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各地文旅花式开卷:无非是争夺眼球,有些宣传开始变味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北京晚报 时间:2024-01-19 点击:

媒体评各地文旅花式开卷:无非是争夺眼球,有些宣传开始变味

近期,受到哈尔滨爆火的激励,各地文旅部门铆足了劲儿做宣传,不少景区也开始加入卷的队伍。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宣传开始变味。

据报道,有的景区使出“美人计”,让“男女妲己”妩媚迎客,对着游客又是摸手摸脸,又是贡献腹肌;有的文旅部门请小马云做宣传,还发视频挑战一口气炫10碗米粉;湖南某景区发布“赶尸”视频,僵尸扮演者随着音乐律动舞蹈;有的文旅局长为宣传当地沃柑,捏起一小撮土就往嘴里送,还“品”出了牛圈有机肥的味道……各种宣传花样之多、方式之怪,让网友直呼“卷疯了”。

流量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各地想方设法卷宣传,无非是争夺眼球与关注。各地文旅部门及景区眼馋哈尔滨的泼天富贵,主动出击、借势营销,力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值得鼓励。特别是春节黄金周临近,游客集中出行,无疑又是文旅上分的好时机。各地“发疯式”宣传,背后是让游客“来当地看看”的朴素愿望。

文旅蹭热点、追流量无可厚非,但部分文旅部门、景区的宣传内容大有走偏走歪的趋势,应该适可而止。毕竟,文旅再卷,也要“文”字当头。文化,是旅游的底蕴;文明,是旅游的底色。

文旅姓“文”,要体现文化底蕴。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但部分地方文旅宣传,要么压根没花心思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要么直接把“文化经”念歪了。例如上演赶尸场景、扮演僵尸与游客互动,未免恐怖,也有宣扬迷信的嫌疑;妲己是祸国殃民、助纣为虐的负面人物,化身当地旅游形象代言人,有正邪不分之嫌;小马云范小勤被民政部门认定为“二级智力残疾”,原本需要社会关爱,又怎能用来赚取流量?文旅宣传深刻影响城市形象,谁愿意别人提及自己家乡,先想到的是“赶尸之乡”、“妖女之乡”?文旅部门选择“代言人”,不能病急乱投医。

文旅姓“文”,要坚守文明底线。各地争当网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放下身段拼网感也理所应当,但不能学自媒体博眼球的招数,格调一降再降。比如一些地方上演激情男团热舞,辣眼睛的“美男计”、“宫心计”层出不穷;以“男女妲己”引流已经有些出格,更令网友感到不适的是,视频的呈现方式主打“夜店风”,镜头着意放大“妲己”眼神迷离的挑逗姿态,还与拍摄者做出摸手摸脸、隔空亲吻等亲密动作,且不说对成年游客不尊重,也丝毫不顾及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自媒体主播不能做的出格事儿,文旅部门和景区同样不能做。文旅宣传太过功利,让人观感不佳;宣传方式有违公序良俗,更是抹黑当地的旅游形象。

文旅宣传蹭热点,流量俨然成了最终目的。“折腾”文旅局长,甚至大搞“擦边”,不仅是剑走偏锋,更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文旅“内卷”,按理说景色与地方特色应该是宣传的重点。若只一味迎合网络热点,或许能收获一时的流量,却破坏了当地长久积累下来的风景格调和人文气韵,热闹过后可能只剩一地鸡毛。地方爆火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地引流的方式不妨冷静些、实在些、真诚些,多在价格和服务上下功夫,多想想当地文旅长远的规划与发展。

文旅宣传,流量固然重要,但不能流量至上;文旅发展需要眼球,但不能走向眼球经济。更何况,眼睛看向的还是些够不上高雅、也谈不上通俗的噱头。

北京晚报
 

责编:北风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区别对待大陆乘客?岛内网友看不下去了
    下一篇:老上海的早饭,不仅仅一碗泡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