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共有320个“优良天”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玺撼 时间:2024-06-06 点击: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在近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或保持在较低水平
 
摄影/日升

      记者 陈玺撼

      连续5年下降、在2022年创下“史上最低”的上海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虽然在2023年增加了3微克/立方米,但依旧保持在“2字头”的较低水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6月5日发布的《2023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在近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或保持在较低水平。

      臭氧居首

      2023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20天,较2022年增加2天,AQI优良率为87.7%,较2022年上升0.6%。其中,优132天,良188天,轻度污染41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1天,无严重污染天数。与2022年相比,中度及以上污染日多了4天,2022年无中度及以上污染日。

      根据《公报》数据,日益突出的臭氧污染已成为上海AQI优良天数持续稳定增加的主要阻力。

      自2017年以来,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2023年45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0天,占比高达66.7%;其次才是PM2.5,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有11天,占24.4%。

      上海近5年的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有明显波动,2022年增至164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4微克/立方米;2023年降至158微克/立方米,为2018年至今的第二高值。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表示,近年来上海臭氧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区域扩散。近年来,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臭氧浓度均有上升趋势。其二,复杂机制。大部分臭氧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尽管通过治理,人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大幅减少,但两者下降的幅度不一致,导致在复杂的生成机制下,臭氧的背景浓度提升。其三,气象条件。长三角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温差较小,初春相对湿度较低,紫外线增强,而夏季又多盛行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春夏时节显著的气候特征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因此,上海臭氧超标通常出现在4月至9月晴朗、高温的日子。

      Ⅴ类“消失”

      持续改善的还有上海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3年,上海主要河湖断面中,Ⅱ类至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2022年的95.6%升至97.8%,Ⅳ类断面占比从2022年的4.4%降至2.2%,2022年“消失”的Ⅴ类断面在2023年继续“消失”。

      上海各项水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越来越低。2023年,氨氮平均浓度为0.38毫克/升,较2022年下降9.5%;总磷平均浓度为0.131毫克/升,较2022年下降5.1%;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3.6毫克/升,较2022年下降5.3%。

      地下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下水水质为Ⅲ类、Ⅳ类、Ⅴ类的监测点分别为1个、25个、17个,分别占总量的2.3%、58.2%、39.5%。

      低碳入心

      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执着,已渗透进各行各业,深入人心。截至2023年底,上海地方碳交易市场纳管企业连续十年完成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连续十年100%履约,上海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4.42亿吨,累计成交额约249.19亿元。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执法。2023年,上海生态环境系统共查处违法行为1281件,处罚金额1.07亿元,限产停产等多种手段在执法中得到有效运用,移交公安行政拘留案件5件,移交公安追究刑责案件12件,适用免罚处罚案件173件。

      去年,长三角区域统一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签署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协议,三省一市同步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淀山湖、太浦河等重点跨界水体共保专项治理,固废危废跨省转移利用处置,区域“无废城市”建设,外来物种入侵联防联控机制等事项也在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陈吉宁、袁家军、韩俊、王宁等,以这一身份部署
    下一篇:乌军使用美援武器攻击俄本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