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没“跟进”最暖一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束涵/戚颖璞 时间:2024-01-12 点击:
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我国平均气温也创新高
![](/uploads/allimg/240112/8-240112135525S5.jpg)
![](/uploads/allimg/240112/8-240112135525S5.jpg)
摄影/日升
国家气候中心1月8日宣布,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我国2023年平均气温也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
过去的一年,全球和全国都达到了历史最暖,上海刷新气温纪录似乎合情合理。实际情况是,上海没有“跟进”,2021年才是申城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一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最暖年结论提前“坐实”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3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42℃,较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平均值偏高0.53℃。
2023年,中国平均气温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较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0.81℃。2023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位列历史前10位。
厄尔尼诺事件成为变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每当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异常上升,出现“发烧”的症状,那就意味着厄尔尼诺来了。
去年年中,世界气象组织曾预测,随着厄尔尼诺的到来,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而同年11月30日,这一预测即被“坐实”——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当时已经积累的数据推算,提前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最暖年份为何还是冷冷冷
2023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预测结果也显示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可有人要问,既然是最暖年,12月中旬却发生大范围寒潮,这不是矛盾吗?
这种看似矛盾的关系,是由天气与气候关注的时间尺度差异导致的。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统计状态,其时间尺度为旬、月、季、年、数年至百年以上,远长于小时、天的单位。在谈及某个月份或某年偏暖时,考察的是整段时间内气温的累积效应(平均值),是否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而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与历史同期的高低来确定。
比如,在去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下跌,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单次降温过程对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影响有限,并不能改变今秋是1961年以来我国“最暖秋季”的事实。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解释,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它被称之为极地西风急流。极地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环绕在极地周围,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在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涡旋,称之为“极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绕极西风急流变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的这种寒潮天气难免会让我们感到“冷冷冷”。
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
上海今年春季可能偏暖
当全球和全国都在2023年达到了历史最暖,上海却没有“跟进”,2021年仍是申城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一年。
“全国平均气温在2023年达到历史最暖,主要是因为华北、西南等地区平均气温偏高更加明显导致,上海2023年平均气温为17.8℃,高于常年同期,与2022年基本持平,没有超过2021年的纪录。”上海市气候中心张志琦博士介绍。
张志琦指出,厄尔尼诺对气温的影响存在空间不一致的情况,且它属于叠加效应,等于为温度上升添了把火。除此之外,在不同季节,影响气温的气候因子存在差异,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地区气温有不同的表现。
当两个或多个季节都偏暖时,全年平均气温才容易偏暖。就拿2021年来说,后冬(1—2月)较常年偏暖,对全年平均气温偏高形成正贡献;进入秋季(9—11月)气温较常年较高,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史上最热的开学日和国庆日的发生,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2021年才刷新了上海年平均温度的最高纪录。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当前正在发生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预计将继续对全球表面温度产生重要影响,月平均气温纪录仍有可能再次被打破。
新的一年里,上海气温有可能刷新纪录吗?“考虑到不同季节的影响因子,很难准确预估明年全年的准确气温。”对于两个季节以内的气温趋势,上海市气候中心给出了大致的预判:“考虑到厄尔尼诺对近期气温的影响,后冬气温会略高于常年6.1℃的平均值,但预计偏高幅度不大可能超过1℃。今年春季偏暖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16次报警,为何没能让“纸面服刑”举报人平安?
16次报警,为何没能让纸面服刑举报人平安? 此前凶案发生后,沂南县公安局...票房冠军不是《哪吒2》,上海就是崇洋媚外?警惕谬论背后情绪
票房冠军不是《哪吒2》,上海就是崇洋媚外?警惕谬论背后情绪 大热电影《哪...上海:寒假乐享冰上运动
2025年1月23日,在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家冰场,小朋友们正在体验滑冰的乐趣。...“喊”商户店外摆摊,为何需要城管动员?
喊商户店外摆摊,为何需要城管动员? 允许商户有条件地外摆经营,并不仅仅...年货看“变”丨非遗美食拴住中外民众新春味蕾
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记者陈爱平)走进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第一食品商店,...