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球“取货” ,“快递”如何带回地球?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6-09 点击:
嫦娥六号月球“取货” ,“快递”如何带回地球?

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嫦娥六号上升器自6月4日上午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后,先后进行了4次轨道调整,在上升器处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约10公里位置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通过近程自主控制逐步靠近上升器,完成轨道交会。轨道器配置的3套K形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实现两器紧密连接,精准完成交会对接。
38万公里之遥
月球样品如何“快递”回地球?
38万公里之遥,从月球采集的样品如何“快递”回地球呢?据介绍,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样品会封装在一个像罐子一样的封装容器中,通过不断地转移,最后送到地球。从采样到返回地球,一起梳理其“转移”传递的全过程↓↓↓
第一步是密封封装,密封封装容器位于上升器的顶部,这是第一个转移过程。 第二个转移过程是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到达轨道和轨返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同时把样品容器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这也就是今天嫦娥六号刚刚完成的任务。 第三个过程是轨返组合体进行月地转移到达地球附近的时候,返回器再入大气层,最后着陆在地面。 第四步是搜救人员完成返回器的搜索回收,把样品容器取出来,放置于月球样品实验室,完成这趟样品的采集和回收之旅。
避免受地球大气污染
样品密封度要求严格
据专家介绍,对月背样品的密封度要求非常严格,回到地球后,也需要在充氮的环境下打开样品容器,这是为了保证在月球表面的真空环境下采集的样品,不会受到地球大气的污染。
嫦娥六号将按计划返回地球
6月6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那下一步嫦娥六号还有哪些工作呢?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现场专家表示,嫦娥六号已经做好了返回地球的准备,接下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环月飞行,等待合适的窗口进行月地转移,这一步大约需要14天。随后,轨返组合体就要开始实施月地转移入射机动,简单来说就是让轨返组合体进入回家路——月地转移轨道。在月地转移轨道上,轨返组合体要运行约5天,途中进行1到3次轨道修正,最终来到距离地球约5000公里高度。在这个位置,返回器和轨道器要实施分离,返回器就进入了返回再入阶段。返回器将以11.2公里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并采用半弹道跳跃式的方式再入大气层。最终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选着陆区,完成这场历时53天的地月往返之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嫦娥六号完成采样,上升器从月背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探测器数据,对采样区的地理模型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正常开机,按计划开展了科学探测,在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测器钻取采样前,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其中,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在地月转移、环月阶段和月面工作段均进行了开机工作;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于月面工作段进行了开机工作。安装在着陆器顶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离测量的位置控制点。

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该国旗由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由于落月位置不同,嫦娥六号国旗展示系统在嫦娥五号任务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改进。

与地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上升器没有固定的发射塔架系统,而是将着陆器作为“临时塔架”。与嫦娥五号月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无法直接得到地面测控支持,而需要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工程实施难度更大。嫦娥六号上升器点火起飞后,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后续,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环月飞行,等待合适的返回时机进行月地转移,在地球附近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大气层,计划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奔月之旅,历经近月制动、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分离,于6月2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央视新闻
 

中国组团月背“挖土”,尴尬了谁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模拟运行动画。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模拟运行动画。

日前,“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

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从发射升空到成功落月,截至目前嫦娥六号探测器表现出色,期待其顺利带回世界首份月背“土特产”。

九天揽月,探索不止。回望二十载,中国航天人和科学家推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先后成功奔月,嫦娥三号着陆虹湾,嫦娥四号降落月背,嫦娥五号采回1731克月壤,“绕、落、回”三步走稳稳当当,这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探月大戏,也点燃了更多人探索宇宙的雄心壮志。

中国探索太空既立足自身,也面向世界、造福人类。以这次“嫦娥六号”为例,其就搭载了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巴基斯坦立方星、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等4台国际合作载荷。再向前梳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中国与欧空局以及奥地利、法国等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测控支持、载荷研制、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空间站面向联合国会员国发布合作机会,多个国际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一些外国航天员已学习了多年中文,“就是期望有一天可以登上中国的空间站”……从探月到探火再到空间站建设,开放合作的成果处处可见。

敞开大门的我们,其实经历过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痛苦。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结果吃了闭门羹。2011年,美国国会更是出台“沃尔夫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与之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同中国航天机构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以至于有NASA官员抱怨,“连请中国同行喝杯咖啡都担心被控违规”。

仰望星空、探索未知,小到每一个人,大到整个地球文明,都有对星辰大海的好奇与向往。当然,真要进入太空和利用太空还要看能力是否具备。也许因为我们自己曾经一穷二白,被冷眼以待过,所以才更加明白国之大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开展科技合作,促进全球共同进步。这与某些国家和组织要建立太空部队、宣布把太空列为一种新战场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不止一位航天员说过,在太空俯瞰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是完全看不到国界的。在浩渺宇宙面前,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识别飞越地球的潜在危险小行星,国际社会加强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监测和预警合作,联合国大会更是批准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为了拍出一张来自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应声而动……

展望未来,随着宇宙探索进入更辽阔的疆域,越来越多国家加大深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在升级。只有摒弃“吃独食”“搞排他”的狭隘观念,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在漫漫征途上走得更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算起,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足百年,距离“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这一目标更是漫漫无期。但只要创新创造的脚步不停,合作开放的理念坚定,这场人类文明的远征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组团月背“挖土”,尴尬了谁

撰文:何若

长安街知事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高考钉子户”梁实结束第28次高考:情况不妙,可能重演历史
    下一篇:感悟端午节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