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出版社出版孙小琪散文随笔集 (序一)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 谢希德 时间:2024-06-11 点击:
 
一口气看完了小琪同志给我的《女人一生》的大部分稿子,这些都是她在业余时间创作的。由于她是《现代家庭》的主编,女性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她自己也是女性,因此在采访一些女性时,她能理解她们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写的时候充满了感情,用她自己的话说,“融入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花了不少时间。”的确,每一篇人物报道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因为其中有些人是我熟悉的,我认为她的确是能既保持文字的美,但又不忘记所采访的对象朴实的一面,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更喜欢的是她的一些散文、随笔,虽然写的是她的经历与感触,然而很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共鸣。难怪新民晚报《夜光杯》的读者们喜欢这些文章。我们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年龄也相差甚多,然而有许多遭遇我们感触都是相似的。《没想到你是个女的……》中看到她曾收到许多称赞《现代家庭》期刊办得好的信中,称她为叔叔、伯伯或先生时,我不禁笑了。这也正是我的经历。直到现在,我还常收到称呼我为谢希德老爷爷的信。1919年中国解放,妇女翻身了,但是在人们的脑海中,“成就”仍属于男性世界,与女性无缘,科学更是妇女的“禁区”。前些时候时我的一名研究生看到一篇论文参考文献中,有两个同姓的外国人同为一篇论文的作者,他问我这两个人是否弟兄,我笑着说:“你真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们二人是夫妻,而且女的在各方面都更出色一些。”这些是他没想到的。当然这个女士所以会成功,也有她的丈夫的贡献。正象许多《现代家庭》的读者不知道孙小琪是女的,人们还是不习惯把成功和女性联系起来。现在年轻的女作家不少,希望她们能在作品中不仅为女性呐喊,也把女性的成功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一盏灯二两油》写了作者插队时代的经历。现在的城市中长大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那种日子的苦楚,看了这个小品,把我带回到抗日战争时期闽西山城的长汀。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学校虽有发电设备,但只能供应有限场所的照明,在宿舍中我们要靠点浸在菜油中的灯芯那点亮光看书,而不是小琪同志的煤油灯。在菜油都很紧张的时候,我们还点过桐油灯,一晚上下来,鼻孔全被油烟熏黑。现在“忆苦思甜”已不流行了,但偶尔登这些小品,让年青的一代理解过去,还是有益的。
 
我含泪读了《诚实的悼念——〈一个红卫兵的自白〉读后》。当我读到“忠于职守的语文老师成了批斗对象,即兴的顺口溜成了‘战斗檄文’,不负责任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人的尊严丧失殆尽”,使我回想到那时的情景,我浑身颤栗,眼前似乎又涌出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卫兵”。横扫一切的年代,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光辉形象没有了,原来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也随“批林批孔”一扫而光。的确,比起许多其他地区,中华民族的素质下降了,为什么?读读这些小品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做人还是要有些规范尊严和追求的,让我们把失去的再找回吧!
 
虽然我比小琪同志大了许多,但对孩子的烦心和关心却是一致的。《好面馒头》《快乐书声》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和她的女儿一样,我儿子的吃饭曾是我和丈夫曹天钦的难题。儿子小时候对吃饭没有兴趣,一口饭要含在口中许久才咽下去。1968年我和曹天钦都进了牛棚,最让我担心的是儿子的吃饭问题,但后来人们告诉我他买了生化所食堂的饭菜票,每天按时去吃,我想食堂里不会有人再等他含饭不咽了。从牛棚出来后,我看他吃什么都很香,以前可能是“娇”字在作怪,这不是父母的错。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难题吧。
 
星期天带儿子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是曹天钦和我的乐趣,使儿子和他的小朋友都养成了从小爱看书的习惯。我下班回来常发现他们坐在地板上看书,鸦雀无声,天黑了也忘了开灯,因此儿子很早就成了近视眼。但我们至今不后悔从童年就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让他认为看书是乐事,在这方面丈夫曹天钦做得比我多,带孩子逛书店、逛动物园、讲故事……以致有一次我说要给孩子讲故事,儿子竟惊奇地说,“啊?妈妈还会讲故事?”可惜曹天钦现在不能完全欣赏到昔日耕耘今日收获的乐趣,希望孩子能记住这份恩情!
 
小琪同志要我写个序,我却拉拉杂杂写了许多,不成为个序,只说明她的作品引起了我这个读者的共鸣,我想有许多其他读者会有更多的感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我期待着它的早日出版问世。 
 
                                      1993年7月
(责编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端午节短诗一组
    下一篇:七律五首·知青岁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