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重走长征路

来源:第壹视点 作者:第壹风云档案 时间:2024-02-04 点击:

金一南将军

 
2002年,德国青年重走长征路线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的长征是假的,根本没有两万五千里,顶多只有一万二。对此,金一南将军回答:这个数字是对的,但他们的算法是错的。
 
红军长征是一段铭刻于中华民族心中的史诗,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历史旅程。它不仅象征着坚不可摧的意志与牺牲精神,更是一份传承的答卷,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革命精神的不朽。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人对于长征历史是否错误提出质疑,而其中,大多数是不能理解的外国友人。
 
2002年,两位英国博士马普安和李爱德,带着对红军长征的怀疑态度,以及现代科技之利器—GPS,决意重新踏上那段旷日持久的长征路。
 
两人从江西于都出发,通过日复一日的跋涉,经历384天艰难的考验。
 


在他们用科技勾勒的地图上,长征的距离被量化为1.2万至1.3万华里,他们甚至为此历程著书立说,称之为《两个人的长征》。
 
这一结论无异于在历史的湖面投下一石,激起了层层波澜,中国军事学者金一南,便是那波澜中的一朵浪花。他在自己的著作《为什么是中国》中,以犀利的笔触,针锋相对地反驳了这一观点。
金一南认为,长征绝非单一的距离问题,而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改变历史进程的苦难之旅。他强调,两位博士所走的路,与真正的红军长征相比,无异于儿戏。
 
真正的长征艰辛,岂是数字可以概括。
 
当时的红军,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反抗敌军的围追堵截。靠着挖树皮、吃草根、煮皮带,他们将足迹穿越珠穆朗玛峰般的险峻,跨越比杨子江还要波涛汹涌的障碍。
 
记载中所提及的,如四渡赤水的迂回突围,更是令人血脉偾张的传奇之一。
 
年轻的长征者们,用胜利铸就不屈精神,用生命编织自由梦想。

我们无法忘却,开国少将李中权之子李洋曾回忆指出:长征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从三十万出发,到最终三万抵达陕北的历程中,至少有530名营级以上干部舍身取义。
 
这样的精神,如何能凭一两个数据点所涵概?
 
金一南将军将长征比喻为万里长城,它不仅仅只是中国的象征,长征的每一步,都围绕着抗争与自强。
而在金一南将军的另一部著作《苦难辉煌》中,他将长征的英勇表现与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相勾接,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血性,正如他所言:“没有血性,就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面对外来的疑虑和争议,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中宣泄出的热血与在《为什么是中国》中洋溢的激情。
 
纪实文学加之细腻的文字,这样的作品如同燃烧了的火把,点燃读者心中的火焰,让我们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历史的重量。长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历史,它是活着的传说,更是振奋心灵的力量。
 
或许,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完全体会那个时代红军的苦难和抗争,但长征的故事和精神却可以跨越时空,继续在今天的时代中传唱。
 
尽管这篇文章无法传达长征全貌的壮阔与颤动,但长征依旧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精神的永恒光辉之处,向世人昭示: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未缺少过逆流而上的勇敢和不朽的希望。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为夺取立法机构龙头,媒体人爆民进党开八位数价码收买“蓝委”
    下一篇:美众议院宣布176亿美元援助以色列法案,“向参议院摊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