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师“运动处方”初见成效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幸阳 时间:2024-06-21 点击:
健康水平提升 医疗费用支出下降

截屏图片

      ■2021年试点项目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5人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30名脑卒中患者中,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

      ■2023年,项目入组患者平均每月医保门诊费用均出现下降,较2021年同期最高降幅达16.7%

      本报记者 胡幸阳

      家住杨浦区的张阿姨今年63岁,受糖尿病困扰多年。在市东医院医生推荐下,她到“运动干预门诊”量身定制了运动、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一揽子方案。在上海体育大学导师的指导下,张阿姨每周进行3次集体太极拳有氧锻炼,每天还用弹力带进行无氧抗阻运动。5个月下来,张阿姨的胰岛功能逐渐恢复,血糖血脂趋于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从9.7%降至6.1%,根据医嘱停用了胰岛素,口服用药也从3种减少到1种,经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幅降低。

      在杨浦,已有近2000名像张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和“三高”人群,在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开出“运动处方”,有效提升了健康水平。2020年,杨浦区和上海体育大学党委联手打造了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并不断迭代升级,以期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绩效。昨天,杨浦区社区健康师3.0版启动,进一步探索形成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的健康管理和保障示范样板。

      提前运动干预

      当下,慢性病发展形势严峻,影响全民健康水平。医疗需求和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负担加重。研究证实,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大幅减少后期医疗费用支出。世卫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多投1元钱预防,治疗费用就能减少8.5元,还能节省100元抢救费。

      在此背景下,社区健康师项目开始在杨浦试点。最开始的1.0版共开展了160场深入社区的健康宣教,运用运动科学方法指导社区居民“怎么吃”“怎么动”“怎么防”“怎么调”,受益市民6000余人次。“1.0版侧重于健康科普宣教,受益面广,但不够深入。”杨浦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徐丽珏说,“针对目标人群选择针对性不强、群众黏度不高、干预效果随访未形成闭环等短板,我们在2021年更新至2.0版。”

      社区健康师2.0版的目标人群筛选更精准,运动干预持续性更强。通过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筛查,家庭医生确定糖尿病早期、运动损伤、青少年脊柱侧弯等8类人群进行精准筛选和科学运动干预指导。由社区健康师制定专业的运动干预方案,一个专病人群对应一项体育运动技术手法。社区工作者联动开展随访,形成闭环。2.0版开展以来,入组患者的健康水平均有所提升,平均医疗费用支出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21年试点项目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5人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30名脑卒中患者中,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2023年,项目入组患者平均每月医保门诊费用均出现下降,较2021年同期最高降幅达16.7%。

      撬动多方资源

      据悉,最新启动的3.0版,将进一步扩大目标人群,更深层次融合体与医。相关试点在去年年底已启动。杨浦在南北医联体全覆盖开设“三高”共管运动干预门诊,为“三高”人群开展运动能力风险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并推行医院院内干预、指定线下机构干预、居家线上干预三种模式开展科学运动指导。

      不过,社区健康师在推广中仍面临一些难点——运动健康服务内容由浅向深推进,势必需要更多医疗、体育资源。徐丽珏告诉记者,当前试点阶段已有些供不应求,比如为保障准确性,健康评估一个人就要半小时,一名运动健康师一天能评估的市民只有20人左右。

      今年以来,杨浦区医保局联合区卫健委、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合作研发课程,引导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参加培训。目前已有百余人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资质和能力。

      杨浦还与高校、医院等合作。杨浦区医保局在本次启动仪式上与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参事工作室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体医融合大模型建立、运动处方相关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肺科医院合作授牌了肺健康管理门诊,为患有慢阻肺、肺结节等慢病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杨浦区还有一批生命健康头部企业,许多主动提出合作参与项目。以博斯腾为例,其运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技,提供以“预防式医疗”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认知障碍主动预防解决方案。仪式上,控江医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14家护理院与博斯腾合作,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管理门诊。

      医保商保融合

      项目资金又从哪来?如果让目标人群自己出,那无疑会大大削弱参与积极性,不利于项目推广。目前,社区健康师项目采取前3个月免费,之后以“半公益价”收费的模式,收效不错。

      患有高血压的滕阿姨说,自己参加项目后,根据社区健康师的运动处方进行针对性锻炼,特别有效,“关节打开了,人有精神头了,还结交了一批朋友,丰富了退休生活”。3个月免费期过后,她自己交了后续费用。

      不过,徐丽珏坦言,多数目标人群本身不爱运动,如果还要收费,他们更不愿参与了,“最好能推动在体育运动康复领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纳入医疗服务行为,根据其安全性、普惠性和临床适宜性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上海医保“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健康医保,主动适应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杨浦区正通过运动处方在临床的运用,加强与市卫健委对接,呼吁运动处方纳入医疗服务行为。

      商业保险或能为社区健康师项目提供部分支撑。杨浦区医保局与瑞众保险已开展相关研讨,推动医保商保深度融合,探索开发针对慢病患者、与社区健康师项目场景强关联的健康商业保险产品。

      总体看,社区健康师项目如果能做到对个体用户科学有效、覆盖面积足够广、资金来源可持续,将拥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意义。在此之前,还需要各方持续创新探索。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整治“无底线博流量”!上海网信办处理违规“自媒体”账号2125个
    下一篇:藏羚羊观察日记|缘起罗布玉杰:三代人的藏羚羊情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