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热血写春秋》

来源:原创 作者:葛天琳 时间:2024-07-12 点击:

 
2024年是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为人民服务》文章发表八十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3周年,对于奋进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而对于进入古稀之年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知青一代来说,也是特别值得回顾、意义重大的日子。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上海知青的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姜万富的事迹已经被拍成电影,今年搬上了银幕,在全国公映,走进千家万户。这部反映姜万富一生真实经历的影片《父亲在远方》,得到了广大老知青们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团体包场观看并发表评论,感谢影片留下了知青一代为国奉献、扎根农村边疆的真实感人故事,也激发了知青们回首青春岁月的共鸣。大家由衷感谢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老辰光网董事长赵大砥先生、总经理赵杉老师,和影片主创团队,以及新疆知青杨永青为代表的、姜万富生前战友们的团结协作,克服三年疫情带来的种种障碍困难,顺利完成摄制工作,使影片成功面世,留下了为人民服务一生、奋斗一生的知青姜万富的光辉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揭示了幸福的内涵,鼓舞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
姜万富的一生,就是这样奋斗的一生,艰苦坚守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甘洒热血写春秋、初心不改的一生。姜万富从小生长在繁华都市大上海,初中毕业即响应党的号召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牧场,从一个十几岁的城市青年,克服了远离故土、远离大城市的种种生活的困难,扎根边疆,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在担任了农场的医生以后刻苦钻研医疗技术,逐步成长为技术高超、才德兼备的牧区医生。他不计时间报酬,不分白天黑夜,酷暑严冬,随叫随到,为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困难竭尽全力;成功施行两千多例手术无事故,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衷心赞誉。他在政策允许回城的情况,本可以返沪享清福,但是当他得知第二故乡的群众依然非常需要他,便毅然放弃优厚的大上海城市生活的安逸环境,重返边疆,继续服务各族人民,奉献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出的共产党仁的宗旨,像雷锋同志那样,发热发光,书写了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青的高尚情怀。姜万富的名字,与敦煌女儿樊锦诗一样在天地间闪光,熠熠生辉。
实际上,姜万富仅仅是千百万中国知青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当代的历史上,知青这个群体,是从五十五年前甚至六十多年前就形成的。上海这个大都市也有一百多万青年学子组成了知青这个强大的群体。他们从繁华的大上海,听党召唤,奔赴祖国的天涯海角,北至漠河西至天山,东至崇明海滩南至云南热带原始森林,为共和国屯垦戍边的国家战略,脱下学生装,抡起锄头铁镐,奋战在广阔天地,穷乡僻壤。虽然他们大部分人十年以后返城,但是他们克服了人到中年成家立业二次创业的艰辛,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下岗再就业的生力军,退休后发挥余热回报第二故乡的主力军;也有人在第二故乡奉献一生,奋斗一生。至今,这个群体虽人已老,鬓巳秋,但仍壮心不已,丹心向阳;这个群体可以说是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奋斗一代,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精英!
今年,姜万富的事迹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走进千家万户,让一代知青楷模的光辉形象再现,永远扎根亿万人民的心中,这不仅是新疆知青的骄傲,也是全体上海知青的骄傲,它呼唤年轻一代勿忘历史,牢记使命,学习先贤,继承传统,弘扬知青一代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这些对于进入晚年的知青一代来说,都是最好的慰籍,莫大的鼓舞。
千千万万个上海知青,共和国同龄人,像姜万富一样,在学生时代,就接受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教育,在红旗下树立理想信念,长大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与共和国同命运。他们战斗在边疆农村山区,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代人。他们在繁重的劳动和清苦的生活环境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造就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群体精神。这种很少报酬只讲奉献的生活是当今的人们所不曾经历和难以体会的。有许多上海知青甚至突破了生存的底线,在极度困难的生存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迹。
一百多万上海知青在各地农村边疆这座大熔炉中成长,成了建设新农村、保卫边疆的骨干力量,成为各地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工农业战线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可以说,这一代人,无愧于党和国家的培养,无愧于他们的父母师长,也无愧于他们的子女。他们是共和国的铺路砖,顶梁柱。
在漫漫岁月中,有不少知青把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广阔天地,甚至留下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有些没有墓地石碑,除了一张照片,什么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优秀事迹,如金训华,杨晓沪,知青们记得,第二故乡的人民群众记得,不会被淹没。
在后知青时代,特别是知青们退休以后,形成了各类知青活动团队和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机构,以及文学诗社团体,自费出版了专著画册,编排了精彩纷呈的文娱节目。有的知青团队开展了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有的排练节目演出,感恩回馈第二故乡。这种对祖国农村边疆广阔天地的深切眷念,对知青岁月的感恩留恋,对知青生活的感悟深思,显露出上海知青群体的超强优势特色。
岁月流逝,青春不老,奋斗精神永存,姜万富永生!这是百万上海知青留赠给历史最宝贵的财富。
甘洒热血写春秋,既是姜万富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千百万知青的心声和人生足迹。

(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甘岭特等功臣林炳远逝世,战役中孤身歼敌140余人
    下一篇:读《梦回青山——湖南邵阳知青回忆录》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