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感党恩
来源:上海知青诗社 作者:薛鲁光 时间:2024-07-02 点击:
在党的怀抱里,我整整度过了半个世纪。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打开记忆的闸门,入党的场景扑面而至。
1971年1月,我参军入伍,在这所革命大熔炉里锤炼红心。部队的组织氛围很浓,周末开班会,回顾一周来的工作,每个同志都要发言,总结一周来的思想、工作情况,然后其他同志对其进行评价。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坚定为革命扛枪的理念。心理学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正能量环境熏陶下,我二十岁就光荣地入了党。要说服役的最大收获,就是坚定了“一朝着戎装,永远跟党走”的人生信念,从此拉开了我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生旅程。
退伍回沪后,我被分配在一个建筑仓库任保管员,每当行车“叮当、叮当”响起,它就是一首首奏鸣曲,扣动了我赋诗赞美新生活的心弦。生活是单调的,可我却发现了愉悦,那就是用诗歌来赞美新生活。于是,我写道:“我在岗位上,把一个神圣的职责接过/我接过/行车沉稳的酣鸣/我接过,起吊优美的弧圈/……我把职责化为激流,在信仰的通道里奔流。“
处女作发表在《建工报》,工友们为我庆祝,打开的香槟冒着白泡,映照了着那一张张笑脸。我在习诗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的匮乏。恢复高考后,自愧实力不足,于是退而求其次,上成人高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夜校铺天盖地,每逢夜幕降临,教学点前自行车一字排开,教室里的灯光一直亮到子夜。于是我便投入到在岗求学的潮流中。我的一首《芙蓉月·成人高考》描述了当时情景:
“天热水华碧,临暑处、剪燕堆窝反哺。无缘大考,退则求其低诉。遥想魔都城阙,十载愧然虚度。云散去,鸟翱翔,一纸怅然街舞。
山重似无路。看行云奋笔,题答凭悟。依然好在,平志终偿承露。来之不易圆梦,怅然语。回眸顾。残月皎,酌觞时,醉而歌赋。”
凭着这张大专文凭,我终于敲开了中学教师的大门,当初校长录用我,也是看在我会用下水作文来教学生的份上,这让我的平凡人生开启一扇窗。
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爱人支持下,我一门心思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虽然车程来回要三个小时,而我义无反顾坚守在三尺讲台,讲国家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也把我的人生奋斗经历讲给学子们听,让他们坚定起立志报国的决心。
激奋之余,还是以诗明志。
我在2011年9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孩子王的歌》“办公室像箫/孩子王的歌像万花筒/浪漫的日子像铜铃/晃晃当当/发出脆声/呵 我的孩子/是六月的鲜花/摇着铃儿把他们/唤到眼前/……我忧心/稚嫩的叶儿/怎经得起秋霜的眷顾/会缩卷会凋零/叶儿的母亲会伤心地流泪/落日的火轮已烧到眉间/疲倦的双腿难挪步履/呵 我的花儿/孩子王的歌不会凋零/用心唱的爱/永远向着阳光。”
会写诗的教师在教学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我可以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钟爱,让学子们亲身体验。生活一旦被诗熏染,远方就会变得浪漫无涯。
在退休十年后,迎来了我在党五十年的荣誉。千言万语要对亲爱的党倾述,于是一首《七律·在党五十年》喷涌而出:“
海上寒窗修养浩,荣光庆幸誉情添。
熔炉锤志忠和烈,园圃培童苦亦甜。
泼墨薪传承伟业,吟诗穹阔挑新帘。
党旗轻抚红梅慰,自信全球赤斧镰。
(晓 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