,平山是南疆比较遥远比较典型的穷地方,汉族人比较少,新疆这个地方很复杂,现实意义就是军民团结问题,国家在这个地方做了多少工作,军民团结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听说在新冠时候新疆有一段时间30万人都走了,现在陆续又回去了,伟大意义很重大,军民团结军民融合,这是伟大意义上特别好,喊口号是不行的,这些故事让大家知道我们支边做了这么大贡献,不只是上海支边青年,一代代人。
    第二,艺术性强。她的女儿一个线穿下来,创造性的艺术,特别好的艺术。但是,让你自然而然把它认真看下来会受到振动,刚才大家说“克制”,这个词特别好。明明是40多年前那一代人的故事,至少现在年轻人上一代的故事,因为他的女儿你觉得很现实很亲近,很愿意跟着她看,这个艺术是很成功的一个地方。
    假如在新疆待过的人,会觉得这是平凡的事,他就是一个医生,多少代,多少医生,多少兵团战士,就他一个,他天天做的平凡就是救人,他也不是官,开始就是一个医生,可能后来是医生,医疗支边,医疗建疆,这是我们国家很重要一个内容,看完之后留在心目中是很高大的形象,作为电影很难做到,看完之后我心里记住的姜万富,一个非常高大,又觉得他很平凡,共性就出来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奉献祖国边疆的精神,做医生,毛主席说的白求恩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救死扶伤的精神,那种情义,抱着孩子,那种精神,让你看完之后很平凡,高大,很自然,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带来一个问题,我是一个观众,有时候我会遇到这样的疑问,英雄人物要搬到银幕上很难成功,比如你把他搞得太平凡了,何止是英雄呢,有时候我们遇到的电影不相信现实中的崇高,非要把你很崇高的真实的现实拉下来,比如我的例子,我写的(戈壁女英班),我一个战友牺牲就是探亲路上,新疆很遥远,没有飞机,翻车,探家去了,因为心情不好随便搭了一个车就走了,路上翻车牺牲了,新疆的路原来是不好的,他们一定要写抗震救灾的事才有意义,非要把这个压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给他们讲这个故事,他们说有那么苦吗,当年会那样吗,有时候就降低了,他不信。
    再一个是拔高,用口号性的话,在创作英模人物的时候,是一个难题,有些话说不出来,现在说的情义,这个很好,他的情义,父女情,什么情都有了,民族情,兄弟情都有了,所以我觉得突破了这个难题,大家都觉得很好,可能是这个难题这个片子突破了,他们说有那么苦吗,有那么伟大吗,有那么傻吗,真就是那样。要不然就是拔高,空了,有些片子很振动,搞了半天带不进去,这个片子我觉得很成功。
    这个问题我想是真实和真情的作用,比如说它的故事是真实的,这些故事我认为是鲜为人知的,你们现在抓的几个非常典型非常艰难的,而且是不一样的,而且是由他女儿带着在不同场景中出现的,这些事是鲜为人知的,真实的,必须是真情解决这个问题。真实的情感,我不展开说了。真实环境,新疆就是那么苦,它有很美的时候,在他工作的区域,我们电影当然要反映,平山,喀什是地级市,南疆就是那么苦,他的工作环境农场就是那么苦,假如你们没有在那待过写不持续,这是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因为本身就是一个真实人物。
    我在新疆待过14年,在南疆在部队,我觉得各位老师说了那么多,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学习。我自己也觉得有这几点,祝贺你们,也谢谢你们。   
    张卫:43年医疗条件没有改变,没有人换他。都是民间医生,国家兵团没有派专业医生进去吗?   
    竹子:他带过一个徒弟。留不住。
       皇甫宜川:徒弟是专业医生。  
    主持人:我们去拍《阿勒泰》也是采访了很多援疆医生,要求医术很高的。
    张卫:几十年,医疗条件没改变。   
    主持人:改变了,那么好的医院。
    谢谢杨杨老师,您的状态就是我的梦想,我少时梦想是当一个女兵,被我爸爸给掐灭了,尤其是戈壁滩女兵。有什么需要我们支持的,我们鼎立相助。   
    刘杰:各位老师非常专业,包括杨杨老师,我是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我的感觉和王纯老师差不多,每一个小故事都让我泪流满面,最后的时候眼泪几乎已经满脸都是了,杨杨老师看了我一眼,我还很不好意思,这个片子让我非常感动,祝贺各位老师。   
    竹子:谢谢大家。今天听了各位专家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非常感动,感谢大家对这部影片的肯定,感谢大家的真知灼见,也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创作的认可。写这个剧本提纲之前我写过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最伟大的往往是最平凡的,第二句话是我要写一个人不是一个神,神可以让人敬畏,但不可以带来感动,听了大家对我们创作理念的一种认同,让我非常感动。
    第二,尽管我和导演创作团队做了种种努力,这个影片因为种种原因也是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遗憾,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希望下一部拍得更好。感谢大家。  
    主持人:创作特别孤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尤其在新疆拍太不容易了,向各位老师表示敬意。
    为什么如此感动,就是这个片名《父亲在远方》,一个是在空间上的远方,一个女儿去寻找父亲。另一个更为重要让我感动,两代人完全在不同的背景下成长,精神世界不一样,父亲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远方,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比较丰盈,没有吃过苦,感受不到物质匮乏时代人的追求,现代人就是挣钱,成功学。昨天我们同学群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创业,30岁达到顶峰,几千万资本,开始要做净水亏了3个亿,一直反思人生,人应该怎么活,这个事情父亲那代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我们在阿勒泰拍片子感觉到人和人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像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和人充满了功利和交换,以货币一个等价物作为人生的追求,有点佛教的颠倒梦想。
    我之所以特别感动,真的就是《父亲在远方》,我们这代人已经触及不到她们纯净的一种生活状态,在一个非常功利非常物质追求的时代,现代人开始追求父辈,寻找父辈的精神世界,这个片子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当你物质丰盈以后人是要往内求的,真正的幸福在于人的内心,特别希望这个片子有最大化的传播,对于青年人尤其是更小的孩子们在他们物质已经完全不缺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有更美好的人生。
    谢谢各位老师,今天特别感谢大家!
   
(晓歌 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12座地铁站明起试点行李寄存
    下一篇:申城未来10天“38℃+”天天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